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时候人们总是把处女单独拎出来,在女性中分类——处女、非处,渐渐的处女成为了新物种,并衍生出“处女情结”,大多数适婚男女或多或少都曾被这一话题困扰过,这仿佛成为了继“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这一问题后又一大史诗级问题。
处女膜能鉴定处女?
从古就有鉴定处女的各种“神奇”的方法,比如武侠小说里经常提到的守宫砂。较早的记载是东晋张华的《博物志》:
“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擣万杵,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传云,东方朔奏汉武帝试之,有验。”
其实守宫砂本身就是伪命题,它的做法是喂壁虎吃朱砂,吃够7斤(汉代7斤=现代3.5斤)。你可以抓一只野生的壁虎,喂它死虫子,看它吃不吃。答案是基本不吃。壁虎只对活动物体兴趣大,死虫子都不爱碰,凭啥吃三斤半有毒的硫化汞?上啥溜光大道?上炕都费劲。
到了现代大多数人认为鉴定处女与否的标准就是处女膜,并且第一次进行yd插入后是否流血也与一个女性的品格相联系。
然而,科学的普及不均正阻碍人类整体大进步。
处女膜是一个应该被纠正的称呼,它准确的名称是阴道前膜,亦可简称为阴道膜,最重要的是——它不具备鉴定女性处女与否的普遍功用性。
阴道前膜位于阴道口与阴道前庭之间,是附着在阴道内壁的一层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不只存在于人类身上,也存在于少数雌性动物身上,比如海豹、狐猴,某种意义上这也能够说明它不为了鉴定处女而存在,因为在除人类外的其他动物集群中没有这种鉴定需求。
第一次性交会流血?
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但是需要足够的前提条件。
首先,阴道前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
比如在青春期前,排卵还未发生,女性雌性激素水平低,它就没那么厚实,也不太经得起拉伸,这个阶段阴道前膜较为脆弱,确实会有可能在一些极端的运动活动中发生撕裂。
而进入青春期之后,雌性激素迅速上涨,阴道前膜又重新厚实起来,更富有弹性,并且有可能会再度边缘退行,此阶段中,阴道前膜就更结实一些,没那么容易撕裂。
其次,与它的形态有关。
阴道前膜都是留有缺口的,以便体内分泌物和月经能够顺利排出。而数量最多的阴道前膜是那些开口大的,这些是数量最多的最常见的阴道前膜,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们也是性成熟女性不能靠“落红”来判断处女的证据。
所以有很多广告打着修复处女膜的旗号,实际上是缝合了一部分的阴道口造成紧致的假象,以便在下一次性交的时候使阴道撕裂而出血。
“处女情结”是“高尚”的原则?
我们真的不能否认世界的多样性,既然已经进入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就要对各色人类常怀包容心。比如各种情结——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处女情结等等,能够理解的是毕竟动物进化也需要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原始社会,阴道前膜的功用一是保护没有衣服避体的女性身体不受外界侵害,另一个功能就是它是检验性能力的一道关卡,排除了老弱病残的男性进入女性身体的机会,为了人类留下优质的后代。
所以处女情结的根源来自于雄性求偶且排斥其他雄性的本能,这个东西基本上无法改变,而男性有否此情结取决于用脑思考还是用杰宝思考。
“处女禁忌”
在一些原始土居部落里,新婚的女子要被除丈夫外的人破除童贞,并且由一个人带着沾有处女血的东西向大家展示,至此婚姻仪式才算真正完成。这是原始人类流行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在澳洲某些原始部落中,当姑娘到达青春期,就由年老的妇女弄破处女膜;古希腊,处女在神庙前向神的代表献出童贞;中世纪,欧洲领主拥有姑娘的初夜权,可能也是一种处女禁忌的遗风;在印度,新娘用木制的“神象生殖器”破除童贞,综上,反正完成这一人生使命的决不会是新娘的丈夫。
在上述一些原始部落里不仅不重视处女的童贞,甚至怀有深深的恐惧。因此出现了由第三者帮助破除童贞的婚姻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初民对处女流血怀有一种恐惧的疯狂的心理防止。除此之外,红色对于初民来说也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土葬中常常把红色粉末作为殉葬品,初民们认为它能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并且原始人类有着动物一样的渴血情操,血会引起他们疯狂的杀戮欲望。
由此观之,人类意识随社会变化而转移,“处女情结”与“处女禁忌”也是殊途同归,过分在意并不能彰显人类的高级性,恰恰反映出提高性教育水平才是当务之急。瑞典70余年性教育与40余年青少年门诊网络的结果是,从全世界范围来说,瑞典性病艾滋病概率极低,少女未婚先育几乎没有,堕胎率也极低。因为他们的性教育理念是,性并不只关乎性行为,更关乎一个人的身份建立与认同。性教育并不是禁锢,是赋权给受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