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烟雾包含至少69种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此环境下,人们患肺癌等癌症的风险显著上升。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强调,吸烟是肺癌首要风险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2.77倍,而二手烟更使非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提高24%。
5月31日迎来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可京教授强调了吸烟、二手烟及厨房油烟对健康的威胁,鼓励公众戒烟并提倡肺癌高风险群体进行早期筛查。
烟草,特别是其中的尼古丁和焦油,对肺部构成全面伤害,不仅关联慢性阻塞性肺病,还是肺癌的主要诱因。即使是非主动吸烟者,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如家中或办公室,同样面临严重健康隐患。
我国男性吸烟率高居不下,女性虽低,但肺癌却成为两性首要癌症类型。这反映出二手烟及环境因素的广泛影响。唐教授指出,特定人群,如长期大量吸烟者、二手烟暴露者、职业致癌物接触者、有肺癌家族史或其他特定风险因素者,应考虑定期进行肺癌筛查,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和有效治疗。
肺癌初期症状隐蔽,晚期诊断比例高,治疗效果有限。然而,早期肺癌手术治愈率极高,五年生存率超过85%,突显早筛的重要性。唐教授分享了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早期肺癌病例的成功经验,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辐射水平相对较低,是推荐的筛查方法。
尽管如此,肺癌筛查在中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受制于公众意识不足、医疗资源不均衡以及三大误解:费用高昂、戒烟后无需筛查、肺结节等于肺癌。唐教授澄清,低剂量螺旋CT筛查费用适中,戒烟者仍需监测,且多数肺结节并不意味着肺癌,需通过定期随访确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