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城乡融合发展、绿色技术、国企重组、小型水库、适合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高帆:六个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帆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条件的变化意味着解决问题方案的调整,需要着重在六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推进城乡劳动力结构的改变。立足于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推动劳动力的分布变化,城乡劳动力应能够获取大致相同的要素回报率。第二,促进城乡产业形态的转变。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将进一步从提供食品拓展到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体验等产品,城市建设则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方式的转变。当前,城乡要素范围被大大拓展,除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外,还增加了管理、技术和数据等新要素。第四,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转变。传统的城乡空间边界是清晰的,现在,城乡之间出现空间交错,需要把握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和规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第五,促进公共产品配置格局的转变。通过财政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国家财政形成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土地等城乡要素的制度变革,激活城乡居民的参与度、创造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和激励方式。
摘编自《光明日报》
【郝吉明:促进经济社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认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加绿色的方向转变,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在绿色低碳领域极具发展潜力,我们可以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动力引擎,积极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绿色技术创新不存在统一模式,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策略,并建立分区域的绿色发展监测和评估体系。三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创新体系与绿色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不仅意味着做减法,还要追求加法效应乘法效应。四是问题是技术创新的突破口,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以问题为导向。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锦:提高国企重组效益,形成产业链竞争力】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深度调整。提高国企重组效益,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竞争力,需着重关注以下几点。首先,产业链的专业化整合,是国有企业重组的重点。应着力理顺业务板块间的逻辑关系,以一体化为目标推进产业链条整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其次,核心产业链的强化,是国企重组的关键。高度依赖专业化和全球范围的分工合作的产业,正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对产业发展效益和升级态势有重要影响的若干关键环节进行强化。再次,集聚和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更强竞争力,是国企重组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要借重组机遇,持续构建新的比较优势,把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企业新动能,推动产业从中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最后,产业链短板方面的补充,是国企重组的迫切任务。国有企业应着眼于当下和长远,坚持底线思维,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筑牢产业链的基础。
摘编自《经济日报》
【张丛林、乔海娟:推进小型水库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丛林、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乔海娟指出,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各类水库9.8万余座,其中小型水库占比超过95%,量大面广。为持续改善涉水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小型水库的传统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当前,小型水库实现绿色发展面临技术标准有待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水库功能有待调整、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主要障碍。新时期,应从完善小型水库相关技术标准、提升小型水库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分类推进小型水库生态价值实现、加强小型水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推进我国小型水库绿色发展。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孔祥富:多管齐下推动 适合教育有效实施】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孔祥富指出,在中职学校实施适合教育是顺应职教发展大趋势,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改革重要价值取向,需要多管齐下来推动中职适合教育的有效实施。首要是通过畅通体系、完善机制,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此外,凭借以信息化助力学生差异分析和过程差异分析、深化班级授课制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保障适合教育有效实施。另外,通过强化考核督查、建立和完善与适合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推动适合教育持续开展。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