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明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
今天(1月10日)上午,这个词条冲上热搜。
随着农历龙年的除夕落在2024年2月9日,我们将迎来近几年的最后一个年三十。然而,让许多人感到惊奇的是,从2025年起直至2029年,我们将遇到一个罕见的现象:连续五年的除夕都不再是年三十,而是提前至大年二十九。
这些日子分别是: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和2029年2月12日。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年三十为啥时有时无?
事实上,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这一现象的答案藏于农历的天文学原理之中。农历,又称为阴历,它的每个月份是依据月亮的盈亏来划分的,这个周期被称作“朔望月”。“朔望月”平均长29.53天,由于这个周期不是一个整数,所以农历的一个月有时会是29天的“小月”,有时则是30天的“大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腊月出现29天的小月并不罕见。例如,2013年、2016年、2022年都经历了这样的情况。而这一次,从2025年至2029年的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无疑为我们的传统节日增添了一抹新奇的色彩。虽然年三十的缺席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也提醒我们,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可以有所变化,而其背后的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永远不变。
在传统的农历中,每个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划分的,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月有29天或30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小月”和“大月”。而农历年的总天数则是354或355天,比公历年少了十几天。为了调和这种差异,农历会每隔几年插入一个闰月,使得一年变成13个月,总天数达到383到385天,以此来保证农历与太阳年的周期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