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战争剧
人要有信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而战争记忆是一个国家公民信仰的具体表现。
《跨过鸭绿江》就是体现我国民众信仰的范本之一,我们为何看好这部电视剧?它又有什么样的特色?
该剧的豆瓣评分一直很高,至今是8.8分,在同类电视剧中无疑是高分了。当然,也有极少数人给予了1分或者2分的低分,难怪有人质问:打这么低分,良心不会痛?
该剧开端以纪录的视角展现了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军队悍然参战并公然通过派遣军舰封锁我国台湾海峡这一故事背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朝鲜半岛的三八线,向鸭绿江边的我国城市疯狂开炮,我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也由此展开。
在整个故事进程中,《跨过鸭绿江》完全做到了关键内容有史可依。比如,志愿军部队在朝条件的艰苦,美军对公路、桥梁轰炸,运输部队艰难重重,我军前方战士随时面临的断粮危险等等,这些严酷的战争环境得到了如实的表现,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志愿军的伟大牺牲。
CSM全国网数据显示,《跨过鸭绿江》平均收视份额达5.89%,豆瓣评分已达8.8分。
可以这么评价,该剧是70年来第一部全景式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对于年纪较大的群体来说,往日亲历的刻骨铭心的记忆犹在;对于50岁左右的人体来说,那些课本里的英雄事迹、电影中的战斗场景又重现在眼前;对于当下的青年而言,即使是00后在校大学生生,那些年轻战士的坦荡胸怀与牺牲奉献能够激起大家的共鸣。
还是用老的评价方式说说该剧的几个重要特色吧!
《跨过鸭绿江》有纵横两条非常明显的叙事线索,观众一目了然。
该剧纵向以时间为线索,从朝鲜半岛的战云密布,到五次战役的轮次推进,再到停战谈判的胶着斗争,历史风云的底片一张张清晰呈现,强烈的写实感让《跨过鸭绿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信服力。
而在横向上,该剧以空间为布局,东西方阵营的对峙是外层结构,敌我两军的战争是内层结构,于是幕后与台前、前方与后方形成了紧密交织的嵌套关系。
我方战争推进的叙事布局中,后方运筹帷幄,前方指挥若定,以指战员为表现对象的一线激烈战斗,三条叙事线索彼此呼应,在关键段落,中南海、指挥部、战场等不同场景通常以交叉蒙太奇的剪辑形式错落展开—这就形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结构,暗示着我军战略与战术协调统一的高超战争艺术。
一部艺术性很强的电视剧,故事素材的选择则需要精心布局。《跨过鸭绿江》选择那些最刻骨铭心的人与事,用浓墨重彩的方式加以凸显。长津湖冰天雪地里的伏击战,松骨峰上惨烈的阻击战,上甘岭攻防战等等,一系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记忆部分的战争得到了重点展现。
还有战争的细节,杨根思扛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邱少云在冲锋号响起的烈火中永生,黄继光无畏地冲向碉堡舍命堵枪眼等等,《跨过鸭绿江》都有生动的艺术再现,该剧在讲述这些战斗英雄和战斗事迹中升华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也可以这么说,《跨过鸭绿江》不仅是对过去战争的再现,也是对当下部分人士的有力回应。
针对抗美援朝战争,过去一段时间,网络出现了怀疑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不和谐声音,有人试图通过从生理常识、人性等角度对英雄的行为提出质疑。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就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有大量的文献,以及大量的在世志愿军战士、战争参与者和各方见证者能够证明这是客观存在的毋庸置疑的事实。
对于电视剧评分来说,无论在哪里打分,也不管打多少分,那是个人的自由,如果是故意给出了1分这样的低分,良心应该会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