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朝鲜爆发了统一战争。
南韩在美军的支持下,一度将北朝鲜军队赶到了鸭绿江南岸。
毛主席为了防止美军染指中国东北地区,命彭德怀元帅指挥志愿军赴朝参战。对于这场战役,毛主席势在必得。
后来的结果也正如毛主席所料,美军在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靠着这场战役,我国打出了国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小瞧我们。
当然关于我国为何要派遣志愿军赴朝参战,除了保家卫国以外,其实还有另一层因素,那就是为了感谢朝鲜当年对我国的恩德。
这时候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朝鲜对我国有哪些帮助?怎么没听说过?其实关于当年朝鲜对我国的帮助,丝毫不亚于后来我们的抗美援朝行动。
那朝鲜当年究竟是怎样援助我国的?
上世纪40年代中期,日军在东北已经呈现强弩之末的态势。
随着美军开始攻占硫磺岛和菲律宾群岛,日本法西斯已经濒临灭亡之际。
然而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有些许日军仍然还在负隅顽抗。
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许多关东军仗着自己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和东北的抗日部队打得有来有往。
为了尽快将日军驱逐出东北地区,我国的抗日部队联合苏联红军一起,将日本关东军打得丢盔弃甲。
与此同时,有3个朝鲜师也参与到了这场日寇驱逐战当中。
他们就是156、164、166师。这三个朝鲜师作为一股强大的战斗力量,让诸多日军闻风丧胆。
1945年8月15日,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所有日军不是切腹就是被遣送回国,自此,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这也是朝鲜对我国的第一次军事援助。
1946年,蒋介石撕毁了和平协议,悍然发动了内战。
为了抢占先机,我军决定让林彪去夺取东北。只有拿下了东北,我军才有一丝生机。
不然的话,万一西北的根据地被剿灭了,到时候都没地方跑。就这样林彪带着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赴了东北地区。
这个过程中,我军有几支部队因为做出了误判,认为东北地区到处都是日本军队留下来的枪支弹药。
所以干脆轻装上阵,不带任何重武器,就连手枪和步枪都放弃了三分之二。
然而,当这些部队来到东北后,猛然发现日军遗留下来的武器早就被苏联给拿走。
不仅把武器拿走,兵工厂也没留下,设备什么的全部被搬走。
要不是黄克诚深谋远虑,带了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过来,说不定我军面临的情况更加恶劣。
到了这个地步,解放军部队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找苏联人要回来,要么先退出东北,拿到补给后再打回来。
只不过,这两条路似乎都行不通。
首先,苏联人拿走的东西,一般是要不回来的。除非给他们两倍甚至三倍的补偿物,他们才可能从虎嘴里吐出来一点肉屑。
后面的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军将领就是用大量的食物,来换取苏联的武器装备。
而且这些食物还经过了苏联军方的层层盘剥,反正最后换来的武器装备少得可怜。
此外,由于苏联和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蒋介石以外蒙古为代价,换取了苏联人的支持。
所以苏联那时候对我军并不友好。如此看来,找苏联人帮忙的这条路似乎走不下去。
至于第二条路,退出东北,重振旗鼓再来,也行不通。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经派遣廖耀湘和卫立煌的部队开赴东北。
如果我军此时退出的话,国民党将会趁机占领东北,到时候再想拿回来几乎难如登天。
这种紧急形势下,林彪决定死守东北,就算被打到松花江以南,也要把东北变成我军的地盘。
战斗前期,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打得很是艰难。
尤其是在四平保卫战的时候,国民党靠着美械装备,将东野打得溃不成军。
根据当时东野的战士们写的回忆录:“那时候国军的炮弹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我军战士只能靠着钢板和铁皮来抵抗国军的炮弹”。
每经历一次战斗,东野都损兵折将不少。
迫于战场形势的严峻性,林彪决定将东野撤往松花江一带。
到了松花江以后,东野又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给养不足,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给养。
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我军只能寻求朝鲜的帮助。
于是林彪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朝鲜能够给我军提供援助。
金日成在收到信件后,二话不说就成立了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这个机构就是专门用来给东野提供战略援助的。
