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聚恩/文
一、从国家禀赋说起
经营15年、被政府和国民寄予厚望的日本国产涡扇支线客机MRJ(Mitsutishi Regenal Jet三菱支线客机,后更名为SpaceJet)宣布“下马”。消息传出,引发业内外关切。
我所在的一个航空500人大群,也在讨论,日本如此之好的科技环境和工业基础,与美欧关系那么铁,为什么竟然造不出自己的支线客机?在奋斗多年后,落得黯然退场的结局呢?
原因可能不止一条,大家的见解也不尽一致,但我想,最根本的还是国家禀赋(National Endowment)不足!
什么是禀赋?禀赋原指人的素质,即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素质的综合。用到国家,构造出一个“国家禀赋”的词汇,则是指一个国家的素质的综合。可以定义为:国家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科技资源、资本资源等)、基础产业能力(本行业能力和相关行业及基础工业能力等)和政府行为能力的总和。用的较多的是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日本人输了,输在国家禀赋不足。大部分资源与能力都很出色,但缺项、短项也很突出,尤以市场资源不足、无法实现商业成功为最,导致满盘皆输。
二、MRJ的伤悲路
2023年2月7日,三菱重工宣布:终止日本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研发项目。发布会上,三菱重工社长深深鞠躬,表达歉意。他说道:“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期待和支持,但很遗憾,鉴于没有盈利能力等原因,我们决定终止研发。”
回想二战期间,日本共生产6.6万架飞机。其中,产量最大的“零式”战机,便是由三菱设计生产的。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禁止研制飞机。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才给日本松了绑。
三菱、川崎等日本财团随即组成日本飞机制造公司。1964年,研制出YS-11螺旋桨民用客机;被视为日本战后复兴的象征。但面对波音707等涡扇客机的成功,明显落后的YS-11不得不于1972年停产。
此后,日本把注意力转向甘作波音零部件供应商。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已成为波音最重要的零部件来源地。以波音787为例,35%的零部件由日本制造,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几乎全部产自日本。强大的零部件生产能力,让日本人重新点燃国产客机梦。
200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由三菱主导,川崎、富士等参与,研发MRJ支线客机。2008年,项目正式启动。由于自YS-11以来,日本没有从事过民用客机的整机开发,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明显不足。致使首飞时间比原定计划延迟了3年。
2015年11月,MRJ首飞成功。这是自1962年首飞螺旋桨客机YS-11后,时隔半个多世纪,日本人再次实现国产客机的首飞。日本媒体对MRJ首飞极尽美誉,称其迎来日本飞机产业新时代。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甚至说:飞机产业将支撑起日本的未来。MRJ一度在全球拿下447架订单。
但MRJ命运多舛,由于定位不清晰,以及前期总体设计工作不甚到位,不得不一边研制,一边修改指标,前后共进行了900多次设计更改。且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事故不断。2017年,MRJ第二架原型机测试时,发动机失效,几乎造成重大事故。美国FAA紧急叫停了MRJ的适航认证。
尽管三菱重工数次试图挽救颓势,甚至将MRJ更名为SpaceJet,以求提振信心。但终究未能挽回。今年2月,这个历时15年、耗资1万亿日元(约合52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宣布终止了!这场失利,给日本航空产业发展,不啻沉重一击,也再次印证研制喷气式客机的艰难。
三、ARJ在悄然挺进
与日本MRJ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2002年4月立项研制的新涡扇支线客机ARJ(Advanced Reginal Jet)项目稳步推进。原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一航,AVIC1)负责研发,2008年整体移交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国商飞,COMAC)。当年首飞,2014年完成适航取证,2016年投入商业运营。截止2022年末,ARJ21-700型(ARJ for the 21st Century)客机已经累计交付国内用户100架,并出口印尼翎亚航空公司1架。
ARJ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禀赋强过日本。本世纪之前,在航空领域,我们的国家禀赋不完整,突出表现在,对航空产业的重视不够,在民机领域的国家意志不坚定,导致号令多变、屡战屡败。但当把发展民机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意志,乘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之势,我们有了足够良好、远胜日本的国家禀赋,尤其是市场资源相对充分,取得商业成功的要素达至基本完备。
经历近十年奋斗,在以中国一航为主力军的中国航空人的坚守和奋斗之中,一个面向21世纪的新支线客机ARJ21破茧而出。遗憾的是,关于这一段艰辛路,见诸媒体、被大家了解的情况介绍太少。在此文之后,将专门著文,补上这一段。
COMAC成立后,中国一航向其移交了一个即将首飞、基础良好的新支线客机;整体划拨了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中国一航第一飞机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本部等机构,支援了一飞院本部从事民机研发的骨干力量,共计万余名员工,以及配套的科研生产设施。
在COMAC接盘后,ARJ21继续稳步挺进。关于从2008年以来,ARJ21项目进展,有不少官方的情况介绍。在这里,我将作必要梳理,以便让更多人知晓一架新的喷气客机的研发何其难,试验项目何其多,从而让我们生发出对航空工业的更多理解,对COMAC率领下取得新业绩的尊敬!
