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6号登月为何扯出美国登月造假
关于美国上世纪的登月真实性,坊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与猜疑,这些讨论随着嫦娥六号探月任务的公布再次被点燃。在一次关于嫦娥六号的访谈中,副总设计师提到选择登月地点时的微妙表达,引发了全球观众的广泛联想和深思。
人们不禁提出疑问,为何嫦娥六号往返月球需时53天,而阿波罗11号的任务仅耗时8天?对此,一个有趣的解释是,若采用大推力火箭实现地球至月球的直线飞行,理论上只需约3天。阿波罗11号的快速往返或许正基于此直线飞行策略,加之其使用的土星5号火箭推力惊人,尽管按现代计算,即使加倍推力也无法实现直飞,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捷径”足以令人信服。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点在于,美国虽展示了完整的登月影像资料,但声称相关的登月技术因各种原因遗失。NASA官方对此解释为前六次任务的技术资料因事故丢失,必须从头开始。这种说法显得不合逻辑,尤其是对于高度机密的航天技术,人们难以接受其会轻易丢失殆尽。尽管后来NASA指出土星5号的设计蓝图实际存于缩微胶卷中,却也强调仅凭图纸无法复制该火箭,以乌克兰安225运输机为例,强调技术重现的难度,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完全类比。
质疑声中还包括,以美国的科技实力,即便失去书面资料,凭借科学家的经验与记忆,重建登月能力应非难事。钱学森回国时,虽被迫留下万份手稿,但仍凭记忆助力中国航天取得巨大成就。相比之下,NASA对于资料遗失的说法显得难以站稳脚跟,特别是当前最强火箭SLS频遭发射延期与失败,让人对所谓“技术进步”的说法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