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中,美国军队在仁川成功登陆,朝鲜局势急转直下,是否出兵朝鲜变成中国领导人必须做出决策的问题。
2天后,中国军委组5人小组,悄悄赶赴朝鲜,调查熟悉相关情况,勘察地形,为可能到来的出兵提前做充足准备。
他们在当时中国驻朝大使馆工作人员柴成文的带领下,转道沈阳,入境朝鲜。期间,高岗曾给柴成文看了一封来自毛主席的信件,毛主席表示:“观当前形势,不出兵怕是不行了,必须要抓紧时间完成前期工作。”
同时,斯大林秘密派往朝鲜的军事代表向斯大林报告朝鲜紧迫局势,说朝鲜不只人民军损失惨重,严重缺少装备弹药,而且缺乏燃料,导致运输基本彻底瘫痪,兵员和弹药的补充组织工作特别糟糕,部队指挥系统更是从上到下皆特别差劲。
或许正是朝鲜自知应对不了美军侵袭,故金日成在9月底亲笔写了一封求助信,转交斯大林,恳求苏联给予朝鲜“特别援助”,又特地强调:如果苏联因为某种原因做不到此一点,那么请斯大林替朝鲜求助中国,帮助朝鲜建立一支由中国部队和其他国家组成的国际志愿队。
次日,斯大林致电苏联驻朝鲜大使,叫他们向金日成转达自己的意见:一是在“三八线”以北做好与敌人长期斗争的准备;二是立马建立预备队,至南方同敌人展开游击斗争;三是苏联政府会向朝鲜提供必要的物资援助。
至于苏联军队是否援助朝鲜,斯大林则全部推到中国身上。他告诉金日成,在他看来,更能接受的军事援助形式就是组织人民支援部队,可此事他必须先与中国商议。
许久后,师哲在回忆录中提及这一段往昔时透露,早在美军登陆仁川后,斯大林就曾致电中国,询问中国在沈阳至丹东一带的兵力部署情况,和能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
金日成向斯大林发送求助电报后,斯大林又给毛主席打了一个电报,告诉毛主席:中国必然会卷入战争;再加上中苏之间的同盟条约,苏联也将卷入战争。可中苏应该对此惧怕吗?
斯大林自问自答,不必惧怕,理由是中苏联手,会比美英更加强大;如果战争不能避免,那就让它现在就开始吧,而非等到数年以后,等到日本军国主义逐渐恢复且成为美国联盟!
斯大林慷慨激昂的陈词,显露了他的真实心思:他不仅是在询问中国政府的建议,亦是在鼓动中国加入这场战争。
金日成同样不想“错失”中国盟友,在致信斯大林时,也直接派人来中国求援。
中国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卷入朝鲜战局,但中国在朝鲜战争彻底爆发后,当真对朝鲜局势毫无准备吗?其实不然。
时间退回到同一年6月,就在全国上下正依照毛主席和中央指示有条不紊地恢复国民经济时,朝鲜战争爆发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东北亚半岛,其中亦包括中国。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事态尤为关注,战争甫一爆发,他们便马上做出派兵参与战争的决定,不只立刻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对朝鲜城市和朝鲜人民军狂轰滥炸,而且命令美军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侵占中国台湾,破坏中国解放台湾的部署计划。
又3天,美国再度下令,让赶赴朝鲜的美国陆军登陆朝鲜半岛,利用先进的坦克装备向朝鲜发起猛烈攻击。
他们企图利用战争的机会,把本无半点儿关联的朝鲜和台湾问题偷偷“联系”起来,将中国领土台湾岛视作他们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航空母舰”,直接插手中国内政,阻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对于美国的阴暗心思,毛主席心知肚明。他在同月召开某场会议上明确发言:“全中国人民应和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做充足准备,反击美帝国任何挑衅。”
