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LV店内挤满了中国顾客。在当前日元贬值的背景下,购买某些奢侈品在日本比在中国国内能节省约10%至50%的费用。一位近期游览京都等地的游客Ula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她表示一个标价两万的包,综合各种优惠后,可便宜三四千元。
与此同时,外国游客涌入日本,尤其在横滨,西索(化名)在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工作,他察觉到身边的同事纷纷取消了出国度假的计划,而国外游客数量却显著增多。然而,伴随这一现象的,是日本物价的普遍上涨。西索举例道,他常喝的明治牛奶,容量从1000毫升降至900毫升,价格却从280日元涨至300日元,豆腐价格也几乎翻倍。这种情况同样困扰着在日华商,如金小刚会长所言,猪肉价格由每公斤750日元升至960多日元,而日本物价上涨的趋势早在2022年就开始显现。
日元贬值虽是物价上涨的推手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潘若卫指出,供需关系、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同样会对物价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日元走弱,物价涨幅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
面对物价攀升,工资涨幅却未能同步跟进,西索感到仿佛遭遇变相降薪。尽管其所在企业计划小幅提薪2%至3%,但这难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他指出,许多盈利颇丰的日本企业宁可向股东分红,也不愿大幅提高员工薪资,这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遗留的心理创伤有关。中小企业更是鲜有涨薪,使得原本收入较低的群体生活愈发艰难。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截至2月,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已连续23个月同比下滑。
日本工会总联合会宣布,今年企业已同意加薪5.25%,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然而,雪平圆认为,尽管政府鼓励企业加薪,但日元贬值与物价上涨削弱了涨薪效果,受益于加薪的主要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员工并未感受到明显的薪资增长。金小刚也证实,尽管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利润增长,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他的小型软件开发公司和餐饮品牌并未享受到汇率带来的好处。餐饮品牌不得不上调套餐价格,同时因招聘困难而缩减人员;软件开发公司则因行业不景气,考虑转向中国市场寻求AI和无人化店铺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