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感谢,75后80后在童年时通过电视剧《西游记》获取了快乐与想象力;更应该感谢,童年种下的文化种子,让一代中国人一生不舍《西游记》。
老版《西游记》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以西游记原著为基础,铆定了“最大公约数”受众群体,进行了高水准的再创作。让电视剧在情节上看起来仍然是《西游记》,但精神内核已经当代化,既符合宣传工作宗旨,又符合大众审美趣味。
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始终要面对一个核心问题,那就在尊重原著和尊重市场中找平衡。
其实精读过四大名著原书的人,都会有一个显著的感受:这书,不适合拍成电视剧。
红楼梦太鬼魅,西游记太深刻,三国故事太细碎,水浒传太血腥。
改写成电视剧,一定要进行复杂的再创作,而再创作就要让电视剧版既在故事大略上符合原著,又要变得趣味横生并赋予新作品新的灵魂。
西游记原著本质上是一部修心的成长史,包含着对自由边界、时空关系、原则与手段等深刻问题的思考,取经团队是一个多面人性的复合体,取经行动是天意、人功、地缘的三才汇聚之旅。
如果彻底遵守原著的思想深度和神魔世界观,在电视剧“可视化”要求的限制下,基本是拍不出来的。
电视剧《西游记》在狭窄的可行性中,找到了很多堪称最优解的再创作思路。
大闹天宫,让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把玉帝吓到桌子底下,这就是跟原书完全不同的再创作,但这种再创作彻底释放了观众的情绪,把原著的“欺心夺位“的定义,转换成彻底欢快的反抗精神。
孙悟空被压五百年,是上层大神为“殄伏乖猿”进行的“技能暂停、修心开启“的改造计划,但是电视剧通过一句”俺老孙被你们骗了“就极为精巧地转化为“英雄气短”的经典冲突。
计收猪八戒,略去了原著中高太公一家对猪八戒的种种算计,隐去了猪八戒为释放贪嗔痴所做的巨大努力,却演绎成了充满人情味的庄户恩仇记,猪八戒背媳妇更成为最具娱乐性的经典音视结合片段。
原著中并没有黑狐精这个角色,唐僧因三打白骨精错怪孙悟空,在原著中并没有一个“揭秘者”角色。电视剧再创作了一个小角色黑狐精,串联了白骨夫人和奎木狼两段剧情,让孙悟空苦求唐僧不愿被贬、唐僧发现错怪深刻悔悟、孙悟空情意深重等三个情绪点被彻底点亮。唐僧艰难的抉择,孙悟空莫大的委屈,取经事业的神圣,借助一个小角色获得全面的提升。这是我个人觉得,电视剧版最高明最神奇的再创作,这一段故事蕴含的情感冲击力,完全是由电视剧创作者再赋予的,极其强大。
女儿国一段,原著中女儿国王并不是被爱情冲昏头脑,女儿国王是看中了唐僧的身份,西梁女国本身也是个令人恐惧的妖怪窝子。电视剧只是更改了唐僧面见国王的时间,并加了一段“花痴”表演和“看国宝”情节,就彻底将抉择变成了“怕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常相随“这种全新的主旨。而且,电视剧不是大删大改,而是换一个时间线,加两个关键镜头和一首歌曲,就能彻底颠覆原著的设定,还能最大程度符合大众认知,将爱情故事演绎地这么感人,这是一种难有敌手的创作水平。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结一下,电视剧的再创作,是带着一堆镣铐,跳出了全新最美的舞蹈。这些镣铐包括但不限于:1. 只有一台摄像机、钱上没有着落的窘迫硬件。2.必须让电视剧看上去还是原著那些情节。3.必须考虑到电视传播需要的节奏感和画面感。4.必须过滤掉原著不符合主旋律的细节和精神内核。5. 必须重新赋予被改编的情节新的情绪燃点和精神内涵。
我觉得,一个镣铐就够难受的了,在这么多镣铐的局限中,还能拿出如此经典的作品,太神奇了。书迷可能会觉得电视剧矮化了原著,但真正了解传播思想的人,更能深刻发现,在原著底子上作画,比一张白纸重新画更难,从单个故事单元来看,创作者只是抠掉了几个花鸟鱼虫,又看似随意地画上几笔,就化深沉为轻松,化惊惧为深情,化隐晦为明媚,反正,我是服了。
在人需要在天真的状态下树立正邪分明的价值观,需要在即将到来的艰难险阻中获取勇气的时候,电视版《西游记》横空出世,为一代人的头脑镌刻下共同的回忆;在人需要更深刻地思考人生与世界时,《西游记》原著以绝顶的哲思和瑰丽的文化底蕴给人智慧。我们头脑中的齐天大圣,跟随我们一起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