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咄咄逼人的美韩军演,2023年2月,朝鲜用一颗射高远超射程的“星际导弹”成功激起了日韩的无限恐慌。
也用一句颇有深意的表态甩出一记响亮的耳光:无意与韩国打交道,“因他们是傻瓜才提醒一句,朝鲜不会用洲际弹道导弹瞄准首尔”。
这一次的导弹并没有射出“洲际”的射程,也就几百公里,但是它的射高,却达到了惊人的5700公里。这是中轨卫星的高度,超出了只有400公里高度的空间站十几倍。
如此射高的导弹,只要稍稍低下高昂的战斗部,就可以轻松地达成洲际导弹的射程。
就这一点看来,“首尔”的确不是它的目标。
长期受美国和其所谓盟友围困的朝鲜,往往能在一些特殊的时机,给出非对称的强力回应。
而这一次,他们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谁?
根子还是在美国,那些咄咄逼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美国与朝鲜签订了停战协议。注意,这里写的是停战协议,并不是和平条约。
因此,在理论上,朝鲜和美国之间并没有解除战争状态。对于朝鲜来说,核大国的阴影和强盗国家的恐吓,始终笼罩在硝烟并未散尽的半岛上空。
他们曾多次要求与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正式从法律上结束战争状态,但霸气侧漏的美国佬并不予理睬。
朝鲜领导人的耳边,始终回响着麦克阿瑟的恐吓。那位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却功勋显赫的五星上将曾多次声称:要用核武器攻击朝鲜或中国大陆。
而在上世纪40年代,曾经无比凶悍的日本人,在两颗原子弹的敲击下,再也不提什么玉碎计划,乖乖地放下武士道,捡起温顺的和服,宛如梦回唐朝,就这样跪伏在新主子面前。
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和军事效能给朝鲜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缺乏对等的反制手段让朝鲜领导人焦虑不安。
这个缺乏能源的半岛国家不产石油,煤炭的储量也极为有限,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他们有着丰富的天然铀矿,石墨储量也竟然名列世界前茅。
内忧外患的朝鲜就这样燃起了他们的希望之光:一定要拥有核武器。
既然缺乏能源,那么核武器的起步,就从核能开始。
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开启了核武的梦想之旅。他们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等等。
一方面,苏联联合朝鲜展开地质调查,帮助他们建设用于研究的核反应堆。
另一方面,苏联最大的核试验室“苏联联合核研究所”为朝鲜培养了数百名核研究人员。
其中就有朝鲜的“核武器之父”——徐相国。这是一位“科学天才”,也是主导朝鲜核武研发计划的灵魂人物。
28岁就在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徐相国婉拒了加入苏联国籍的邀请,回归朝鲜。
他的公开身份是金日成综合大学物理学部讲座长(系主任),他还有一个秘密职位——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防委员会“极秘委员”。
在回到朝鲜后,他曾重返俄罗斯周游,借助当年留苏的人际关系,悄悄地运回了不少与核相关的设备器件,为朝鲜的核研发设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平壤北边一百多公里的深山中,有一个叫宁边的古城。
1962年,苏联专家应邀来到这里,帮助朝鲜建造一个和平利用核能的设施——宁边核能研究中心。
就是在这个中心,苏联专家帮助朝鲜实施了一个代号为“家具工厂”的古怪项目。
这个项目被朝鲜被列为顶级机密,其实它是朝鲜的第一个核反应堆,就是型号为IRT-2000研究型的轻水反应堆。
轻水反应堆并不能提取出制造核武器的必须原料——钚。但是通过它,朝鲜真正开始深入地接触核技术。
苏联专家们也没有想到,宁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将成为朝鲜开发核武器的重要基地。
而对于朝鲜来说,轻水反应堆只是他们核梦想庞大计划的一个开端。
另一边,朝鲜轻水反应堆的建成并没能逃脱美国人的关注,它们完工当年就被无孔不入的美侦察卫星拍到现行。
不过,骄横的美国人没有把它当回事。即使随着1967年、1970年、1975年朝鲜不断地在宁边建立新的核设施,美国人依旧不屑一顾。
不可一世的美国中情局这一次错判令人大跌眼镜,用他们自己人的话说:对朝鲜的核开发能力和意图都无知到了几乎危险的地步。
直到1984年,他们发现朝鲜正在建造一个新型的反应堆,就是能够提炼“钚”的黑铅型反应堆,这是由核能走向核武器的必经之路。
但即使这样,美国人也不愿意相信朝鲜具备开发核武器的能力。
然而正是这一步,开启了朝鲜由开发核能走向开发核武器的关键一步。
不相信归不相信,美国人还是通过苏联要求朝鲜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
朝鲜勉强加入了条约,但他们并没有暂停追逐核梦想的步伐。
1985年,朝鲜向苏联开出了一个求购清单,里面有一种装备相当惹眼,就能够携带核弹的图-22M3轰炸机。
对于这个要求,苏联人没有正面回应。
不过他们给出了另一个选择,就是当时最为先进的米格-29战斗机。无巧不巧,米格-29也具备投掷核弹的能力。
朝鲜核武器之路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踏上了梦想之旅。
时间很快来到了风云突变的20世纪90年代,朝鲜遭遇了比战争年代更为困扰的连续冲击。
先是苏联外交转向,准备与韩国建交,这深深刺激了朝鲜。
朝鲜外相曾愤怒地说:“如果苏联同南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就意味着承认了朝鲜分裂的事实本身,以及国际舞台上两个朝鲜的合法性存在。”
再是苏联轰然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四分五裂。
自成立以来一直感受和享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朝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困扰。
他们的X光射线机和婴儿恒温箱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建筑师来自民主德国,领导人乘坐的豪华防弹轿车是斯大林送的。
苏联在自己粮食产量都不富足的情况下依然慷慨援助朝鲜,苏联也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石油等能源的提供者。
1991年,《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到期,新生的俄罗斯并没有选择自动续约,而且于1994年正式宣布废止条约。朝鲜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接受。
