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无香)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狄更斯这句话,用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非常合适。进入21世纪的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仿佛山洪涌入的河流,汹涌澎湃。
而这20年中引领了年轻人的思想和文学的潮流的,绕不开两个人——那就是韩寒和郭敬明。
他们都是年少成名。作品都曾占据畅销书的榜首。他们都有明星一样高的知名度。都曾经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占据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太像是两朵并蒂的花。
其实他们不是一个品种。
韩寒犀利,自我,个性张扬,棱角分明,他像劲风,让很多粉丝跟随着他张开双臂,像少年啦飞驰。而郭敬明圆滑,阴柔,世俗,他的文字孤独,脆弱,正好能击中独生子女们脆弱的内心,抚慰了他们逆流成河的悲伤——他们都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所以,他们都成功了。
但是,因为性格和人生观的不同,他们一个经常被夸,一个经常被骂。这是为何呢?
1,
韩寒,1982年生于上海郊县的亭林镇。因为父亲是文学爱好者,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初中时,就把钱钟书的《围城》给翻烂了。那时,他就开始发表作品。
韩寒一开始就有了极其张扬的个性。刚进高中时,他介绍自己说:“我叫韩寒,韩寒的韩,韩寒的寒。“
“从今以后,我要写作文第二,就没人第一。”
高一时,语文老师叫他记笔记,他说:“我不用记,我语文向来第一名。“老师气得叫来家长。韩寒说:“我说全校第一名已经很谦虚了,实际上我应该是全市第一。“
当时,韩寒就是这么一个叛逆的孩子。
高一时,《萌芽》杂志社举办新概念做文大赛。韩寒参赛。因为他没收到通知。主办方给了一个单独作文的机会。老师把一张纸投入到一个装水的杯子里,说:“写吧,这就是题目。”
韩寒一挥而就。顿时,一篇鲁迅风格的《杯中窥人》诞生了。这篇文章,应该在后来惊呆了无数人。2000年,韩寒再次参加再次获得一等奖。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复旦想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了,他说:“复旦要请我当老师,我还得考虑考虑呢。”
韩寒因为偏科,高中读了一年就退学了。当韩寒的爸爸带着他办理退学手续时,老师问:“你以后靠什么生活啊,他说:”稿费啊。” 老师们哄堂大笑。
出来之后,他爸爸说:“现在被人笑话没事,以后不要一直被人笑。”
老师们没想到,不久以后,韩寒就出版了《三重门》,赚到了好几十万。
此后好几年,韩寒的作品一直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而他,也他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2,
郭敬明,1983年生于四川自贡。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他喜欢安静地看书。他很早就读了很多书。小学二年级时,就发表了一篇小文章,拿到了5块钱稿费。从此,他的心中就有了当作家的梦。
可是,他当作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他也从不掩饰这一点。他说,他喜欢的一句话是:“只有当艺术作品成交的那一刻,才是有价值的。” 可见,他骨子是一个商人,只不过是想通过经营文字来实现赚钱梦而已。
上高中时,他看到韩寒得了新概念一等奖的消息,羡慕得不得了。同样拥有文字功底的他,希望自己也能获此殊荣。跟韩寒的潇洒不同,他用心品读前面两期的获奖文章,揣摩文章的风格,然后,有的放矢。
2001年,准备充分了郭敬明,一下子写了七份参赛作品。因为参赛文章要附上《萌芽》杂志上的参赛表格,他就买了7份萌芽,参加比赛。
过了一段时间,当一个信封从上海发来时,他没打开就说:肯定是让我去参加复赛的。
结果,他如愿得了一等奖。第二年,他也蝉联了冠军。同年,他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书《爱与痛的边缘》。
因为前面有韩寒的例子。郭敬明被出版社看中,2003年一月,他的小说《幻城》,被包装和运作之后,投放市场,一炮打响。
此后好几年,郭敬明都一直稳居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
他和韩寒,都排在胡润作家财富排行榜的前列。
3,
韩寒成名以后,他高调退学的行为引起了教育界及众多家长的恐慌,于是, 韩寒就遭遇了大规模舆论攻击。
2000年,央视《对话》节目组摆设鸿门宴,邀请韩寒上节目,企图狠狠教训一下这个异类的退学分子。
在这场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战役中,韩寒淡定自若,舌战群儒,分别化解了来自教育专家、学者,心怀恶意的主持人和众多观众的恶意攻击。
后来,网友们发现,当年那些义正言辞指责韩寒的年轻精英们,大都去了国外或定居或嫁人。而韩寒反而从辍学叛逆的不良少年,变身成为80后里最有良心的公共知识分子。
此后,韩寒以博客为阵地。针砭时弊,鞭笞权贵,对当下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给出自己的意见和独到的看法,成为年轻人的精神领袖和社会公共知识分子,获得“公民韩寒”的赞誉。
