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悟空的好色?明代小说西游记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不过因为大部分人了解西游记是通过电视剧,而电视剧因为审核要求,把很多少儿不宜的地方进行了删减或者改编。典型的例子是悟空、八戒、沙僧其实都是妖怪,如果还远出他们真实的形象,肯定会吓哭很多小朋友的。如果你读完《西游记》原著,你会发现孙悟空并非是那个用定身术顶住仙女后然后去独自偷桃地不解风情的妖猴,而且也爱女色。
这个结论可能会破坏掉你心中的孙行者形象,不过不打紧,看完这篇文章后,也许您会更加喜欢悟空这个形象。
孙悟空懂交际,解风情,例子很多,被观音菩萨拆穿就是最有例的证据。
先来个插曲:悟空战二郎神那篇,孙悟空跟二郎神多个回合之下露出真实的自我。孙悟空先是变成蛇,结果二郎神变成鹤来啄他,孙悟空于是变成一只花鸨,结果二郎神见了立即认怂。在明代人的观念中,鸨这种鸟是最淫贱的鸟,以也把老年妓女叫做鸨。其实鸨是被冤枉的,这里为鸨正名一下。跟很多鸟一样,鸨的雄鸟比雌鸟体型大很多,它们交配的时候,古人会误以为包是在跟不同的鸟交配。同时,鸨是体型最大、身体最重的一种鸟,不善飞行。
所以古人比较容易看见这种鸟的交配,于是就产生了鸨好淫的这种误解。而孙悟空特意变成鸨来制服被称为鸟中君子的鹤,这属于耍赖,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既是西游记的幽默之处,但也说明孙悟空懂男女之事。
而孙悟空好色的最直接证据,却是由观音大士透露出来的。西游记小说第42回中,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所以去南海观世音菩萨求救兵。西游记最特色是幽默,无论是妖精还是神仙,菩萨都会插科打诨说笑话,这一回最有代表性。
孙悟空来借玉瓶,观音有点不愿意,菩萨是这么说的,你又不是好心,只会骗人。你看我这童子貌美,净瓶又是个宝贝,你假如骗了去,哪有功夫来寻你?你还是留点什么东西当抵押品吧。这说明孙悟空在观音跟前是个惯犯了,知道他爱宝贝也爱女色。既然已经被菩萨拆穿,孙行者只好坦白说自己皈依佛门之后就不再骗财骗色了。但观音菩萨还是放心不下,决定亲自前去收服红孩儿。这清楚地说明,在悟空还在花果山全职当美猴王的时候,是一只爱慕女色的色猴。
但问题来了,小说又处处强调悟空不是色猴,例如第23回四圣禅心招上门女婿那段,三藏见他发怒道,悟空,你就在这儿吧。行者道,我从小不晓得干那般事,就让八戒在这里吧。到了后面,看蜘蛛精洗澡,陪罗刹女喝酒,甚至被老鼠精摸扫根的时候,孙悟空都可以说坐怀不乱,视美色如浮云。那么小说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必须明白孙悟空的原型是什么。我们知道明代的白话文小说很多是根据明代之前的话本来改编的,明代的四大奇书除了《金瓶梅》都可以说不算原创。在小说《西游记》之前,元代的杨锦贤已经写出了杂剧西游,里面的孙悟空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色猴子。不妨先来看看孙悟空这个形象是怎么从无到有的。
清末民初,关于孙悟空的原型提出了三种说法:胡适提出了是印度神猴哈卢曼,哈卢曼双眼如日,目晕金光,头如尖铁,手持虎头如意金箍棒,并且大闹天庭,初入石首魔王的宫殿,东砍西杀,如入无人之境。
而鲁迅认为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无支祁。即无支祁,形若猿猴,火眼金睛,行动矫健,在淮水兴风作浪,后来被大禹镇压在龟山脚下,让他的太太(龙女)守活寡。
季羡林等人提出了综合说,由无支祁、哈卢曼和其他猿猴故事共同影响和造就的。