同年7月,联合国在苏联未出席情况下,单方面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几乎同一时间,毛主席与中共中央下达加强东北边防的指示,调遣数支军队驻守在鸭绿江畔。
此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中共军委又由周总理负责主持召开两次会议,针对国防保卫和组建东北边防军的问题进行研讨。
几天后,毛主席同意中央军委递交的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书,且下达指示,让东北边防军全部完成集结,开始进行整体训练。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这个决策确实是一个极具远见的决策。
6年后,当一切平息,毛主席再回想起当时,无不感慨地表示:“战争开始,我们先调了3个军,后来又增加2个军,总共5个军驻守在鸭绿江沿岸,所以等到帝国主义越过‘三八线’,我们才能迅速出兵,否则敌人打过来,我们还没有准备,就糟糕了!只是可惜的是,那时候只有5个军,火力亦不强;如果有7个军就好了。”
1950年8月,就在朝鲜军向南进军呈现一切顺利之际,毛主席已然预料到最坏局面,他认为战争会转入持久,且美国扩大战争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增加。
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毛主席强调,倘若美国胜利,那么得意的美国人肯定会威胁中国;对朝鲜,中国不能不帮,必须施以援手,以志愿军的形式进入朝鲜,但出兵时间仍需准备。
同一天,毛主席同意了聂荣臻递交的一个关于部分高炮队进入朝鲜境内,确保鸭绿江大桥安全的报告。此一决定,站在后来的角度去看,确实非常正确,因为它为我国志愿军出兵提供了一个顺利保障。
同年9月,在美军压过“三八线”前,毛主席就已做出决断:美国如不超过“三八线”,中国不管;美军若是一旦迈过“三八线”,中国一定要出兵。
可话虽如此说,做出出兵决定却非一蹴而就,此决定于毛主席而言,可谓是他一生难得遇到的最艰难决策之一。
不过,一贯颇具胆识的毛主席,还是顶着各方压力,做出一个民主决策,为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了一个正确方向。
哪怕当时,这个决定遭到许多人“反对”。
反对者之一即是时任中共东北局书记的高岗。他的反对理由有两个,第一,高岗认为中国刚刚结束战争局面,再参与战争,恐怕会让经济难以负担;第二,中国的装备不如美国,一旦顶不住美军攻击,退回鸭绿江,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朝鲜战争和美军的参与,高岗也给出自己的建议,他表示不如中国就在东北地区搞边防建设,既不会连累国内经济,也能阻挡美国入侵。
高岗的话,不只让他得到毛主席的严厉批评,而且被周总理当面戳穿他的私心。周总理明言,高岗此言,源于他身为东北地区最高领导人的立场,因为一旦中国出兵朝鲜,东北地区便会成为中国进入朝鲜的大门。
这样一来,无论人力、物力,全部需要给予无条件支持,此项工作十分巨大,尤其财政支出,更是仿佛大山重重压在高岗的肩膀上。高岗为了避免麻烦,才会执意反对出兵朝鲜。
而反对者的言论并未动摇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们的出兵坚持。1950年10月初,在毛主席的紧急召唤下,彭德怀入京。刚下飞机,尚未来得及喘口气,他便迅速赶到颐年堂,参加政治局会议。
毛主席见到彭德怀,意味深长地表示:“我们邻居着火了,我们可不能继续袖手旁观了。现在开会,就是为了这件事,出兵朝鲜,老彭你得准备发言哟!”
