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韩国的军工业已经是世界军火市场上不容小觑的一个角色,韩国生产的坦克、自行火炮、飞机和舰艇等军火不但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采购,而且还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就连号称头号霸主的美国都要从韩国采购军火去支援正在与俄罗斯激战的乌克兰。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韩国军事工业的开端要归因于1968年1月21日发生的青瓦台袭击事件。在袭击发生时,作为堂堂正正的东北亚大国总统府的警卫部队,竟几乎被6名手持二战苏制冲锋枪的朝鲜突击队员冲破防线突入总统府。
这极大地震撼了朴正熙军人政权,促使其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新式的M-16自动步枪等新式步兵武器并协助发展韩国的军事工业。美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满足了韩国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在“121”事件中大出风头的轻武器。
1968年1月21日正值周日,也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四战之地”的朝鲜半岛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从西伯利亚席卷而来的寒潮笼罩着三千里江山,平均温度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虽然朝韩美三方的百万大军正沿着军事分界线剑拔弩张,但在距离分界线仅四十多公里的韩国首都汉城却没有一丝紧张的气息。
由于承接了美日等国的产业转移,韩国开始进入了所谓“汉江奇迹”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的韩国经济开始腾飞。汉城已经逐渐摆脱了近20年前那场战火的影响,且再有10天就是农历春节,虽然汉城还远不是后世繁华的超级都市,但也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当晚21时30分许,尚未成为“不夜城”的汉城已经进入了夜深人静的模式。这时从九平洞(今平昌洞)到世检亭的大路上出现了一支6人的队伍,这支队伍穿着韩军的军大衣,队伍整齐步伐一致,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因为这里是通往青瓦台总统府的必经之路,所以汉城钟路警署在大路附近设了一个检查站,当晚值班的是警长郑钟洙和另一名年轻的警察。数小时前他们和汉城的其他韩国军警单位一样,接到了西大门警署署长李学贤发来的警告,声称一支朝军的小分队正企图渗透到汉城。
但他们并没有将这个警告当回事,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冷战高峰期,此类警报不说天天有,起码也是隔三差五就来一次,他们都听麻了,颇有“狼来了”的既视感。这种“警告”在一番核实后的最后结果不是立功心切的人“指良为匪”,就是神经过敏的人“杯弓蛇影”,最后自然是将举报人一顿暴打后扔到街上了事。多少年下来,大家已经不太当回事了。再说这路是通往青瓦台的,“大统领”身边猛将环绕、精兵如云,“北方佬”敢太岁头上动土?
但这事毕竟事关重大,郑警长不敢完全不当一回事,于是他只能一面腹诽李署长连个太平年都不让弟兄们过好,一面哆哆嗦嗦地走出了检查站进行例行问话。
这队人马的回答很是傲慢硬气:“我们是陆军情报部的,现在特训归来,不要挡路,让开!”
郑钟洙只能一面赔笑一面解释因为事情特殊,请他们稍等一会,自己请示一下上级再放行。这时郑钟洙注意到这支小分队虽然全部穿着韩军制式大衣,但脚上的鞋子却全是黑胶鞋,而不是韩军通常穿的皮靴。
这个情况使得郑钟洙不由得想起了刚才的警告,他精神立即上来了,立即打电话给钟路警署,向署长崔圭植报告了情况,崔圭植告诉他装作没事,然后尾随跟踪这支可疑的小队,自己马上率领增援赶到!
