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之声
“五一”期间,巴以冲突议题出现不少新动向,其中最为各界关注的是5日来自美国Axios新闻网的报道。报道引述2名以色列官员说法称,美国政府已在上周暂停向以色列运送美国制造的弹药。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消息,都会首先联想到全美高校爆发的抗议浪潮,美国此举是否意味着高校抗议产生了实际效果?从目前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如外界猜测的那么直接。
对于美方暂停军援,以官员称这让以色列政府深感担忧,正试图了解美国暂停弹药运输的具体原因。换句话说,作为当事方的以色列目前也处于“懵逼”状态,搞不清楚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美方包括白宫、国防部、国务院等单位均未回应媒体的问询。
其中内情很难被外界知晓,但局势已经出现几个明显的变化。首先是“亲密无间”的美以关系正在遭受,至少是看起来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随着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美以对军事行动的分歧也有所扩大。
美媒报道指出,以色列正计划入侵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目前有超过100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在这座城市避难,美国政府不支持以色列在拉法开展地面行动。据说,布林肯当面警告内塔尼亚胡,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将遭到美国公开反对,并对美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美方类似警告并不少见,其有效性在以色列面前并没有太多良好记录。美以双方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套路已反复上演过多次。美方这次究竟是真的动怒了,还是在国际社会面前做做样子,还要看其实际行动如何,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暂停军援会持续多久。
其次,美国国内的高校抗议浪潮并未停止,且越烧越烈。事实上,高校抗议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了。本轮抗议骤然升级的主要原因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及裔校长直接要求纽约警察进入校园逮捕抗议者,并清理支持巴勒斯坦抗议者的聚会营地。
这一动作直接导致矛盾激化。随后美国众多高校开始出现抗议浪潮,美国警察则纷纷开进校园,逮捕和平抗议的学生。有媒体称,整个哥伦比亚主校区的所有入口,即便是很小很偏的门,都有警察看守,给人的感觉就和监狱一样。
在此轮“交手”中,美国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分裂越来越台面化。美国国会通过议案确定“从江河到海洋,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这个最受欢迎的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的口号为“反犹”口号。而抗议学生一切有关支持巴勒斯坦的言论及行动,都会被扣上“反犹”帽子,甚至被解读为存在“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倾向。
此外,还有第三个值得注意的事情,即目前距离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近。美媒指出,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反对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一些美国选民已经表达了他们对拜登政府的不满。在今年2月的密歇根州民主党党内初选中,超过10万人投票给“不作承诺”选项,以抗议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的支持。
综上,不管是为了挽救美国的国际声誉、平息高校抗议浪潮,还是拯救自己的选情,拜登政府都必须做点什么。然而,不管拜登政府做什么,其在两方面都将出现“于事无补”的尴尬情况。
其一是美国人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制度的信心。近期,盖洛普发布一项长期问卷调查的最新结果,该调查的主题是“对美国现状的满意度”。有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声称对美国现状不满意。
从长期趋势来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和对美国制度的信心”的民调数字一直在缓慢下降,在2004年开始“真正崩塌”,在2007年下滑到30%的新低。而2023年,只有26%的美国人表示对美国的制度有信心。
其二是美国政府对以色列的约束力。当地时间5月5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的停火谈判进入第二天,哈马斯重申要求以结束战争换取释放被扣押人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断然拒绝。以色列防长公开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对南部城市拉法发起军事行动。
当天,内塔尼亚胡在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死难者活动中,强势宣称,“大屠杀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是,如果我们不保护自己,没有人会保护我们。如果我们需要单独行动,我们就会单独行动。”这无疑是对美国警告的公然打脸。
当美国无力约束以色列,甚至被以色列“绑架”,必将进一步拉低美国民众对美国制度的信心以及对美国政府的满意度。有美国分析者指出,美国这座大厦如今已经四处漏风,至少对我们的许多美国同胞来说事实如此。
巴以冲突究竟是巴勒斯坦的危机、以色列的危机,还是美国政府的危机?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