青年韩寒心中犹如藏着一团火,言辞犀利,对所有的虚伪和假象怒放恶火。他成了“全民公知”,是青年人的“意见领袖”。所写博文篇篇数百万阅读,博客累积点击量高达6亿,全球无人能敌。
同时,韩寒为了自己当赛车手的爱好,去做赛车手。6次获得冠军,成绩无人能及。
之后,实现了赛车梦的韩寒,开始回归创作,并转型做电影。2014年暑期,韩寒推出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后会无期》,拍摄成本仅5000万元,获得6.29亿元的高票房。2017年春节,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总票房突破10.46亿,净赚一个亿。
做啥成啥的韩寒,在电影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而郭敬明在成名之后,开始从商。他先后创办了杂志《岛》和《最小说》,销量惊人,在他的旗下,集结着一大批新锐作家。落落,七堇年,笛安都是当时《最小说》的作者。
很快,郭敬明赚得盆满钵满。
2007,2008,2011年,他每年的版税分别以1100万,1300万,2450万占排行榜第一名,还连续8年登上福布斯名人榜。
赚到钱后的郭敬明,投资买房。那时候流传一个段子,说:“这层楼哪一套是郭敬明的?”,答曰:“整个层面都是。”
现在,他公司办公的地方,在静安区一栋豪华的联排里,里面的奢华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一个灯就45万,一把伞就5000元,书桌地毯100万。豪车如同玩具。
后来,郭敬明也转型拍电影,所拍的《小时代》,曾经受到过市场的热捧。据说,4个小时代,就赚了20个亿。
郭敬明过上了所有的作家都没有过的奢华生活。
5,
毫无疑问,他们两个人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韩寒的文字,曾是很多人的风向标。他讽刺不合理的制度,抨击腐败,关注小人物命运。我记得富士康工人跳楼时,他写过:这个时代没有旗帜,血只能洒在地上。因为他敢于直言。很多粉丝包括前辈的文化人,都很佩服他。
刘震云就说过:我和喜欢看韩寒的博客,里面有很独特的观点。陈丹青说:“韩寒的文章,每一篇我都会很认真地看,他里边一直有很诚恳,很犀利的观点。”
因此,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除此之外,他的人也非常仗义。高晓松出事,他挺身而出。宁财神出事时,他是我看到的唯一的一个没有落井下石的人。
我觉得,他真的是配得上一个引领时代的文化人。
郭敬明的小说都是玄幻和都市爱情,比较通俗。除了抚慰一下少年人的为赋新词的忧伤和孤独外,应该也没有太深的意义。电影也一样。
前辈们很少有人肯定过郭敬明的作品。提起来郭敬明,几乎全是否定的。王朔说:他就是个小偷,马未都起小时代时说:那样的作品,就是为了证明这个时代有多空虚的。
而且他后来因为被判抄袭,被爆料性侵等事情。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多。其实就算不是这些,光他的文字和奢华的生活态度,最终也不能给人多少引领作用。那些花钱买了他书的孩子们,无非是贡献了自己父母的汗水,让他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可是孩子们自己,既不能复制他的成功之路,也不能从那里找到生活的真相,他们最后失望,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他的神话渐渐有了破灭的苗头。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骂他的原因吧。
《爵迹》电影失败,他哭着说:“是不是因为我是郭敬明,我做啥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会停止攻击我的作品。”
很多网友回答:是。
6,
说什么好呢?
可以肯定的是,韩寒和郭敬明都非常有才华。韩寒做啥成啥,郭敬明无比勤奋。韩寒实现了很多人不能实现的梦想。郭敬明过上了很多人不能过上的生活。
但是文学,好像需要的更多。他们截至目前,应该还没有超越前辈的作品。他们赚走了文化市场上大部分的钱,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出版社的炒作和他们的明星效应。真正的好作品,出自那些默默耕耘,但是因为没人炒作不被市场买账的作家。
这里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阅历的原因。韩寒本来在文学上很有集大成的可能,他的杂文有鲁迅的风格,小说有钱钟书的味道。但是他爱好广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他方面涉足太多,哪有时间深耕文学啊。郭敬明长着商人的头脑,文字只是赚钱的工具。文学是指望不上他的。
文学需要摒弃名利的长期努力,需要有阅历和生活的沉淀。他们成功太快,太一帆风顺,成名后都过着名流的生活,离普通人太远。他们的根没有扎在真正的泥土里,缺乏生活的积淀。司马迁所受的苦,曹雪芹所受的罪,对他们本人是灾难,可是,对文学绝对是不竭的墨汁。
好作品只可能出自跟他们同样有才华,且真正品尝过人生疾苦的人。但是这些人都在为面包奋斗,哪有条件创作?
这个如此的喧嚣和物质的时代,是好还是不好呢?虽然言论空前自由,但是人心很难沉静——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注定出不了文学大家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