在耽搁一会后,这支队伍大摇大摆地通过了这个检查站,消失在夜幕中。不过,队伍后跟上了2个尾巴,就是郑钟洙和那个菜鸟。
郑钟洙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支可疑的人马正是朝鲜人民军124特种部队的一支精锐小分队。
这支分队有31人,每人携带1支苏制PPS43冲锋枪、1支TT33手枪、320发子弹(冲锋枪和手枪都使用同一种子弹)、16枚手榴弹、1把匕首。他们1月17日从开城出发,傍晚时抵达军事分界线北方一侧的朝军哨所。在那里稍事休息后,于当晚19时趁着夜幕的掩护,穿过了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在晚上22时抵达了由美2师防守的南方一侧的铁丝网,他们就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剪断了铁丝网,进入到南方。
由于这里是美军防区,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因此小分队的行动异常缓慢,直到18日凌晨才抵达临津江边。在黎明前他们隐藏在附近的树林里,直到夜幕再次降临,才身穿白色伪装服,在黑暗中涉渡已经结冰的临津江。
随后这支精悍的小分队以强行军速度迅速穿过坡州市的帕坪山,在19日拂晓前抵达法元里草里谷的三峰山。他们在这里隐蔽起来等待天黑,但当天下午他们的营地附近来了四个打柴的年轻人。他们本该按照规定果断处(杀)置(掉)途中意外遭遇的人员,但带队的指挥员心软,认为这些人都是穷苦的“工农阶级”,于是仅仅把他们教育了一番然后居然就放了。结果这些“觉悟低下”的“工农阶级”回去后立即报告了当地的韩国警察,于是韩国军警立即动员起来展开了搜捕。
讽刺的是,韩军最初只是认为他们要到南部的农村地区打游击,按照韩军的平常武装负重行军速度估计他们的行军速度约为每小时4公里。所以将主要的搜捕精力投放在军事分界线和农村地区。但是数次的拉网式搜捕均一无所获,这多少使得部分韩国军警产生了误判,莫不是这批朝军见势不妙退回北方了?
但是韩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朝鲜人能在个人负重20公斤的情况下以每小时12公里的行军速度直插汉城,更没想到他们要对“大统领”执行“斩首”。由于韩国人压根就没想到他们会进汉城,使得这支小分队几乎毫无阻碍地进入了汉城地界。
当晚22时,小分队中负责执行斩首任务的6人突击小队接近了青瓦台的樟宜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抢先抵达此处的钟路警察署署长崔奎植。崔圭植没太把这支朝军小分队放在眼里,在心里觉得这帮家伙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深入虎穴到总统府搞事。再者郑钟洙汇报说“好像”没见到对方带着“家伙”,崔圭植因此估计对方撑死就带了手枪,觉得有软柿子可捏的崔圭植兴冲冲地带了一票警察有意在“朴卡卡”大统领面前“露一手”。
这些韩国警察手里的“家伙事儿”五花八门,大部分拿着的是左轮手枪和警棍,另有少部分人携带了M-1型卡宾枪。这些人压根就没做好战斗准备,大家都觉得有总统卫队这种虎贲之师,哪轮得到咱们真动手呢?到时大家只要在大统领面前亮个相,然后卫队把这些朝军拿下,天大的“救驾”之功不就轻松到手了么?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崔圭植气势汹汹地挡住了朝军小分队,要他们拿出证件——没想到对方开口就是一顿臭骂,说自己是陆军情报部的特别小队,你们没有资格检查我们的证件,滚开!唾沫星子甚至都喷到了崔圭植脸上——
由于对方的强大的气场,陆军情报部的那帮浑蛋的做派就是这个样子,这一瞬间使得部分跟着崔圭植来的警察都真的觉得这支小分队就是陆军情报部的人。至于说他们没穿军靴,这太好解释了,如果他们是所谓的“假想敌”部队呢?
所以警察和总统府卫队都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崔圭植和这支小分队进行“口腔体操”,并没有进入戒备状态,一副“吃瓜看戏”的模样。
在崔圭植癞皮狗似的无休止地纠缠下,来人逐渐失去了耐心。恰巧这时远处突然亮起了车灯,朝军突击队以为是韩军援军到了,认为突袭就要失利,干脆拼死一搏。黑暗中突然有人迅速拔出TT33型手枪向崔圭植连连开枪,崔圭植身中数弹顷刻间丧命,战斗就此爆发!
