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事件再次成为近期网络热议的话题。
笔者却希望,本次事件能够成为大学及其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反思的一个契机:为什么人们对当今的大学有太多的不满?
十几年前,钱学森先生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此后又有知名学者指出,大学培养了大量的“精致利己主义”,引起众多共鸣,甚至让“精致利己主义”一度成为社会流行的热词。
近几年,关于国内一流名校的毕业生纷纷出国留学后却大量滞留国外,中国一流大学成为为他人做嫁衣的跳板的话题,也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凡此种种,都暴露了一个现象,就是当今我国的大学教育离社会预期存在很大的落差,越来越多的人对当今的大学现状表达不满。
大学是国家前沿创新的摇篮,是社会主流价值的风向标,是国家建设栋梁的加工场。知识分子也理当成为一个社会的良知,而大学又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所以,办好大学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估都不为过。
也因此,办好大学教育,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天大的事。
以下是笔者尝试对大学存在的问题所作的一些粗浅的梳理,抛砖引玉,欢迎批评:
1、大学行政化弊端。大学是学术机构,是高级人才的摇篮,本该是最干净纯粹的地方。但当今大学最为人诟病的,是越来越官场化。无论是谋一“官”半职,职称评定,还是科研立项,官场钻营的风气,早已侵蚀了这个象牙之塔。行政化也大大伤害了大学最该视若珍宝的独立性。身处其中,很多老师早已忘记了作为知识子唯有献身真理、穷究学问的初心,而是活成了谄媚上级、只为稻粮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2、主流价值观沉沦。青年学子血气方刚,步入大学校园,正是立志担当天下大任,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立身报国、造福大众、悲天悯人等等很多符合社会期待的主流价值观在一些大学甚至是一些一流大学的部分师生眼里,竟成了“天真”“不成熟”的代名词。相反,崇洋狠国、精致利己、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等负面价值观却借自由之名,在一些校园大行其道。
3、学术腐败。大学校园滋生的学术腐败已渗入多个环节,且在一些高校形成了畸形的学术生态:凭功成名就的学术名头、社会关系非正常地获取科研项目;利用职务便利搭车甚至霸占他人学术成果;一些导师在科研项目中无底线地榨取学生的廉价劳动,成就个人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中嫖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靠弄虚做假而不是真实的学术成果谋取职称……诸如此类,已严重伤害了高校的学术氛围。
4、机械的、形式主义的绩效考核,扼杀了高校创新活力。高校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企业组织。很多的前沿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并不能立即、直接地产生结果。高校的教学也不同于基础教育。高校的特殊性,要求对其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评估,不能简单地照搬政府、企业及中小学绩效评估的思路和方法。但事实上,由于高校的过度行政化,使机械的、形式主义的绩效考核在高校也大行其道。内容和形式虽有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并无二致。这样的考核,使高校老师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教学上,都难免
急功近利,疲于应付,全然失去了“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静气,也扼杀了前沿创新的锐气。
大学存在的问题,当然不止于此。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和师生都存在上述问题。但以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而论,高校目前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早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深刻反思了。
中华民族是有大智慧的民族。大学到底该如何办,早在百年之前,前人已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百年之后的今天,如果我们还办不好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岂不愧对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