近年来,Fintech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其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对现有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作为对Fintech发展及其挑战的制度回应,“监管沙箱”(Sandbox)应运而生。
“沙箱”(Sandbox)本是一个计算机科学术语,通常是指网络编程虚拟执行环境,操作者可以在其内运行各类软件程序,运行过程中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可以被删除,而不会对硬盘产生永久影响,因此能够用来测试不受信任的应用程序或上网行为。在金融监管领域采用“监管沙箱”一词,即是取“沙箱”的测试之意,其不同之处在于,它测试的环境是一个由诸多金融活动参加者和监管者共同组成的真实社会空间。
“监管沙箱”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GO-Science)于2015年3月提交的一份名为《Fintech的未来:英国作为世界金融科技的领导者》的报告。基于该报告和先前实施的“创新计划”,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5年11月正式发布了《监管沙箱》文件,从而开创了适应Fintech发展的“监管沙箱”制度之先河。依FCA的定义,“监管沙箱”是金融监管部门为Fintech开辟的一个“安全空间”,适格企业可以在其中对监管存疑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进行测试,而不会立即引起所有的常规监管的后果。后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则将“监管沙箱”定义为“在可控、限定的环境中对Fintech创新产品进行的模拟测试”。
可以认为,“监管沙箱”是基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为Fintech特设的一项监管制度,其本质特征在于为Fintech企业开辟一个“安全空间”,以便在限定、可控的条件下对Fintech创新产品和服务进行测试,从而为Fintech的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金融生态环境。
作为全球首个全面拥抱Fintech的监管制度,“监管沙箱”为Fintech而生,也因Fintech而兴。其产生之后迅速在一些金融发达国家或地区实行。目前,除英国外,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中国香港等Fintech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相继采用“监管沙箱”制度,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监管创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