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隆庆皇帝名朱载垕,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年)正月廿三日生。明世宗嘉靖皇帝第三子,母康妃杜氏。因哀冲太子朱载基和庄敬太子朱载壑早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崩,朱载垕入承皇位,以次年为隆庆元年。
因生母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朱载垕小时很少得到父爱。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出居裕王邸,开始了独立生活。在裕王邸13年的生活,使朱载垕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死,朱载垕登极后,年号隆庆。隆庆帝首先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革弊即平反冤狱,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其中就有海瑞获释出狱,恢复官职。并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
施新,即“正士习、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所谓“正士习、纠官邪”,就是整治吏治。隆庆帝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于贪官罢免官职,对于“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所谓“安民生、足国用”,即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抑止土地兼并,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同时,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朱载垕于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死于乾清宫,年36岁。隆庆皇帝在位仅6年,卒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葬北京昌平昭陵。 严嵩(1480—1567?年),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又字介溪。弘治进士,初授编修。曾因病退居家中读书十年,赋诗作文。还朝进侍讲,国子监祭酒。嘉靖初,累进南京礼部尚书。因善迎帝信道教之意,加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不久帝因“壬寅宫变”避居西苑,严嵩侍值西苑板房,未尝休沐,帝以其勤,称其“忠勤敏达“,又善写斋醮之青词,加太子太傅,曾两度任首辅,兼吏部尚书。子严世蕃为“尚宝少卿,横行公卿间”,后进至太常卿,益骄纵。父子贪污纳贿,排除异已。严嵩媚上窃权,甚至设法激怒皇帝,杀害正直功臣。后积恶甚多,帝有所觉,经御史邹应龙以确凿之罪证劾严氏父子,最后严世蕃被杀,严嵩被革职、抄家,老病而死。《明史》严嵩入《奸臣传》。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为裕王邸讲官,后拜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擢礼部左侍郎,后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入阁。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穆宗朝政革弊施新,多与高拱策略相助有关。高拱死于万历初年。 张居正(1525—1582 年),字叔大,湖北江陵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官编修,后迁右中允,领国子监司业。张居正精通经史,学识渊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裕王(即穆宗朱载垕)府日讲官,得穆宗赏识。万历即位,张居正为辅政大臣之一。在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他一面为万历讲解经史,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治理国家,使万历初年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但张居正骄傲偏恣,高不知危,日渐失去神宗信任。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死后,被万历夺其官阶,籍没家产。 紫禁城西侧的皇家园林,明清皆称西苑。东至紫禁城、景山以外,北、西、南三面皆抵皇城。面积约为紫禁城的6倍,是在金、元两代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经营而成。中心地带为南、中、北三海的广阔水域,水面相连通,四周建有大量园林建筑。其中保持较完整的有南海瀛台建筑群(清晚期幽禁光绪帝之处);北岸流水音、流杯亭、丰泽园、静谷等处;以及北海团城、琼岛、太液池东岸和北岸建筑群。现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中南海为中央政府办公区。位于神武门西北,明代嘉靖年间修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前后共三进院,正殿为“大高玄殿”,后殿为“九天万法雷坛”,再后为2层楼阁,形式上圆下方,上层额曰“乾元阁”,下层额曰“坤贞宇”,现建筑完好。大高玄殿南门外左右原有立坊,门前建2亭,形似故宫角楼,现均无存。此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明代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中国古代中原封建王朝中央与辖境内的边疆少数民族在边地进行贸易以互通有无,这种特定的贸易形式称为互市。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TAG标签耗时:0.0368199348449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