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车企纷纷公布9月份车辆销售数据。
一哥比亚迪狂销20万辆,拔得头筹。除了比亚迪外,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同样表现抢眼,销量再次破万,达到了10142台。
据悉,问界是赛力斯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与华为深度合作,成为了新能源新秀。
实际上,赛力斯和华为拥有相同的创新基因,都把“用户至上、品质至上”作为企业的价值观。
很多网友表示不解,以华为的实力,完全可以和小米一样,官宣造车,为何执意要合作造车呢?
华为不造车的战略早在2018年就确定了。
在公开场合,华为多次表示“华为不造车,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因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多年积累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技术。
目前,华为介入汽车产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标准模式;华为提供标准化零部件,充当供应商角色。
第二种,华为Hi模式;华为与车厂深度合作,涉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
第三种,华为智选模式;华为主导设计、渠道、技术,并搭配智能体系。
Hi模式合作对象包括:北汽、长安、广汽。
2018年11月5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华为在ICT领域的优势,助力北汽新能源打造下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两年后,搭载了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技术的极狐阿尔法T上市。
2021年4月,又发布了升级版极狐阿尔法S,搭载了华为HI版基础版和高阶版,3个激光雷达以及众多传感器。
除了北汽,华为与长安合作的阿维塔11也于今年8月上市。
阿维塔11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家企业优势,具备“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三大特征。同时搭载了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华为下一个Hi模式将会在广汽
2021年7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广汽埃安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而在华为方面,也把广汽纳入HI合作定点的车企。
据悉,AH8为中大型纯电SUV车型,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华为的Hi模式将华为智能系统当成主要卖点,但车辆制造仍由车企主导,销售也是以车企自身渠道为主。
华为在品牌、渠道给予的赋能也相对有限,例如,华为线下实体店仅作展示,不能直接销售。
华为智选模式合作对象主要是重庆小康
华为与重庆小康集团赛力斯合作推出了问界品牌,目前已经推出了M5与M7两款车型。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问界M5,该车定位中高端,属于智能豪华电驱 SUV,华为高度参与。
问界M5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车型,核心动力来自于华为Drive 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全车也是华为深度参与研发制造。
之后发布了问界M7,是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第二款产品,定位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其源自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
问界M7拥有6座大空间、零重力座椅和全新升级的HarmonyOS智能座舱,兼顾家庭和商务出行场景。
问界M7发布后,大销售火爆 再次证明了华为强大的号召力。
华为智选模式中,深度参与技术、品牌、渠道。换句话说,华为成为了汽车主导方。
截至今年8月,问界的销售门店已覆盖171座城市,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相继落成700余家。这些门店,大多数是由华为终端升级而来。
同时,华为展厅的问界车型,用户可直接付费购买。销售一辆问界的奖励,比手机要丰厚得多,这彻底引爆了华为员工们的售卖热情。此外,华为线上商城也特意给问界设置了入口。
除门店、线上商城等常见渠道的加持外,更需要关注的是,华为在政务端发力。
9月30日,东莞市松山湖举行新警务用车交付仪式,全国首批AITO问界M5、M7警务用车交付使用。
松山湖是什么地方,想必各位网友一定很清楚。
华为不造车,无非是跨界造车难度大,自身在汽车产业链布局不完善,竞争对手太强等几个原因。
第一、跨界造车太难,稍有不慎就会翻车
很多网友认为,以华为的实力跨界造车绝对没问题,就连远不如它的小米都开始造车了。其实,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得太满,尤其是跨界。
跨界造车有多难呢?之前早有地产、家电、白酒等实力企业率先试水入局,但多数尝试以“翻⻋”收场,甚至连苹果汽车都停留在设计室呢。
据统计,无法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高达95%,仅有小鹏、蔚来、理想、威马、哪吒等少数车企活了下来。
华为目前的情况,智能手机、5G、芯片都受到了限制,强行跨界风险实在太大了。
第二、汽车产业链庞大、复杂
相比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更加复杂,庞大。大致分为上、中、下三大类。
上游产业:主要是矿石、盐湖、稀土等,代表企业有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北方稀土等;
中游产业:以制造业为主,锂电池,以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为代表;电机/电控,以精进电动、华域电动、方正电机、汇川技术为代表;IGBT,以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为代表。
下游产业:制造工厂,以上汽、长城车、广汽、比亚迪、宇通、金龙等为代表;充电桩,以国家电网、特锐德为代表。
