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赵阳戈
5月6日晚间,澳洋健康(002172.SZ)突发剥离计划。
2015年澳洋健康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形成了化学纤维及大健康两大主业的业务格局;时隔数年公司又再有行动。据悉,澳洋健康将直接剥离掉化学纤维业务,并全力投入医疗健康业务。
5月7日,澳洋健康股价一字涨停。
剥离化学纤维业务
据悉,澳洋健康计划出售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获取现金。标的资产交易对价为17.4亿元。该交易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控股股东澳洋集团同意为确保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双方利益,将其持有的澳洋健康股份中的一亿股质押给交易对方,故此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澳洋健康介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化学纤维、医疗健康两大核心业务。化学纤维业务主要为粘胶短纤的生产销售,最终销售产品为粘胶短纤及高白、阻燃等差变化品种,属于纺织原料。医疗健康业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和医药物流业务。在医疗领域,公司形成了以澳洋医院为总院,杨舍、三兴等医院为分院,总床位超2100张的大型医院集团;在医药物流领域,公司形成覆盖华东、面向全国,全链盈利的大型现代化医药配送企业及跨区域医药零售连锁企业。
通过此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实现公司的业务战略调整,剥离化学纤维业务,全力投入医疗健康业务,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
从运作来看,澳洋健康近年来陆续投资建设了澳洋医院三期项目、澳洋医药物流异地新建项目、港城康复医院、湖州澳洋康复医院、徐州澳洋康复医院,收购了优居壹佰护理院、张家港澳洋护理院、唯恩医疗美容医院,布局涉足医疗、康养、护理、医药物流等业务。
此番交易对象为赛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赛得利集团的组成部分。根据其公开信息,赛得利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商。赛得利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四家纤维素纤维工厂(旗下运营管理五家工厂),另有一家莱赛尔工厂、一家纱线工厂和水刺无纺工厂,纤维素纤维的产能达140万吨;与此同时,赛得利集团通过新建、收购正在继续扩大产能。
收入占近4成但不赚钱
从公开信息看,澳洋健康化学纤维业务部分2020年实现了12.144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到了总营业收入的39.38%。但化学纤维业务同时也经营严重困难,整体发生着严重亏损。
据悉,根据未经审计的模拟财务数据,澳洋健康本次交易标的资产在过去两年及一期所产生的净利润分别为-45348.78万元、-42070.86万元以及1361.63万元。粘胶短纤业务持续的经营亏损,也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截至2021年3月31日,澳洋健康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3.48%,财务杠杆率较高,并且由公司或子公司担保的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金融负债金额为129500.61万元,显著高于货币资金中未受限的货币资金余额19441.97万元,公司偿债能力已出现较大缺口。同时,由于公司粘胶短纤业务持续亏损,经营性负债的金额也显著超过经营性资产的金额。
或也正是因为澳洋健康实质性的动作,澳洋健康5月7日在集合竞价之时,就被大量买单顶上了涨停板位置,并且始终保持到了当天收盘,完成一个一字涨停。
其实在4月8日晚间,澳洋健康曾就对转型做过提示,这使得上市公司4月9日也同样录得涨停。后续转型实质成行之后,澳洋健康又会如何发展,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