彭德怀不解其意,毛主席则在会后专门留下彭德怀,向他坦言一切,并要求彭德怀在2个小时内考虑清楚,是否愿意担负起率军出征的重任。
几天后,中央正式下达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总司令的通知,并将出兵消息转告金日成。但令毛主席与周总理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却借口尚未准备妥当,拒绝按照和中国的约定,派出空军与中国军队协作作战。
周总理焦急万分,紧忙跑去找毛主席商量。毛主席分析认为,苏联方面怕是希望中国出头,但如果没有空军,中国志愿军所面临的危险会增加许多,所以毛主席狠狠吸了一大口烟,叫周总理“走一趟”莫斯科。
又两天,毛主席与政治局诸同志研讨后,决定暂缓出兵,派周总理秘密出访苏联。下了飞机,一路辛劳的总理并未停歇,直奔斯大林所在的克里姆林宫,同斯大林见了一面。
刚落座,周总理便直入正题,向斯大林提及苏联空军的问题,但斯大林的态度特别坚决,宁愿明言让金日成“准备流亡政府”,也不肯在苏联空军方面松口半分。
为了避免彻底陷入被动,周总理只能转移话题,提醒斯大林,他也曾向中国许诺,会为中国志愿军提供装备。
与斯大林结束见面,心力憔悴的周总理抓紧时间草拟电报,向毛主席汇报相关事情。就在他准备喊人往北京发电报之际,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匆匆跑来报告总理,递交一份来自北京的急电。
周总理当场翻阅,发现致电人正是毛主席。毛主席说,他已和政治局的同志们商议出结果,中国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带来的利益比不参战带来的损害更大……
他的话,使得周总理陷入久久失神当中。一方面,周总理非常诧异;另一方面,他则为毛主席的这种气魄和胆识生出一股无比强烈的振奋之情,愈加佩服毛主席的决断!
如此一来,无论苏联是否派出空军,中国都要出兵朝鲜了!
经过5场艰难战役,付出沉重代价的中国志愿军把敌人成功打回“三八线”外。1951年6月,金日成出访中国,毛主席在和他的会面中,定下“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目标。
同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在开城拉开序幕,毛主席高度重视此次谈判,亲自任命邓华、李克农等组成中方代表团,赴朝参加。
临行前,毛主席特别叮嘱几人,当美帝国伤亡惨重,被迫求和时,中方理应审时度势,停下战争,尽量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建设;美国强横无理时,中国不能让步;美国虚张声势时,中国不能让步;
谈判不起作用时,中国不能让步;倘若一定要让步,就必须要能扭转局势……
在中美双方展开谈判的最初一个月里,毛主席给中国代表团一连发去40余封电报,大到谈判原则和议程修改,小到发言稿等等,全部从政治及中国角度予以明示。
敌人说不过中方代表团,企图用“飞机大炮”强迫中方同意。毛主席丝毫不惧,直接明言指示李克农等人:必须不怕破裂,予以坚决回击!
“文武”双方,敌人都没有捞到“好处”,没有办法,他们只能重归谈判席,和中方代表团转移到板门店继续“文斗”。
1951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划定军事分界线临时协议,可美国不想履行,打算在遣返战俘方面另做文章,强行扣留战俘。次年5月,周总理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公开阐述中国立场,强调中国并不想压倒对方,只想要“公平和合理”。
为了打破敌人的“战俘讹诈”,中国志愿军发动全线战术反击战,与美军于上甘岭爆发大战。此战结果世人皆知,损失惨重的志愿军攻守自如,大大打击美军信心,令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再未动用过一次营以上规模兵力。
1953年6月末,在志愿军作战状态愈加不错的情况下,毛主席致电彭德怀,让他推迟停战签字,务必再歼灭伪军万余人;
同年7月,毛主席又向中国代表团下达指示,言说谈判复会后,暂时不用向对方提出修整军事分割线的问题,而是推迟10余日,视军事情况再定;停战签订日期则推迟至同月20日后。
他强调,中方的方针就是要掌握主动权,争取停战!
毛主席用实际范例告诉世人,唯有牢牢掌握军事与和谈两个战争砝码的主导权,才能使我方立于不败之地。这样一来,就算是一贯强横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向我们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
可以说,朝鲜战争的胜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令中国得到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环境。毛主席用无产阶级战略家的智慧和胆识,粉碎了美帝国对中国的险恶野心,让中国真正挺直脊梁,再不惧怕任何敌对势力!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前的日日夜夜》
《巨人的胆识_——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前后》
《非凡的气魄与胆略: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