如果华为全面介入新能源汽车制造,势必要掌握核心技术,入股、参股产业链上的关键公司。这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第三、竞争对手太强大
如果华为直接造车,将与大众、丰田、本田、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形成竞争,同时也与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闹掰。
那么华为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鸿蒙系统都会遭到排斥,原本的优势项目也会变成劣势。
华为与苹果竞争,结果手机芯片无人代工,关键零部件也无法购买。此刻,再与特斯拉直接竞争,那么很可能会再遭到“特殊照顾”。
因此,华为没有直接造车,而是尽可能多地抢占数据入口并与用户发生关联,为未来全面介入造车做准备。
那么华为未来会官宣造车吗?我觉得会,这可以从当年造手机这件事看出来。
任正非拍桌子说:“华为以后再也不做手机,谁提做手机,谁就下岗!”。
任总哪来的这么大的火气呢?原来,在1997年时,华为开始制造手机,但由于质量不好、故障太多,遭到了大量的客户投诉,华为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影响了品牌建设。
然而,到了1998年,中兴、联想等凭借小灵通大赚特赚,尤其是中兴,居然赚了几百亿。这让华为羡慕嫉妒恨,于是决定重返手机市场。
2004年,华为终端公司成立,开始了真正意义的手机研发。但此时,市场已被诺基亚垄断,国产手机根本卖不动,华为只好做贴牌。
华为的贴牌机根本不赚钱,利润只有2、3个百分点,还受到消费者的嘲笑,说是“老年机”。
最后华为决定卖掉不赚钱的手机业务,于是开始与银湖、红杉等基金公司接触,但基金公司根本看不上华为手机业务,甚至打起了华为运营商业务的主意。
最后任正非怒了,说:“不卖了,我们做自己的手机品牌”。
任正非把爱将余承东召回,任命为消费者业务CEO,建立上海研发中心,投入资金40亿,决定破釜沉舟,大干一场。
2012年,华为打造了自己的手机品牌Ascend,分为四个系列:D,P,G,Y ;分别对应旗舰,高端,中端,入门。
随后,Ascend P1发布,主打双核心,超长待机,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最终只销出去了100万台。
华为继续推出了 P1 S、P2以及Ascend D,都因为性能不佳、卡顿、等原因,销量不佳。
此时,余承东彻底急了,因为再没有业绩,他就要下课了。 于是他开始研究iPhone,终于得出答案:“美感”。消费者需要有美感的手机,于是华为P6 诞生了。
华为P6,搭载海思麒麟K3V2四核处理器,金属拉丝、喷砂工艺,机身厚度仅6.18mm,是当时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2688的价位也比较适中,销量一举突破400万台。
华为自主品牌终于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华为凭借自研麒麟芯片,不断地优化手机性能、拍照、颜值,成为了最火的国产手机。
2019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385亿台,全球份额上升至16%,超过了苹果的1.962亿台,以及13%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高端市场,以0.1%的微弱优势超过了苹果手机。(华为市场份额44.1%,苹果44%)
华为一直在变,从开始不造手机,到进入市场,再到成为主业,最后超越苹果。
在汽车市场,华为已经从当初的不造车,到如今的深度介入,距离全面造车仅剩一纸声明了。
2020年10月26日,任正非签署不造车声明,但声明末尾显示:“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3 年”。
如果按照文件的签署日期“2020 年 10 月 26 日”来计算,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将还有一年到期。
其实,华为造车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尚未确定而已。
首先,我们来看华为的智能硬件,手机、电脑、手环、耳机、路由器、音箱、智能座舱等等,华为正在打造万物联网的硬件生态。
在软件方面毫无疑问就是鸿蒙系统和HMS,鸿蒙是一款万物联网操作系统,目前已经迭代至HarmonyOS 3.0。
日后,随着鸿蒙系统日益完善,功能愈发强大,竞争力也会更加强大。
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已经打造出了品牌优势,待芯片业务恢复后,即可全面爆发。
如今智能汽车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第二台手机”,为了实现万物联网,锚定消费者,华为一定会造车。
其次,智能汽车市场极其庞大。
国内市场方面:
2021年,国内智能汽车销量达到 238.2 万辆,据亿欧智库预测,2022 年销量将达到 446 万辆,2025 年将超过1000万辆大关,同时催生的智能网联市场达到2万亿元。
在国内智能座舱方面,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了566.8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00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 12.7%,高于全球的复合增速。
预计 2025 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 11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28%。
国际市场方面:
全球智能座舱方面,2020年达到了447亿美元,预计 2025年达到 738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10.4%。
据IDC 发布的预测显示,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将达到5425万辆,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
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此快速地增长,华为会放过吗?当然不会!
所以说,华为造车仅剩一纸声明了!
问界汽车的成功,证明了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可,华为汽车是会得到消费者认可的。
特斯拉、比亚迪、小米、包括未来的苹果都在打造自己的智能系统,如果华为不加快脚步将会错失这场盛宴。
因此,从多方面看。华为造车已经在路上,随时就会一纸公告官宣造车。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