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日本侵华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那么,理所当然的会以为,日本军队在1931年的时候才会进入中国,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呢,早在九一八之前,日本在中国就有驻军,数量还不少,而且占据的地方都很重要。都有那些地方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1894年,日本为争夺朝鲜的宗主权,挑起中日之间的甲午海战,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输了,输了以后就签了个《马关条约》,除赔偿2亿两白银、丧失朝鲜宗主权外,还将台湾、澎湖列岛等地割给日本,当时其实还是准备附赠辽东半岛的,可俄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不答应,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日本在台湾设有总督,在台湾推行殖民化教育,起初呢,驻扎了一个师团,号称为台湾驻屯军,人数大约20000人左右。后来达到10万之多。
1900年俄罗斯在东北修建南满铁路,并经营旅顺港,这时候是有少量俄军驻扎在东北。由于日本窥探中国东北的利益已久,于是1904年在中国领土上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全面战败,日本获得了俄国在中国东北所有的权益,包括租借辽宁关东州(这也是关东军名称的来历),以及在中东铁路支线南满铁路附近驻军的权利。自此,日本在东北开始有了真正的军事存在。到九一八爆发前夕,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以便于机动兵力。
1900年在京津一带的闹得很凶的义和团运动,西方各国对义和团不分青红皂白屠杀平民妇孺围攻外国使馆印象深刻。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后,同慈禧太后签了个《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八国在北京至渤海大沽口的铁路沿线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保护出海的铁路线畅通。于是京津地区有了日本驻军。按条约规定,只有2000余人,后来日本私自扩大到6000,九一八之后,日本为了把东北、华北联成一片,利用海上的便利条件从秦皇岛等地增兵,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就很无礼的将兵力扩充到6万,而这6万人马,正是他们经略华北的先头兵。
1926年,面对中国国共合作形成的蓬勃革命形势,日本为了保护其在华的殖民利益,在上海租界设立了上海警备队本部,1927年2月面对北伐军挺进上海,日本海军借口“保护侨民”从吴镇守府征调一个营共300名特别陆战队士兵,3月又从佐世保和横须贺各调派一个营共500名陆战队员增援上海,再加上从日本海军驻上海的第一遣外舰队征集舰员组成的临编陆战队,当时上海共有日本海军7个营约2000名陆战队员,1932年6月1日,上海特别陆战队得到日本海军省的正式命名,4个月后,日本方面发布所谓《海军特别陆战队令》,规定“在上海及海军大臣指定的长江方面之地(汉口等,笔者注)配置海军特别陆战队”,该队“隶属于第三舰队或第一遣外舰队,分掌与所在地及其附近的警备相关事宜”;同时以“外交官或领事馆请求”的形势允许上海特别陆战队“在事态紧急时,立即响应”“派兵保护所在地及附近的日侨”。至此,上海特别陆战队就成为一支为了侵占中国上海及长江口岸区域的常备军队,正式建立起来。
1898年3月,德国政府以“曹州教案”为由 ,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青岛大部分地区沦为德国的殖民地。
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对青岛港早已垂涎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随即借口对德宣战,出动独立第十八师团和步兵第二十九旅团约5万人的兵力夺取德国胶澳租借地。8月初,日本军舰出现在青岛附近海域。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11月7日,日本从德国人手里抢下青岛,日本被迫于1922年12月将青岛归还中国,但日本侵略者对青岛却始终贼心不死,采取多种手段,留下了大量的特务机构并开办了一批日资企业,企图从政治、经济上控制青岛;并积极寻觅时机,随时做好再次武装入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