那么关于孙悟空的最初原型,现在还提出了新的说法,原型之一叫做车凤巢,另一个原型叫做石盘陀,他俩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不过这个石盘陀是胡人,头戴金环,尖嘴披发,再加上胡人体毛重,看起来长相有点像猴子,而且他是胡僧,以讹传讹,就演变成了猢狲。孙悟空形象的首次面世是在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画中出现的,这时他不叫孙悟空,而叫猴行者,是个喜欢主动做好事的白衣秀才。他看见唐僧又要去西天取经,不想让唐僧白白又死一次。因为他知道唐僧的前两世已经死于妖怪之手,所以主动找到唐僧护送他去取经,所以说他是位道德情操很高的猴子。
到元代出现了好几种西游版本,这其中最出名的是杨锦贤创作的杂剧西游。正是在这部杂剧中,孙悟空成了好色之猴,在西天取经路上,路过女儿国的时候被美女缠住。杂剧中是这样说的,孙悟空对女王说,我师傅还是处男,不如让我来代替他吧。这时孙悟空已经被一个女子按倒在地,如果不是紧箍咒的制约,就破戒了。
孙悟空的好色在火焰山那回展现得更加清楚。孙悟空听说铁扇公主美貌,立刻打听她是不是单身,有没有丈夫。跟铁扇公主第一次见面,上来就求婚,言语上还有些骚扰,让铁扇公主很生气,不肯借给扇子。等到明代的吴承恩的时候,(吴承恩是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还有很大的争议,暂且作为小说作者的代称),吴承恩对人物角色做了重大的改变,好色的一部分由猪八戒一个人担任,孙悟空则负责搞笑和降妖除魔,他身上的好色和粗俗渐渐剔除掉了,但百密一疏,观世音收服红孩儿这回还是保留了一些蛛丝马迹,形成了上面所说的矛盾。但总体来说,小说版的孙悟空确实不好色,他过美人关的时候就跟滑冰一样顺溜。
为什么杂剧版会把孙悟空写成色猴了?孙悟空的好色很可能是受猿猴好色传说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猿猴偷取冥女的例子并不罕见,西汉时期的焦延寿曾报:南山有种大猴,会把别人的美妾偷走。而西晋的张华也有类似的猿猴猎色事件记载。四川有种猴子会埋伏在道路两旁,他看到有中意的女子就会偷盗回去,作为压寨夫人。
东晋的《搜神记》把这件事描述得更加神乎其神,说这种猴子能分辨出男女不同的气味,只劫女不劫男,生下孩子之后还会把孩子送回女子的家庭。这种猴子跟人类女子生下来的孩子跟人类长得是一样的。到了唐代,有文人甚至在这些传闻的基础上,写了一篇更加详细、更加大胆的大白猿偷女的故事,叫《白猿传》。这里面的白猿简直就是西游记中那些妖精的鼻祖。他们用人类难以想象的方式,也就是法术神通来偷取美色女子,而他的洞穴有木做的家具,简直就是另一个花果山水帘洞。白猿能说会道,伶牙俐齿,文采斐然。
这篇故事在宋代记录到了《太平广济》之中。宋代是一个经济发达,市井气息非常浓厚的时期,印刷业和说书十分昌盛。学者钱钟书认为这篇故事应该启发了后世的西游故事,而人的种种缺点,例如好色、好吃、爱钱等等,这些是最适合写成故事来逗人发笑的,尤其是夸张搞笑的喜剧。所以猿猴好色这个特点就被写进了故事之中。
而元代末期,市井经济发达,戏剧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消费方式,所以杨锦贤创作杂剧西游的时候,带着一种强烈的娱乐精神,因为这些杂剧是让广大市民看的,虽然后来这部戏成了宫廷戏,但他最早是给广大市民看的。而杨启贤这样的文人本身就混迹于市井,还经常出入青楼,跟歌姬舞女往来密切,所以他创作的孙悟空形象自然也有着强烈的市井气息,比如好色霸道,善偷油滑,同时也有侠义精神,天不怕地不怕,有勇有谋。到了明代,吴承恩再在原杂剧和其他西游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孙行者。孙行者也就是从这时候变成了不爱女色的无性猴的形象,但孙悟空依然还保留着善良和霸道的特点,嘴皮子依然很厉害,不仅能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还有能骂出观音菩萨一世无夫的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