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12月4日,参加朝鲜邮政局落成仪式的中方驻朝官员陈树棠惊慌失措的告知袁世凯:开化党在仪式上大开杀戒,多名事大党官员枉死刀下。
这便是1884年的朝鲜,甲午战争发生的十年前,人们称这次事件为'甲申政变',而在1884年发生的一切又要从1882年的那次兵变讲起。
1882年,闵妃集团出于感激清朝快速镇压'壬午兵变'的恩情,由亲日转为亲中,从之前扶持'开化党'转为支持'守旧派(事大党)'。朝鲜的开化党被冷落,心里不甘,开始制造不利于守旧派和驻朝清军的舆论。
开化党在等待时机,同时确定了暴力取得政权的方针,成立了'忠义契'。而开化党同日本一直保持亲密关系,由日本负责训练的朝鲜军队多心系开化,也成为了开化党的武装力量。
终于开化党等来了机会,中法战争爆发了,吴长庆带着一半的驻朝清军回国驻防,事大党依靠的清军力量便弱。同时,由于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军占领基隆、澎湖多地,令朝鲜高宗和闵妃失望,他们对亲中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此时,开化党出现了复苏局面,重新掌握实权的开化党决定武力夺权,并将自己的计划全盘告诉了日本,日本方面十分支持,并派了人加入开化党的武装。
而他们决定起事的时间定在了邮政局落成仪式那天,并邀请了多名事大党高官,企图直接杀之。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当天被杀的保守派大臣众多。
开化党领袖人物金玉均等人还劫持了国王、王妃及王世子等。发生事件的时间是1884年12月4日。
参加邮政局落成仪式的中方官员陈树棠逃到了清军营,并向袁世凯等人讲了事情经过,清兵迅速出动,但邮政局、王宫均不见朝鲜国王及开化党武装。后来遇到从邮政局淘出来的闵妃侄子口中得知:政变已经完成,开化党挟持了国王,暗杀了多名属于事大党的朝廷官员。
清军将领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政变产生了分歧,吴兆有、张光前及陈树棠认为应该告之北洋衙门,等待朝廷决议,这样才有理由出兵干涉。袁世凯认为事急从权,消息传到天津再传回决议,只怕事已不可为。
在驻朝清军将朝鲜政变的消息上报北洋衙门的同时,他们也接到了朝鲜各方及多国公使劝告他们按兵不动的信息,吴兆有、张光前多次前往朝鲜王宫请求面见国王,均被开化党拒绝。此时,袁世凯等人认识到事情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此时的时间是1884年12月5日下午。
伴晚前,袁世凯要求朝鲜右议政沈舜泽向清军写求援信,同时向清军训练的两营朝鲜军指挥官发了六百两黄金。
12月6日,开化党颁布政令,宣布脱离宗主国清朝控制,并进行了一系列'君主立宪'的政策及开放政策。但该政策多涉及政体、职能部门的改革,未涉及民生等问题,所以开化党没有得到广大朝鲜人民的支持,反而因为开化党过于依赖日本,劫持国王被朝鲜人民唾弃。
12月6日上午,袁世凯写信给日本驻朝公使,告之清军将进攻开化党叛军,到下午3时,清军未获回信,袁世凯立即下令发起攻击。
两个小时后,惊慌失措的驻朝日军抛弃开化党逃回日本使馆,部分开化党成员继续挟持国王也逃出王宫。此时王宫中的开化党武装皆被清军灭杀,开化党刚刚把持三天的政权消失了。
12月7日上午,朝鲜高宗被清军带回军营,开化党金玉均等人逃亡日本,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害怕遭到清军及朝鲜军报复,将使馆付之一炬,逃到仁川领事馆。
重新掌权的闵妃集团对开化党进行了大清洗,凡是与开化党有关的人皆被杀,清洗期间共杀开化党人近二百人,当时的一些旅朝日本称朝鲜为'地狱之国'。
甲申政变之后,西方多国与朝鲜签订条约,日本通过《汉城条约》获得了更多权益,包括增兵。中日又在天津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该条约相当于清朝承认日本在朝鲜具有与清朝同等的地位。虽然甲申政变令清朝加深了对朝鲜的控制,但也过于纵容日本。
而朝鲜方面由于开化党发动的政变,激怒了朝鲜民众也激怒了保守派,朝鲜进入了十年停滞,国内矛盾加深,加上多国势力进入,朝鲜民族感增强,十年之后矛盾爆发,东学党起义,中日甲午战争接连爆发。
而朝鲜也在甲午之后,如愿的脱离了千年的宗主国,却未如愿独自自主,而是成为日本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