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三打骨精”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上至象牙塔中的学子,下至引车卖浆之流,无不对其熟悉非常。根据《西游记》原著里的某个情节改编而来的各种电影、戏剧、连环画中,“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好像也是最多的。这应该得益于当年毛主席的那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名称,大概来自原著的《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回合名。原著里,白骨精是在第三次时直接被打死的。
“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不过,我们经常看的各种改编版“三打白骨精”,可能为了配合“僧是愚氓犹可训”这句诗,或者是为了使其更有“教育意义”,故事被进行了改编,梗概如下: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全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但唐僧却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变成的白发老头又被孙悟空识破:为保师傅安全,孙悟空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打死”。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唐僧果然中计,贬走了孙悟空。随后,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侥幸逃出,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征途。
在改编故事里,孙悟空却不只“三打白骨精”,而是打了四次——村姑、老妇、老头和白骨精本体。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被白骨精抓住,白骨精在他面前变出之前的姑娘、老太和老头,他才恍然大悟,羞愧莫名。最终,猪八戒请回孙悟空打死妖怪本体救回唐僧。
这样,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也有了“教育意义”:
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特别是在如今社会里,有人表面是善良的,内心却是阴暗的,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