2008年11月28日,101架机在大场机场首飞。2009年7月1日,102架机首飞。2009年7月15日,完成首次城际飞行,项目全面进入适航取证阶段。9月12日,103架机首飞。2010年1月14日,高寒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成功;4月13日,104架机首飞,标志研制批全部4架飞机首飞完成;6月28日,完成飞机全机稳定俯仰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8月2日,完成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试验试飞;9月17日,104架机从上海大场机场转场西安阎良。
2011年4月9日,101架机取证前静力试验任务完成,这是我国第一次满足CCAR25部适航要求的完整静力试验;8月3日,颤振试飞完成,通过了CAAC和FAA的联合审查。2012年2月14日,ARJ21获CAAC颁发的型号检查核准书,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型号合格审定试飞阶段;2月29日,首次经CAAC审定的ARJ21试飞于阎良进行;3月3日,104架机转场乌鲁木齐进行自然结冰试验试飞;5月12日,102架机进行飞控直接模式操稳大侧风局方审定试飞;7月18日,进行高温高湿局方审定试飞。
2013年3月12日,103架机完成前起落架应急放试飞;3月至4月,102架机转场嘉峪关机场完成大侧风试飞;4月至5月,103架机转场银川完成航电系统试飞;6月,102架机转场格尔木完成高原试飞;7月,103架机转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完成高温高湿试飞;8月30日,ARJ21-700型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人经CAAC批复,由中航商飞公司变更为中国商飞公司。
2014年是ARJ21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其标志为12月30日,ARJ21 -700型飞机获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该年4月28日,在北美(主试机场为温莎机场)完成自然结冰试验试飞;该次任务飞越亚、欧、北美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实现北半球自东向西、总航程3万千米环球飞行,沿途共经停10个国家的18座机场。6月18日,105架机首飞,该机为交付批的首架飞机;10月27日,106架机首飞;12月16日,105架机完成功能和可靠性试飞,标志适航取证前全部试飞任务完成。
2015年3月至9月,完成为期半年的航线演示飞行,共涉及中国15座机场,体验飞行乘客达到1866人次;11月8日,通过T5测试,标志着飞机的训练大纲、手册、培训体系以及程序通过局方审定,AEG评审项目全部通过。2015年11月29日,105架机交付成都航空。2016年6月28日,首架交付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行;9月29日,106架机交付成都航空。12月7日,ARJ21飞机获得首个国外适航当局(刚果共和国)颁发的型号接受证。
2017年2月8日,完成全球首次C检;2月25日,完成起飞复飞飞行指引优化试飞;3月4日,在西宁完成高原机场的试飞验证任务,标志着ARJ21具备在高原环境安全飞行的能力;4月22日,完成第10000名旅客运输任务;7月9日,取得中国喷气式客机首张生产许可证,标志着ARJ21-700型飞机进入量产阶段;10月19日,第3架交付成都航空;11月17日,完成第30000名旅客运输任务;12月29日,ARJ21-700型飞机第4架交付成都航空。
2018年3月26日,完成冰岛大侧风试飞任务,标志ARJ21-700具备适航规章要求的全部气象条件下的安全运营能力。2018年4月29日,第5架ARJ21飞机交付成都航空公司。2018年5月2日,ARJ21降落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标志着该机正式在中国最北部地区开始载客运营。2018年8月25日,第6架ARJ21飞机交付成都航空公司。2018年12月29日,向成都航空公司交付第10架机,标志成都航空ARJ21-700型飞机机队初具规模,基本形成跨区域干支航线网络。
2019年2月22日,向第二家运营商天骄航空交付首架飞机。7月26日,天骄航空正式运营。8月19日,完成昆明—丽江—西双版纳—昆明航线运行,表明ARJ21飞机具有适应高原性能和抗侧风能力。10月26日,成都航空的国际注册号B-603P飞机从哈尔滨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03分的飞行,降落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机场,标志首条国际航线开通。
2020年3月6日,浦东生产线第一架ARJ21飞机132架机完成试飞,标志自此拥有两条ARJ21生产线。4月30日,成都航空EU6671航班完成首次商业货运飞行。6月28日,国航、东航(一二三航空)、南航在中国商飞浦东基地接收ARJ21飞机,标志该型飞机正式入编三大航机队,随后先后投入商业运营。7月20日,运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7月30日,103架机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扩展试验试飞,充分验证了ARJ21飞机在高高原机场环境下的起降能力,为开辟高原航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7年以来,ARJ21的二级市场交易量稳定增长,以售后回租为主的交易日趋多元化,已逐渐扩展至售后融资租赁交易。疫情之中,ARJ业绩逆势扩大。2022年7月12日,由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执飞的一二三航空MU5264航班平稳降落,至此,该机型安全运送旅客突破500万人次。疫情肆虐的三年来,COMAC一直在努力,持续交付飞机。
2022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中国商飞与7家租赁公司签署30架确认订单。2022年12月18日,ARJ21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户印尼翎亚航空(TransNusa),这是中国的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海外市场。2022年12月29日,中国商飞公司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迈进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新阶段。
我们为ARJ项目取得的成就而欣喜,并寄望于不断取得新进展。当然,我们也深知,就ARJ21而言,离开商业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步首先要达到盈亏平衡点250-300架,预计至少还需3-5年。同时要持续改进产品,提高派遣率,助航空公司盈利,并切实加快系列化发展进程。
而如果说到整个COMAC,由于另一个重大项目C919也正处于形成产能的过程中,商业成功的压力同样巨大。但是,既然我们有良好的国家禀赋,我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步,我们坚信,必将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这两款客机的商业成功。中国民机产业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