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以及支撑城市不断向上生长进化的各项资源并不是无限扩展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增长将不再是必然。
过去30年,中国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一路上扬,人口持续流入,大城市长久繁荣。但不可回避的,中国消费社会的狂飙时代已经结束,热闹了近10年的下沉机遇和消费升级无法一直支撑城市扩容;热钱投资退潮,一夜暴富的创业赛道减少,城市产业“腾笼换鸟”的进程到了比拼硬科技实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话语权的阶段;再加上城市空间营建基本结束,土地财政效用减退,以及可预见的人口红利消失,中国城市黄金发展期的速度和节奏难以重复。
基于长期的城市研究所关注到的变化,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从今年起,将榜单更名为“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并对评价体系作了一轮较大的改版。
一级维度中,原本“生活方式多样性”维度上年轻人在消费及文化休闲活动相关的需求,被分拆融进了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人活跃度;同时新增了“新经济竞争力”维度,重点关注头部优质企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新消费业态的线上线下活力,以及在产业端用数据探查出的产业链结构性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态势。
“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在这一时点上作出系统性的改变,是希望在中国城市进入下半场比拼时,这套已经运转多年的评价体系也能更贴近城市在新阶段所应当关切的问题。
不变的是,榜单仍坚持采用与15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合作的方式,结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自有的商业和产业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魅力表现。
2024年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
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无锡、宁波、青岛和合肥。
与上一年相比,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分界线上的竞争依然胶着。
无锡时隔5年重回新一线城市之列,并以总分不到0.5分的微弱优势连续超越了宁波、青岛和合肥,名列新一线城市第12位;而昆明的表现再次振荡,跌回二线城市。
综合今年的榜单数据特征,我们有如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