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政变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流血事件,朝鲜的“甲申政变”也不例外。
1884年12月,朝鲜开化党发动了政变,意图扭转他们与守旧派的政治差距。十九世纪末,朝鲜王朝日渐衰落,很多有志之士对这种情况忧心忡忡。而此时,外来的资本主义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些有识之士,让他们懂得只有果断放弃旧思想、旧制度才能解救国家才能解救人民。
当时,日本被西方国家打开了国门,经过明治维新后,他们已经变得很强大了。现在,日本也想撬开朝鲜的大门,为他们引进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让朝鲜内部好好的变革一番。所以,在朝鲜开港后,他们的学子都到日本去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见识新的世界。
相对而言,守旧派十分墨守成规,守着祖辈留下来的东西不愿意做出改变。由此,这两个党派之间形成了对立,相互争斗。当然,朝鲜国内还是有一些保持中立的人,他们不像守旧派那么古板,也不像开化党那么激进。因为,他们不仅愿意跟中国保持宗藩关系,还想看到内部有所变革从而改善百姓的生活。
所以,在1882年,守旧派发动了兵变,专门打压开化党。此后,由于日本的支持,开化党才逐渐恢复,并精心酝酿一场针对守旧派的政变。甲申年十月十七日,朝鲜爆发了一场流血政变,史称“甲申政变”。开化党的领袖是金玉均,他们受到日本人的暗中相助,大胆实施了这次政变。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
一是使国家脱离中国的控制而独立自主;
二是对国内的局势进行变革,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1884年,中法战争打响,清兵被打得节节败退。不得已,清廷只能将驻扎在朝鲜的军队调了回来,参与抵抗法国的战斗。
这时,朝鲜国内看到了希望:他们终于可以脱离中国的控制了。所以,开化党看到了机会,在获得日本和美国的支持后,他们于当年十一月着手准备政变的事宜。十一月月底,金玉均跑到宫廷对当时的国王高宗说:“若双方开战,清军必败!”高宗竟然相信了,授予金玉均兵权。
十二月初,汉城的邮政局落成,众大臣齐聚在落成仪式。之后,金玉均想利用这次机会将守旧派全部抓起来,但是,由于部署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很多大臣都逃跑了。虽然,这次计划失败了,但是,金玉均并没有气馁,他又心生一计。之后,他制造了爆炸事件,并嫁祸给了清兵。
于是,高宗再次相信金玉均所言,被骗到了景佑宫。在这个过程中,高宗还特意给日本政府写了封信,请求他们派援兵前来抵抗清兵。
当高宗被骗到景佑宫后,就直接被开化党人控制了起来。接着,他们假传圣旨,着手迫害守旧派大臣和一些将领。为了起到震慑作用,金玉均等人故意将高宗的宠臣斩首示众,从而换取其他大臣的服从。
随后,开化党手握政权,急忙开始变革。
当天夜里,清朝驻朝鲜的商务委员陈树棠逃出邮电局,将朝鲜内部开化党勾结日本发动政变的消息带回国内。此时,清廷才得知,高宗被挟持,很多大臣惨遭杀害。为此,清廷紧急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最终,由于清廷的将领认为此次出师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再加上,列强施加的压力,清廷决定按兵不动。
但是,袁世凯没有等清廷方面传来消息,自己先动手了。
当时,袁世凯整顿兵马,并联系到朝鲜的大臣沈舜泽,商讨营救高宗、镇压政变的事宜。此时,朝鲜王妃发布密旨,指责开化党人的卑鄙,使得社会舆论倒向了王妃这一边,纷纷指责、反对开化党人。之后,袁世凯找来其他将领一起镇压朝鲜内部的政变,他向这些将领承诺:“如果清廷怪罪下来,我肯定主动承担,决不连累他人。”
随后,袁世凯带领的清兵和朝鲜政府军一起,发动对昌德宫的进攻。
大军成功进入昌德宫后,并没有发现高宗,原来金玉均早已带着高宗外逃了。夜间,清军截住了金玉均的人马,抢回了高宗。之后,开化党的主要领导人被斩杀。最终,清廷获得了胜利,权力回到了高宗手里。然而,在政变之后,朝鲜政府却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金玉均身上,连高宗都否认向日方求援。
但可惜的是,朝鲜没能因为这场政变走进现代化的大门。此外,在政变平定后,日方趁机向朝鲜勒索钱财,双方签订了《汉城条约》。第二年,日方同清廷签订条约《天津会议专条》,约定双方都得从朝鲜撤兵,同时,双方出兵朝鲜时应当相互通知。
毫无疑问,日本想通过这个条约来确保双方在朝鲜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也为1894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其实,甲申政变也有积极作用:清政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使双方的宗藩关系得到了强化。此外,甲申政变还激起了人民的民族意识,让他们酝酿出了新一轮改革。要知道,当时的国际环境,落后的国家必然会被打,朝鲜的有识之士必然会推动国内社会的发展,他们肯定会推翻守旧派。
参考资料:
【《甲申政变与金玉均》、《日本外交文书》、《甲申变乱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