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让朝鲜陷入了一种震撼性的迷茫,他们产生强烈的背叛感和被遗弃感。
这是一种信仰的丢失,一种灵魂的孤独。
而在半岛内部,朝鲜也陷入了困惑。自半岛分裂后,朝鲜和韩国一直处于争夺国家法统合法继承权的激烈竞争中。
开始的时候,韩国在综合国力方面并不如朝鲜,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韩国开始逆转,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稳稳占据了上风。
内忧外患的朝鲜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他们急需要一种力量,用来恢复信心,提升凝聚力。
核武器之路,正是他们心中通往力量的最佳之旅。
朝鲜外相甚至发出这样毫不遮掩的话语:“我们的核武开发进展神速,无论如何都将完成到底。既然苏联要和韩国建交,那我们也会采取相应措施。”
苏联解体后,大量核研究人员失业,国际核黑市活动猖獗,痛定思痛的朝鲜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数十名前苏联和科学家,另一方面四处搜集、购买核技术,还伪装合法的贸易公司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购买各种零部件。
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也与朝鲜建立了密切联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曾指出,宁边核反应堆的钚提炼技术处处都有“巴基斯坦制造”的印记。
这样,已经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朝鲜一边坚定地持续着自己的核武器之路,一边遮遮掩掩地应付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观察。
这种微妙的平衡很快被彻底打破。
1992年,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发现黑铅堆的燃料棒曾经被取出过,而这个燃料棒是能够提炼钚的。
朝鲜对此的解释是曾经试验性地提炼过微量钚元素,但是专家们根本不信。
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作出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强制性的“特别检查”决议。
另一边,美国人的大棒又开始挥舞,挥舞的方式还是通过军演。1993年3月,美韩举行代号为“协作精神”的军事演习。
被逼到墙角的朝鲜干脆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他们的领导人发出声明:
“我们没有隐藏什么,当然是有军事机密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自己的军事机密公开。”
然后,朝鲜一边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边积极展开备战。
1994年4月,美军2个航母战斗群共计30多艘军舰集结到朝鲜半岛附近,他们做好了随时攻击朝鲜的准备,计划先给宁边核设施来个“外科手术式”打击。
半岛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战争一触即发。
不过,韩国坚决反对,他们没有做好应对战后乱象丛生的准备,美国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局势一时僵在那里,怎么办?美国的前总统卡特出马了。
卡特任上曾发生过一件对中国和美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的事情,就是中美建交。
这次他以民间人士身份进入平壤,与朝鲜领导人深谈。
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的面前已经摆上了国防部的战争方案和大规模增兵计划,只等他拍板决定了。
就在克林顿犹豫徘徊的时候,卡特从平壤来了电话:朝鲜同意冻结核武开发。
克林顿政府团队终于松了一口气。
又是一轮新的谈判,1994年10月21日,美朝双方终于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大意是:
朝鲜冻结核计划,作为补偿,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油。
此外还有美朝关系正常化、朝鲜复约和受查等议题。
不过,由于双方立场和真实意图的迥异,两国在履行《框架协议》的问题上的争论日渐激烈。
一会儿是美国一再要求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核查”,一会儿是朝鲜指责美国没有按协议规定按时提供轻水反应堆。
协议和条约很快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然而吵归吵,朝鲜还是尝到了火中取栗的滋味,他们通过外交博弈从美国人的手中白得了两座核电站。
这是他们第一次从危机外交中尝到了甜头,也为日后外交上的强硬与冒险埋下了伏笔。
但从根本上来说,朝鲜还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从南联盟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亚,传统军力失衡条件下血淋淋的一幕又一幕,让朝鲜看透了西方世界的所谓高尚与鄙俗,他们最终把核武器视为国家和政权能否生存的重要保障。
朝鲜曾多次希望放弃核武器以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经济援助、外交承认,但美国从未同意。
环顾半岛四周,美国、日本、韩国常年大兵压境,年年频繁军演,朝鲜的上空永远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
对于朝鲜来说,这个巨大的阴影根本无法用常规力量应对,最有利的选择就是发展核武器,这也是最省钱、最有效的安全保障。
于是,对美国极度缺乏信任感的朝鲜十分坚决地选择拥抱核武器,走上一条“核与经济并进路线”。
没有核的朝鲜没有活路,四处被封锁、僵化的体制经济又没有出路。在发展核武器和发展经济之间,朝鲜陷入了一个战略困境。
但是困境中的朝鲜能够发出让美国和他的跟班盟友心惊肉跳的怒吼。
没有正义的力量是暴虐的力量,而没有力量的正义是软弱的正义。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程,早已用血淋淋的现实反复证明了这个严酷的结论。
政治决定民族立场,经济决定民族利益,国防决定民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