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仪表厂出土的桃形金饰(左一)、鸡心形金饰(左二)及扇形金饰
拂去岁月尘埃,揭示文物面目——30多年前在西安出土的一批不知其用途的唐代金花饰片,如今在考古专家的缜密“探案”中被破解。“这些金饰是金冠的残片,这顶金冠应该就是武则天供奉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涛教授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表示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形象史学》。
据形制及组件种类
定为唐代妇女所用装饰品
1988年10月,西安市莲湖区西安仪表厂的基建施工时,在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一批金花饰片。金饰藏于一小缸内,上盖两块砖,缸已残。从造型及胎釉分析,此缸为中唐制作,砖饰绳纹也属唐代。
据徐涛介绍,这批金饰数量较多,且已散乱,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完整成形且有一定厚度的金片,依其形状为桃形、鸡心形、扇形金饰;另一类为轻薄且非完整的饰片、饰件,有梅花、六角形金箔,还有大量破碎零散的金、银、玉石、珍珠质地小饰件。这些金饰前期不明其用途,收藏单位将其定为唐代妇女所用装饰品,依据的是200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东郊发掘的唐太州司马阎识微夫妇墓,出土冠饰一组,冠饰为其夫人裴氏所有;另一组冠饰为2013年隋炀帝萧后墓出土。西安仪表厂出土的金饰在形制及组件种类上与前者高度相似。
徐涛表示,中国古代一般以质地是否高档为重要的评判标准,金银就比其他材质的高档;另外,“钿”指的是镶嵌工艺,不光是首饰,高等级的器物上也都是惯用的装饰,这批金饰总体装饰华美、制作精工,即文献所言的“金筐宝钿珍珠装”,是高等级的女性装饰用品。“花树就是礼冠上的‘花朵’,它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树’。”徐涛指出,这批金饰六瓣花与六角形金箔片以及银丝在萧后及裴氏冠上均有发现,不过质地均为铜质鎏金。另外,金饰中的长条勾云形饰件,应为文献记载的“博鬓”,而桃形、鸡心形饰件应为“宝钿”。隋唐贵妇礼冠由博鬓、花树及宝钿构成,萧后冠、裴氏冠及西安仪表厂出土的冠饰均有这三要素,现今萧后冠较完整,它就有二博鬓,12宝钿,及13棵花树,与文献记载的皇后礼仪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