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金宝财手记】,更多记录及讨论请移步【金宝财手记】)
前些日子在腾讯分红美团后,本来想聊聊美团,写了一半,决定还是先写茅台,就给耽搁了。
腾讯分红美团,美团提前承受了一点抛压,此时的估值值不值得买入,老金倒是不知道[灵光一闪],因为公司还没有稳定盈利,我自认没本事,还估不了,等到稳定盈利几年再买也不会妨碍之后的人共享红利。
但对于能不能现今能不能持有他家的股票,倒有几句观点能拿出来让大家伙贻笑大方[耶]
谈起美团,更多的是聊起王兴,一位极具雄心的企业家,我曾看过李志刚撰写的王兴传记《九胜一败》,叫人赞叹,说是传奇,也不为过。我想看过传记的朋友大多数都会对王兴表示崇拜。
在创办美团之前,王兴创办过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等较为知名的网站,在互联网面前,王兴对趋势的把握非常之精准,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机会都被他一一捕捉到,对于互联网理解是如同刀刻斧凿一般刻在他的脑子里。
往事历历,站在今日,拥有如此资历过人的王兴,他所创办的美团,能不能投资?
翻看了2022年的美团财报,依然是以外卖平台为主,常年稳定在70%上下的外卖市占率,当之无愧的外卖巨头;80%超高的毛利率以及可以从市场上融到近乎无限的现金流供于使用,前景广阔的到店业务和即时零售,主营业务间的彼此连接、数据打通、系统共享和配送共享,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量和数据量,可以充当一个小阿里,小企鹅。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巨大的。
但让人担忧的也不在少数。
外卖业务夸张的市占率原本是一个亮点,充满想象的空间,如“一天一亿单,一单挣一块”美团可以富得流油,但在现实里,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人力的成本依旧巨大,外卖业务的盈利水平依旧不容乐观,特别是骑手社保令的出现,dy插手本地生活的举动,让2023年的美团盈利更难预测。
外卖业务常年能保持在70%的市占率,必然是占有了用户的心智,这几乎无法撼动,是公司的护城河所在,但外卖的天花板已经快到了,而依照目前盈利水平来看,如果将方向止步在外卖业务上,美团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平台型的企业都具备用户规模和效率优势,通过这些优势来获得新的发展,是美团正在摆脱传统外卖业务的突破口,如共享单车、打车、充电宝、金融和社区团购等等,今年还打算介入医美,说实话都是一个个碎钞机[捂脸]
,这让我有些看不懂,美团的目标似乎想把用户困在美团系的天地里,尽管有些行业的前景不错,美团也能融到近乎无限钱,但什么时候盈利很难说。
原本比较值得看的是到店业务,本身是一片蓝海,发展非常迅猛,但dy的迅速涌入了,必然会抑制美团的到店业务的利润率。
到店业务
dy虽然无法撼动美团的外卖市占率,但dy占有用户的时间要高于美团数倍,就像一个放大器,到店业务的核心就是网络效应,dy插手到店业务必定快速催熟这个行业,行业的毛利率也会被拉低。
美团的到店业务是主攻三线以上城市和高频场景,并没有去做全行业覆盖,但dy的网络效应是可以做到全行业覆盖的,这点必然会挤压美团。
好的是,dy跟美团竞争,两者都不在一条道上,美团是工具平台,ddy是内容娱乐平台,这就决定了两者的商家营销成本不同,流量也不同,谁也无法替代谁。
dy拥有强大的用户群,使得dy起步的成本很低,但对商家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商家的流量成本较高,因为dy的模式是店找人,商家需要通过内容种草来转化用户,这要求商家必须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眼球,但大部分本地商家的重心是在线下,线上并没有付出什么精力,大部分都会选择交付运营平台和达人来输出内容,如果你有对比美团和dy的套餐,dy会比美团贵一点。
美团的模式是人找店,人找店是大概率已经打算消费的,消费者的目标已经定下,不会轻易被营销到别的地方去。
美团的用户注重性价比和点评,dy由于种草的机制存在,吸引的人群标签不同,这些人群偏爱打卡吃饭,只要够出片,好不好吃不太重要。
两者到店业务是各有特点,各打各的,最终压低整个行业的毛利率,未来局势并不清晰,最终会倚在哪边很说得好,包括竞争同业激烈的社区团购,不过既然别人来攻城,考验的美团是承压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等局势明朗了,届时的美团拥有更强大的护城河,再去持有也不晚。
老金码字纯属兴趣使然,所学所看,无一保留,如若能给你带来一点额外的知识,那是我的荣幸,如若让你贻笑大方,也算是我的幽默。
若你悄悄溜走了,不留下一片云彩,那可真成了老金的遗憾,你的点赞/在看就是我码字的动力,感谢。
本文属于日记,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