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毛主席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绝对不为过。这个步入高龄的老者,在成为主席之后,每天都为国家操碎了心。而说到让毛泽东最焦虑的时候,一生应该有两次。
胡乔木在延安时期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他回忆说: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他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党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为什么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当中最难下的两大决策之一呢?
因为当时这个决策牵涉了太多方面,有国家安全和主权的诸多考虑,又要受朝、苏、美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当时局势的不断变化,使得毛泽东不能不审时度势,随机调整出兵决策。
而当时美军已经开始大规模进攻朝鲜,局势很不明朗。在背后,朝鲜已经和苏联斯大林暗暗接洽。
朝鲜希望苏联能够给予帮助,他们在多次商讨后制定出了一些决策。然后斯大林把“通告”发到新中国,让邻国的新中国出兵救援!
客观地来说,这件事情让新中国非常被动。美苏冷战的局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苏联的这波操作让当时的新中国很无措。
毫无疑问,新中国一旦出兵,那么和美国的关系就会彻底进入僵局。
可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而毛主席必须要在这些问题中想到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成立“联合国军”干预朝鲜战争之际,毛泽东就已高瞻远瞩,提出要保卫国防、组建东北边防军,并部署边防军兵力在鸭绿江边。
8月下旬,他给远在西安的彭德怀致电:“德怀同志:为了应付时局,现须集中12个军以便机动(已集中了4个军),但此事可于9月底再作决定,那时请你来京面商。”
9月中旬,美军7万余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
朝鲜局势的变化,让当时毛泽东皱紧了眉头。到底出不出兵?这个决策真的很难下,因为此时的新中国,内部局势也十分不明朗。
多年战争烟火的冲击 ,让我国变得百孔疮痍,急需百废待兴!这正是恢复元气的重要时刻,而毛主席做出的每个决定,都会非常重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好不逢时的,朝鲜和苏联纷纷发来消息,到底出不出兵支援?这是一个问题!
当时我们国家研讨的时候,很多人都呈反对态度。
讨论问题有三:
首先就是上面说到的情况,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恢复元气,实在经不起再一次的折腾。
其次,新中国当下最重要的目标是带动经济发展,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百姓们厌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能够吃饱喝足,才是最重要的。
工业化建设还没开始,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社会秩序还不安定,基层政权还很不巩固等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而抗美援朝,必定是一件耗力耗财的事情,这岂不是让本就困境的局势雪上加霜?
再者,虽然二战结束,新中国是以战胜国的身份露面,但距离强大还有一段漫漫长征路。
要知道,二战时期的美国已经非常厉害了。他们是典型的不动则已一鸣惊人,当初在日本投掷的两枚原子弹,更是震惊全球。
以战胜国身份立足后,美国手中的武器和装备已经十分充分,他们蓄意引导的朝鲜之战,必然会做好充分准备。
而那个时候的新中国,武器落后,供应严重不足。这种局势下和对方开战,显得有些不堪一击,而这也不是一种明智的举措。
最后,如果我国出兵,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国际冲突乃至世界大战?这是当时毛泽东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
这个顾虑在罗申给斯大林的电文中说得很清楚:出兵朝鲜“最大的可能是,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所以许多同志都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
纵观这三个问题来看,新中国面临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当然,这也是毛泽东心中的压力。
不过,毛主席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有一支军队帮助新中国打出名望。他的深谋远虑,并非常人可以企及。包括曾经的解放战争,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1950年10月2日到18日,期间开了多次研讨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出兵援朝问题。
但当时有很多人都不支持这场战争,觉得会给新中国带来的影响太大。
从头至尾,毛主席都没有表现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也许他一直在等待着一个能说到他心头的答案。
此时,林彪站出来了,他表示可以在鸭绿江一带建立新中国的防守军团,一旦出现什么情况,这支护卫队也能起到防护作用。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这般放弃邻国朝鲜,真的就不会影响到中国了吗?
一旦朝鲜被美国攻陷,那么接下来,浩浩荡荡的美军就会有可能侵犯中国境地。新中国,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就像那句话说的,狼吃人从来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给予时间准备。
在10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听取了从东北边防回来的彭德怀汇报的志愿军准备入朝情况,包括和斯大林的会谈情况,以及从苏联回来的周总理汇报,指出:
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最终,志愿军按预定计划于19日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可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事关朝鲜命运的战争,更是影响到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问题。
大家终于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毛主席表示同意彭德怀带兵出征,并用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析这场战争的利弊。
最终结果我们是知道的,彭德怀带着几万将士出征朝鲜,他带着当时全国上下5亿民众们的期望,也带着毛主席的态度,踏上了这条道路。
这条道路十分艰辛,苏联当初说供给中方的武器没能补上。志愿者们,只能迈着自己厚重的步伐一步步向前冲。
当然,毛泽东当时辗转反侧,难下决策,并不是说个人思想动摇,而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他需要做工作来统一中央领导层的认识,形成“硬核”力量。
这是一个从考虑出兵,到暂缓出兵,再到最终决定出兵的过程。达成统一共识后,最终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虽然没有身处前线,但他在中南海运筹帷幄,所有关系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毛泽东最后拍板的。
彭德怀回顾毛泽东狠下抗美援朝决心的情况时说:
“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以美军签订条约结束,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彭老总也带领志愿军战士打出了我国的军威和国威。
而毛泽东对抗美援朝的艰难决策,将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这样一个人物,乃是真正值得后人尊敬的伟人!
向毛主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