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其实,唐僧是个“有妇之夫”,如来佛祖都没料到,或许是一时疏忽,又或许是唐僧做得太隐秘——以至于连如来佛祖都没发觉。彼时,如来佛祖该嗟叹了:“这唐玄奘看着老实巴交的,没想到,居然还跟我玩‘隐婚’?”
这个情节即便在电视剧中,也没能体现出来。一些蛛丝马迹只隐藏在《西游记》里的原著原文中。
唐僧路过女儿国时,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推敲,觉得可疑又可笑。原著原文写道:
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师徒四人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问题来了:既然西凉女国的女人们没有男人,都是靠子喝子母河的水繁衍后代的,那么,她们怎么知道“男人”是“做什么用的?”又如何能喊出:“人种”这种直接而露骨的话来?
还有,女儿国国王也曾对唐僧说自己“从未见过男子”,那又怎么会对唐僧这个男子一见钟情呢?有句话叫:“没吃过李子怎么会知道李子香甜”继而“馋李子”呢?
好了,这种小疑问就不再赘述,反正觉得漏洞多多。接下来咱把重点放在唐僧“娶老婆上”。
实际上,唐僧与女儿国王已经结婚了。虽然那时没有民政局,但以当时的“婚姻制度”却是实实在在地举行了婚礼,完成了仪式。并且,悟空、沙僧、八戒皆可作证。
女儿国国王的婚姻都是按正规程序走的,让女驿丞和女太师去驿馆提亲,有了“媒妁之言”便不属于私奔野合。以下是原著原文里的情节:
女驿丞与太师受女儿国国王之托,前来驿馆提亲。那太师见长老相貌轩昂,心中暗喜道:“我国中实有造化,这个男子,却也做得我王之夫。”
二官拜毕起来,侍立左右道:“御弟爷爷,万千之喜了!”
三藏道:“我出家人,喜从何来?”
太师躬身道:“此处乃西梁女国,国中自来没个男子。今幸御弟爷爷降临,臣奉我王旨意,特来求亲。”
三藏道:“善哉!我贫僧只身来到贵地,又无儿女相随,只有顽徒三个,不知大人求的是哪个亲事?”
驿丞道:“下官才进朝启奏,我王十分欢喜,道夜来得一吉梦,梦见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知御弟乃中华上国男儿,我王愿以一国之富,招赘御弟爷爷为夫,坐南面称孤,我王愿为帝后。传旨着太师做媒,下官主婚,故此特来求这亲事也。”
也就是说:唐僧的婚事不但有证婚人、主婚人、媒妁之言,而且,还征得了三个徒弟的“同意与认可”。接下来就是大婚仪式了。
女王闻言唐僧已经允下亲事,即传旨教光禄寺排宴,一壁厢排大驾,出城迎接夫君。众女官即钦遵王命,打扫宫殿,铺设庭台。但见六龙喷彩,双凤生祥,六龙喷彩扶车出,双凤生祥驾辇来。鸳鸯掌扇遮銮驾,翡翠珠帘影凤钗。
笙歌音美,弦管声谐。一片欢情冲碧汉,无边喜气出灵台。三檐罗盖摇天宇,五色旌旗映御阶。此地自来无合卺,女王今日配男才。
女王已把大婚之日昭告天下。更主要的是:唐僧真的上了女王迎亲的车架,大庭广众之下与女王并肩而坐,双双进城了。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真的在结婚啊!
原文道: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可见,此时的唐僧也酥了。
行者在侧教道:“师父不必太谦,请共师娘上辇,快快倒换关文,等我们取经去罢。”悟空都改口叫“师娘”了,这桩婚姻岂能作废?
三藏,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王同携素手,共坐龙车。那些文武官,见主公与长老同登凤辇,并肩而坐,一个个眉开眼笑,拨转仪从,复入城中。
看吧,虽然没有民政局的登记盖章,但当按当时的礼节制度,这种婚礼已经形成了事实婚姻。被法律认可、受法律保护了。在凡人看来,他们已经是一对“合法夫妻。”
最主要的是:唐僧成功骗取到女王的通关文牒后,最后与女王告别的一个动作,也很是意味深长的,等于变相承认了这桩婚姻。
原文道:行者、八戒、沙僧、同心合意,结束整齐,径迎着銮舆,厉声高叫道:“那女王不必远送,我等就此拜别。”唐僧也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关键词是“拱手”而不是“合掌”。“拱手”是红尘俗家礼仪,而“合十”才是佛家礼仪。
唐僧与女王告别,用的却是“俗家”礼,这其实是暗指唐僧已默认了这份“尘缘”。潜台词、画外音:“老婆,我们后会有期,没办法,如来佛祖不允许贫僧带家眷啊,也只好先委屈你了。等我事业有成,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