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 张炜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速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对金融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农商银行来说尤为重要,是其加快转型发展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农商银行来说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告别高速增长时代,整体盈利水平承压,经营模式迎来新的冲击,转型发展成为共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加快发展,给银行业的服务方式带来显著变化,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逐渐被移动支付等智能手段所替代。科技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支撑。
科技应用能力弱成为农商银行的软肋,面对大中型银行服务“下沉”劣势凸显。数字时代,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推动长尾客户线上化拓展,农商银行传统的线下经营优势逐步弱化。与在金融科技上提前布局且大手笔投入的大中型银行相比,部分农商银行特别是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应用到现在的水平,其重要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正如无锡农商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的那样,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度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将在银行管理、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小银行竞争的分水岭。
上市农商银行是农商银行中的头部企业,逐渐尝到了加大金融科技的甜头。例如,常熟农商银行2022年科技投入3.14亿元,同比增长25%。该行坚持“科技强行”战略,进一步夯实数字化核心基础,上线“分布式、微服务”新一代核心账务系统,实现首家在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上搭载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首家在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上实现“单核异构”,首家在分布式核心集成业务中台,交易处理能力提升46倍。提升线上风控能力,全行级反欺诈风险监控系统实现手机、网银、网联等全渠道业务的实时交易监控。
再看重庆农商银行,截至2021年年末,为打造“数字银行”已累计申请专利101项,将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3%。自主研发能力日趋提升,金融科技年均投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该行智能化平台日趋强大,通过人脸、语音、语义、图像等技术运用,为客户提供手机银行APP、微银行、空中柜台等多样化场景接入,电子渠道账务交易替代率97%。数字化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投产10余款自研数字产品,涵盖零售、小微、“三农”、公司业务板块。
科技赋能推动上市农商银行加快转型,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向好,多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例如,常熟农商银行推动普惠金融战略和大零售转型,实现效益、规模、质量均衡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18年的14.86亿元增至2022年的27.44亿元。
相比之下,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与数字化转型滞后的主要是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这类银行的经营受到区域限制,加之缺乏品牌优势和基础客群优势,主要依靠差异化、高成本与大银行开展竞争。由于经营模式的局限,以及受到区域经济景气度的影响,这类农商银行中有不少盈利能力弱,资产质量欠佳,甚至不良率高企,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红线。这些农商银行在经营上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性较强,客户服务以传统方式为主,经营成本高,服务效率低。相比金融科技先进的同行,客户对这类中小农商银行的满意度低,由此导致客户资源流失。有的中小农商银行提出了经营转型目标,强调“零售立行”,但由于缺乏“科技兴行”的有效支撑,经营转型效果不明显,基本面缺乏显著改善。
中小农商银行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而普惠金融服务往往具有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等特点,运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是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关键所在。中小农商银行应更好地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一方面,以科技赋能管理和业务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打造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与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与小微业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将智能化风控用于全流程管理,在识别高风险客户、授信审批模型、客户经营情况等方面强化金融科技运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