通过这个机构,朝鲜可以统筹国内的全部力量,无论是军工产品,还是生活物资,都一一被送到了我国的东北前线。
根据当时的我军将领回忆,在我军退至松花江一带后,金日成将日军留在朝鲜境内的10万支枪全部送给了东北野战军。
为了保证这批枪支能成功送到我军阵地,金日成甚至让自己的警卫团团长亲自押送这批枪支。
有了朝鲜提供的枪支弹药后,我军有如神助。在拉法和新战两个地方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国民党从来没有想过我军会突然杀个回马枪,纷纷吓得四散而逃。
国军将领廖耀湘更是赶紧制止住自己的部队,防止他们北上与东野硬碰硬,不然可能真的会有来无回。
然而到了战争中期,我军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缺乏生活物资。
那时候刚好到了寒冬腊月,东北的天气比朝鲜还要冷。
很多东北野战军战士被冻的瑟瑟发抖,只能羡慕松花江对岸的苏联士兵有皮大衣穿。
朝鲜方面在得知这个情况后,直接给我军供应了10000套棉衣,外加10000套布料。
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还是免费的,金日成从来没有向林彪收过一分钱。
有了棉衣和布料以后,东北野战军暖和起来,战斗力更强了。
在松花江一带驻防的时候,不仅进行了土地改革,还剿灭了诸多土匪,一度将东野部队扩充到了百万规模。
人数多起来之后,需要的战略物资也更多了。就在这个时候,朝鲜又给力起来。
在金日成的授意下,朝鲜又给我军拉过来2000车皮的物资。
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药品和武器装备,极大的填补了东北野战军的军需缺口。
在此之后,我国在朝鲜的侨胞也组织起了华侨联合总会。
大家一起凑钱给东北野战军买物资,然后通过朝鲜办事处送到东北战场。
除此之外,朝鲜还给东北野战军成立了“安全走廊”。
之所以要成立这么一条走廊,主要就是为了给东野开辟一条新的物资运输通道。
当时周总理从其他国家购买了大量的药品,需要经过香港转移至内地。但如果走南方路线的话,势必会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为今之计,只能走海上路线,绕道朝鲜,送往东北。
在这个时候,朝鲜“安全走廊”的作用就体现出来。
那时候我军租用了苏联的“波尔塔瓦号”轮船,将源源不断的货物从香港运到东北,避免了东野将士们缺衣少粮的困境。
此外,朝鲜地区还作为一个临时救助站,承担着救治东北野战军伤员的任务。
当时有一支东北野战军的部队,在丹东地区和国军开了一战。无奈国军的实力过于雄厚,这支部队被打的败下阵来。
走投无路之时,金日成伸出援手,允许这支部队进入到朝鲜境内休整,从而避免了被国军剿灭的危险。
当然了,要说到解放战争中朝鲜对我军最大的帮助,那无疑是派遣25万朝鲜军队进入东北参战。
战争初期这25万朝鲜部队作为东野的后勤,帮助东野将伤员、物资、战略储备资源等转移到朝鲜境内。
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起了施工队,来帮助东北野战军修建电力设施。
因为那时候国民党依靠飞机大炮,将我军的许多电力设施都一一进行摧毁。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东北局与中央军委的联络。
如果国民党的狼子野心得逞,那东野将会作为一支孤军,被困在东北战场的泥潭。
朝鲜方面在看到我军的电力设施被摧毁后,于是便将朝鲜后仓的电力设施接到了东北的通化地区。
这样一来,国军就再也炸不毁我军的电力设施。
因为一旦国军想要摧毁这项电力设施,就必须要先摧毁朝鲜境内的电源供应机关。
如此一来,就会把这场战争上升到外交层面,这对于蒋介石的形象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为了蒋介石的面子考虑,国军在这项电力设施上面实属投鼠忌器。我军正是靠着这条跨国电线,才终于护住了通讯线路不被切断。
当然了,朝鲜派过来的着25万军队,不仅仅是为了修电线而来,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很出彩。
比如朝鲜义勇军的总司令武亭,就带领自己的部队加入了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东野最重要的一支骨干力量。
尤其是在锦州战役的过程中,武亭的朝鲜义勇军配合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将国军将领廖耀湘围在了黑山和大虎山一带。
廖耀湘手底下的两支国军王牌部队力战不敌,开始往营口方向撤退。
这时候武亭率领朝鲜义勇军进行全面围堵,把廖耀湘的部队堵在了一个方圆120平方公里的地方。
随着林彪的一声:“收网!”东北野战军像抓鱼一样将廖耀湘的部队全部围歼。
这一战也让林彪赢得了“战神”的称号。
总而言之,在整个解放东北期间,朝鲜给我国提供了包括人力、物资在内的大量援助。
让我军如虎添翼,一举荡平了国军和土匪的势力。东北解放以后,我军顺势进驻华北。
随后就是林彪带着四野一路打穿南北,一直把国民党赶到了东南小岛。
可以说,东北一战,朝鲜方面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在朝鲜遭到美军打击的时候,我国才会不遗余力的出兵援助。
一来是为了保家卫国,二来则是为了报答朝鲜当年的恩情。
毕竟老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我国和朝鲜自古以来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在这个波橘云诡的世界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