朝军突击队员掀开大衣,从中抽出PPS43冲锋枪对着几乎没什么戒备的警察和总统府卫队猛烈射击并连连投掷出手榴弹。现场的韩国军警当场就死伤一片,残存的人员拼命四处寻找藏身之地,然后用掏出手枪或是用M-1卡宾枪盲目地还击。但是手枪和卡宾枪在朝军的PPS43冲锋枪面前就如同烧火棍,在近距离交战中,PPS43型冲锋枪以炽烈的火力很快就压倒了韩军警。
手枪的火力自然不能和冲锋枪相提并论,而M-1型卡宾枪的子弹威力和精度虽然都优于PPS43型冲锋枪,但由于只能扣一次扳机打一颗子弹的半自动射击,在火力密度上完全不是PPS43型冲锋枪的对手,其有效射程对比PPS43也完全没有优势,在突然遭遇战中根本就处于完全的下风。
就这样,上百名警察和精锐的总统卫队竟被6个人打得节节后退,黑暗中枪声和爆炸声响成一片,中间还夹杂着垂死者咽气前的哀嚎和伤员的哭喊,青瓦台前顿时变成了修罗场和杀戮之地。
但这里毕竟是在韩国的总统府,虽然韩军警被压得步步后退,但也为总统府内的大部队集合和出动赢得了反应的时间。很快数百名韩军就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冲出总统府向朝军小分队发起了攻击!这里不得不称赞一下靠着政变上台的朴大统领的小心谨慎,总统府里居然部署着坦克和装甲车!
朝军显然没估计到会遇到装甲部队的攻击,6人面对着数百人的就已经无力招架,毕竟PPS43型冲锋枪火力再猛也抗不过皮糙肉厚的坦克。此时想突围已经来不及了,占优势的韩军很快对他们形成了包围并且展开围攻,双方的激烈对射甚至波及了路过总统府门口的一辆公交车,这辆载有60多人的可怜公共汽车陷入双方火力的密集弹雨中,飞来飞去的子弹使得车上的乘客死伤惨重,在这次事件中死伤的韩国平民里有一大半都在这辆公共汽车上的司乘人员。
这场激战结束时,朝军小分队5人战死,1人受重伤被尾随而来的郑钟洙堵在了绝路上。可是这名勇敢的朝鲜特战队员很快拉响了暗藏的“光荣弹”自爆身亡,宁可死也不愿被俘。倒霉的郑钟洙便宜没捡到,反而在黑暗和混乱中被杀红了眼的总统府卫队误认为是敌军,对着他的人影就是一顿火力胡乱输出,郑钟洙胸口当场中了数弹倒在地上生死不知。在发现闹了乌龙后,郑钟洙被紧急送医,但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这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倒霉鬼在1月30日大年初一那天死于医院。
朴正熙在震惊和惶恐之下立即调集了大批部队展开地毯式的搜捕并乞求美军出动协助。在美韩两军的围剿下,这支31人的小分队仅朴在京一人在腹部受重伤的情况下成功突出重围回到朝鲜(他后来官至朝军总政治局副总局长),金信祖被俘后叛变外(他供认了此次袭击的大部分情况,直截了当的说“我是来摘朴正熙的脑袋的”,他于1970年获得了“赦免”成了一名牧师),其余29人全部牺牲。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功突围2人,但没有得到朝方的证实。
针对朝军小分队的搜捕直到1968年2月3日才告一段落,韩方宣布共有27名朝鲜突击队员被打死和自杀,1人被俘,3人失踪。韩方共有22名军人,2名警察和88名平民死亡,伤者中韩军47人,警察5人,平民4人;协同搜捕的美军2死16伤。
在1.21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朴正熙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军火并协助韩国发展军事工业,美国出于考虑“奖励”韩国出兵越南和多方面因素,最终为答应了朴正熙的要求。
1968年12月13日,第一批M-16自动步枪运抵韩国,次年美国又为韩国新成立的国土后备军提供了70万支M-1半自动卡宾枪和M-2全自动卡宾枪等武器。同时美国开始将国内兵工厂已经闲置的二战轻武器生产线运到韩国,韩国由此踏上了自产军火之路。
直到今天韩国的军火工业已经颇具规模,甚至连其恩主都要从他这里采购军火,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枪械小知识:
