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南的于都河畔与红都之地,每一片红土下都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历史与故事。自十年前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一博副教授便致力于将这些红色故事引入思政课堂,并亲自引领学生走访各地的革命老区。他认为,亲历先辈走过的路,感受由无数英烈铸就的今日辉煌,能更深刻地触动学生心灵,实现教育的目的。
从学生工作辅导员到思政教师,刘一博深谙青年学子的思想动态与需求。他强调,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广袤的国家版图中探寻课程问题的解答,以此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并付诸实践。基于这一理念,自2012年起,刘一博带领学生走访了包括江西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湖南桂东第一军规广场等地,进行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累积了大量教学资源。
马红英,刘一博门下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深受其影响,积极参与并组织了多次红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她在寻访中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并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找到了共鸣。这种精神的传递,让南开大学的“青莲紫”与苏区的“红色”在思政教育中交融,激励着南开学子。
刘一博主张将校园内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生动展现,真正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南开大学也持续推动“师生同行”实践活动,以及“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模式,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鼓励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建设之中。近年来,学校已支持数万人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建立众多乡村工作站,为乡村振兴贡献“南开智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地学习的“思政课堂”。
通过这些实践教育,南开学子的爱国情怀日益深厚,他们积极前往边疆支教、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投身乡村振兴,展现了青春的担当与奉献。刘一博表示,他会继续与同事一道,在实践中深化思政教育,陪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国家培养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