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诗初集》,44卷,目录4卷,清高宗弘历撰,蒋溥等编,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边,上鱼尾。版框20.3cm×13.7cm。24册4函。磁青绢书衣,黄绫书签。
卷前有乾隆己巳夏六月望日(乾隆十四年,1749年)御制初集诗小序,序末钤“乾”、“隆”联珠印;太子少保尚书蒋溥奏刻御制诗集告成折。卷末有张廷玉、蒋溥、梁诗正、汪由敦、刘统勋、介福、钱陈群、嵇璜、观保、董邦达、金德瑛等跋。
《御制诗初集》收录御制诗4150余首,系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按年编次。而《御制诗集》收录的是乾隆皇帝所有的诗作,共计42,000余首。
乾隆帝的诗可谓实录,是其从政、祭祀、巡幸、筵宴、读书等活动的即兴之作,如《皇考忌辰感成六韵》、《皇考梓宫至泰陵奉安》、《皇太后宴恭记》、《赐蒋溥巡抚湖南》、《阅古北口将士较武》、《题沈周春草秋花卷》、《西巡回銮述事》等,题咏繁富,追怀抒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诚如乾隆皇帝所言:“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
除此本外,尚有《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年内府抄本、清光绪五年内府铅印本。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蒋溥(1708-1761年),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蒋廷锡子。清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兼署礼部尚书,掌翰林院事。既从事书籍编纂等活动,又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谥“文恪”。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书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线围成,界线又称边栏,简称边。四周界线只画一道粗墨线者称单边。在粗线之内又附一道细墨线者称双边。上下两边没有细线、仅左右两边有细线者,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全有细线者,即称四周双边。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书衣,也称作书皮或封皮。在书册装订时另用空白纸张(一般用棉连纸,染成磁青、米色或天蓝色)加在书册前后,作为保护书的外壳,比作书的衣服,故名。历代官书的书衣多用黄、红、蓝、紫等色的绢绫做成。清代修《四库全书》,对其书衣更匠心独具,别开生面,以青、红、蓝、灰四种来颜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用以标志经、史、子、集四库,这种做法,实开清代晚期和近代书籍封面绘画等装帧设计的先声。 古代天文学中将太阳落山与月亮东升处于同一直线的那天称为望日,它一般发生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故古代常把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清代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授检讨,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大学士和刑部侍郎等要职。雍正年间,擢礼部尚书,值南书房,又进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时军机处初建,规制多所定议。以周敏勤慎,为世宗所倚重。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老病退休。立朝50年,富贵寿考号为清代之最,然以乞身后恩典事,临去曾受斥责。卒谥文和,有《传经堂集》。 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时期探花,官东阁大学士。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徴明,晚师颜真卿、李邕。有《矢音集》。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浙江钱塘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时期授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端”,赠太子太师。记诵淹博,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金川、准噶尔两役廷谕皆出其手。兼工篆、隶。去世后乾隆皇帝赋诗怀旧,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时晴斋帖》。刘统勋(1699—1773年),字延清,山东诸城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乾隆时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主管刑部、工部、吏部、礼部、兵部事务,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担任正总裁。其为官清正廉洁,秉性耿直,“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卒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谥“文正”。 介福,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加都统衔。 钱陈群(1686—1774年),字主敬,号香树,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雍正、乾隆时久直南书房,充经筵讲官,官至刑部左侍郎。乾隆皇帝与他考论古今,称为故人。其病老归乡之后,还常寄诗相与唱和。与沈德潜并称东南二老。卒年89岁。谥文端。著《香树斋集》。嵇璜(1711—1794年),字尚佐,号黼庭,晚号拙修,江苏无锡人。清嵇曾筠子。雍正进士,授编修。乾隆元年(1736年)命南书房行走。历左副都御史,工、户部侍郎。乾隆十八年(1753年),黄、淮并涨,受命督修堤防,并参与治理南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授河东河道总督,曾主黄河改道北流,未被采纳。后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任四库全书馆、三通馆、国史馆正总裁。历官60年,资深望重,晚年值和珅当权,随人俯仰,不敢异议,高宗亦视其为庙堂摆设之古董。加太子太保,为上书房总师傅。卒谥文恭。 董邦达(1699—1769年或1774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二年(1733年)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书法擅长篆隶,颇得古法。山水宗法元人,善用枯笔。有评者谓其可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并驾。他长年服务于宫廷,为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书画家,参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内府图书的编纂。卒谥文恪。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 古代帝、后所用的棺木,因多用梓木制成,故称“梓宫”。别称抚台、抚军、抚院、部院等。明永乐年间以朝臣巡视地方、安抚军民,谓之巡抚,或名镇守,非地方专任,事毕即停。明宣德五年(1430年)始于各省专设,成为定员。景泰四年(1453年)加都御史衔。名称以管辖地区及职责不同而时相参错。巡抚兼军务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众者,加总督。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以及总理巡视抚治等员,皆加都御史衔或副都御史衔。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初沿明制,无定员。后来每省均一,或由总督兼任。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巡抚不由侍郎授者,俱兼右副都御史,是否兼兵部侍郎衔由吏部请旨定夺。兼侍郎衔者为正二品。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明清宫廷里设有专人抄书,均用朱丝界格,工楷缮写,所抄的书称“内府抄本”或“内府写本”。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省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TAG标签耗时:0.122246980667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