此战中朝军124部队的小分队使用的主要武器PPS-43式冲锋枪又称“波波斯”冲锋枪,这是一款在二战期间由苏联枪械设计师亚历山大·苏达耶夫在列宁格勒的包围圈里设计出来的经典轻武器。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在作战中发现虽然PPSh-41式冲锋枪弹鼓容弹量大、坚固耐用、可靠和火力强,但是过于笨重不便携带,而且射速太快,长点射很难控制故。因此前线部队要求装备一款便于携带,紧凑轻巧的新式冲锋枪,大本营还加了个条件:新枪要便于生产制造,成本要更低。
亚历山大·苏达耶夫在1942年挑起了这副担子,摆在他的面前的是国家装备人民委员会交给他的一支原型枪,这支枪是贝兹鲁奇科·维索茨基中尉在1942年设计的。这支原型枪虽然在初评中就被淘汰,但仍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上级将他交给苏达耶夫进行改进。在仔细地研究了这支原型枪后,苏达耶夫把改进重点放在简化生产工艺及减少机加件。最终这支冲锋枪枪的主要零部件都是由钢板冲压而成,机加件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所需工时缩短了50%以上,仅需要2.7个工时,相比之下,生产一支PPSh-41所需7.3个工时。制造所需的钢材也由原来的13.9千克下降到6.2千克。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难度。
PPS是采用了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其枪机为圆柱体,里面有一个弹簧式退壳器,可将空弹壳推出并将其抛出枪外。枪的抛壳口位于复进簧导杆的前部,导杆穿过枪机上的开孔。该枪的拉机柄和枪栓是一体化的,位于机匣右侧,射击时与枪栓一同复进。该枪的枪管安装在用薄钢板冲压而成的孔式枪管隔热罩内,枪管有4条右旋膛线,枪口处的隔热罩安有一个简易的枪口制退器。枪口上方是该枪的前准星,被2块金属护板包围,可折叠的后瞄准具位于枪管上方,射击距离可调整为100米或200米。
由于简化了设计,PPS只能全自动射击,保险位于扳机护环前方,推动即可锁死枪栓和扳机。该枪使用35发弧形弹匣供弹,只是弹匣是无法和PPSh-41的35发弹匣通用,子弹倒是通用的,也使用7.62×25毫米的M1930托卡列夫手枪弹。
PPS是首次使用折叠式金属枪托的苏联冲锋枪,枪托折叠后该枪仍可射击。该枪配有手枪式握把,但没有前护木或前握把,射手必须以弹匣座充当前握把持枪射击。PPS的配件里包括两个各可装3个弹匣的弹匣袋、一个油瓶、一个枪刷和一条背带。
PPS的原型枪在1942年4月26日至5月12日进行了实战化测试,无论是大本营代表还是射手对其的性能均相当满意。1942年7月28日,PPS冲锋枪正式被大本营批准采用,并被命名为PPS-42。1942年12月,列宁格勒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工厂开始小规模生产 PPS-42,该枪一下发部队立即受到了好评。一线指战员还提出了许多改进的要求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建议,苏达耶夫在1943年1至4月再次对该枪进行了改进和测试。1943年下半年开始,苏联开始大规模生产PPS-43型冲锋枪,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理论上最高月产量可达35万支。
因为苏联当时已经在大量生产PPSh-41型冲锋枪,突然全面转产PPS-43既不经济,也不实际。所以PPS-43冲锋枪的年产量只维持在10万支,到战争结束前,苏联一共生产了约20万支PPS-43,1946年该枪全面停产。
PPS-43冲锋枪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50年代中期才被AK-47取代,有不少PPS-43在朝鲜战争中被提供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中朝军人用这种武器在朝鲜战场狠狠教训了“联合国军”;越南战争中该枪被提供给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还有不少被援助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武装力量。许多国家还引进了生产技术自行生产PPS-43,中国仿制的型号称为54式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