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3日,北平城中满大街挂上了红旗,民众们都围绕在主街两侧,手捧鲜花,笑容满面地迎接解放军进城。
“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口号响彻了大街小巷。
北平这座重要的城池是解放战争中少有的不费一兵一卒的力量和平解放的,也是历史上十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不少人只知道傅作义将军主动选择和平起义的重大贡献,却不知道,这背后还有一位新中国的大功臣,也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傅作义才最终下定决心决定起义。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和父亲不一样的是,傅冬菊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和傅作义完全不同的路,选择了加入共产党,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
那么傅冬菊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傅作义身为解放北平的大功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抗日战争中,他曾呼吁全国各方联合抗日,同舟共济,在国共正式达成合作协议之后,傅作义又主动请缨,带领部队前往抗日战场,亲自指挥作战。
尽管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和我党的理念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傅作义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傅冬菊作为傅作义的长女,自然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只是她选择了一条和父亲完全不一样的路。
傅冬菊出生于1924年,此时国内党派林立,军阀四起,各处都是一片动乱,不少民众挣扎在这样的乱世,想要找到一条出路。
此时她的父亲傅作义刚刚成为晋军第四旅第八团的团长兼第四师师长,傅冬菊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了解到最多的就是革命的道理。
15岁这一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傅冬菊眼睁睁看着家国凋敝,更是痛心不已,战乱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格外懂事,傅冬菊从来不会像母亲抱怨生活中的烦心事,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傅冬菊的母亲也不清楚女儿究竟在想些什么。
在跟随母亲到达重庆大后方之后,傅冬菊就在重庆南开中学念书时,受到思想启蒙,加入了共产党负责组建的青年组织号角社。
在这里,傅冬菊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也看清了国民党的本质。
期间父亲前往重庆看望她的时候,傅冬菊便时常向父亲抱怨一些国民党的丑闻,在她看来,父亲为国民政府做事,完全浪费了一身的才能。
尽管傅作义从来没有对女儿的话表过态,但是一个孩子都能看清的事情,他又怎么会看不透呢?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傅冬菊就在父亲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1947年,23岁的傅冬菊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尽管这是一条和父亲完全不同的路,尽管跟在父亲身边她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但是她坚信自己选择的路一定是光明而正确的。
傅冬菊的一切作为都是瞒着傅作义的,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傅作义从来都不知道女儿这层特殊的身份,也正是因为如此,傅冬菊才能留在傅作义身边,暗中推动北平的顺利解放。
1948年,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国民党节节败退,我军很快就兵临北平城下,此时傅作义已经是骑虎难下。
中央在谨慎地分析了战场上的形势之后,认为傅作义虽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但是他和蒋介石之间有着不小的矛盾,如今国民党大势已去,傅作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性极大。
可是他手中毕竟有着几十万的兵力,如果争取失败很有可能会对我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方决定,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给傅作义压力。
这一年11月,中央在经过谨慎的考虑之后,将傅冬菊调到了北平。
此时傅作义正为战事感到焦灼不已,女儿的到来让他的心理上得到了少有的安慰,府邸中一时间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尽管见到父亲的傅冬菊也十分开心,但是她并没有就这样沉浸在父女温情中,她知道自己身上此时正担负着组织给予的重任,也担负着整个北平的命运。
傅冬菊到来之后,傅作义拉着女儿说了很久的话,此时的傅作义对于未来一片迷茫,言语间也不免露出些许的忧虑。
傅冬菊看出来了父亲的情绪,她知道父亲的难处,但她还是十分关切地问道:“爸爸有什么难处?为什么这样哀声叹气呢?”
傅作义却摇了摇头,女儿毕竟不是党内的人,和这些事没有“牵扯”,又何必说出来让她为自己担心呢?
因此傅作义什么也没有说。
有一次,傅作义 不放心地向女儿问道:“你身边有共产党人吗?”
傅冬菊摇摇头,紧接着说道:“倒是有几个共产党朋友,但是回来之后就被没有和他们联系了。”
傅作义有些不放心,他叮嘱道:“你身边的共产党不知道是真是假,军统有许多特务假冒共产党,你可千万不要上当!”临了,傅作义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紧接着说道:“你晚上回家的时候,多留心身后有没有人跟着,军统的特务还会很厉害的,你可一定要小心。”
傅冬菊点点头:“爸,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小心的。”
傅作义的这番话向傅冬菊传达了一个信号,傅作义并不是完全没有起义的想法,他的内心此时充满了挣扎,或许只需要一个契机来推动。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傅冬菊并没有着急向父亲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而是尽量照顾父亲的情绪。
她时常会做一些家乡菜给父亲,还会将一些过去的事情讲给父亲听,暂时稳住傅作义的情绪,尤其是傅作义在做思想斗争的时候,傅冬菊经常会陪在父亲身边,在安慰的空隙,假装不经意的向父亲说明共产党的政策。
与此同时,她还会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将情报偷偷运出北平,通过周毅传递给王汉斌和崔月犁等人。
关于傅作义的一举一动以及细微的情绪变化,我党都“看在眼中”。
甚至傅作义在思考时的唉声叹气、和想要自杀的念头,我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组织特别表扬了傅冬菊的工作情况。
傅作义也曾怀疑过女儿的身份,可当他向女儿询问的时候,却被傅冬菊一口否决了,傅作义便也没有多想。
但眼看时间越拖越久,傅作义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无可奈何的傅作义只好找到女儿,倾诉满肚子的苦水,毕竟此时蒋介石和共产党的目光都在傅作义身上,他身上的压力仿佛千斤重。
但是这些苦水又不能向身边其他人说,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心腹是不是蒋介石安排的特务,傅冬菊是他唯一信得过的人了。
“现在国民党大势已去,共产党兵临城下,恐怕除了就义或投诚,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听到父亲的感慨,傅冬菊自觉时机已到,便主动向父亲坦诚道:“爸爸,既然现在国民党已经失去了民心,那你何不倒向共产党?”
“什么?你怎么能这么说?”此时的傅作义坚持着一名军人的做派,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话竟然会从自己女儿口中说出。
“爸爸,我觉得我们应该倒向共产党,现在的局势你已经看到了,民众们最支持最拥护的是共产党而不是蒋介石,现在起义还能避免伤亡。”
眼见傅作义已经开始犹豫,傅冬菊趁机继续说道:“爸爸您最希望的不正是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可是现在国民党已经屈居于美国之下,如果继续跟随国民党,国家真的能够实现独立和统一吗?所以现在爸爸你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此时傅作义经过深思熟虑,再次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冬菊,你真的不是共产党吗?”
傅冬菊却笑笑说道:“我现在还没有那个资格。”
在女儿的劝导下,傅作义终于决定,和共产党谈判,尽量保证不费一兵一卒地解放北平。
走到这一步是傅作义从来没有想过的结果,毕竟在战争之初,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完全投向共产党。
在做好打算之后,傅作义很快就和政工处长王克俊拟定了一份和共产党言和的电文,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傅作义担心就这样将电报发给毛泽东,会被蒋介石发现,以“叛国罪”论处自己。
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将这封电报传递给毛主席,但是想到可能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军统特务,傅作义不免感到一阵头疼,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再次将希望放在了女儿身上。
傅冬菊在得到父亲的消息之后也是喜出望外,毕竟如果父亲继续负隅顽抗,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就是葬身战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和平解放北平,父亲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了。
很快,在傅冬菊的推动下,双方很快就开始了谈判,我当工作人员很快就说服了傅作义,顺利解放了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先后几次接受毛主席的会见,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功臣。
傅冬菊也深藏功域名,成了天津《进步日报》的一名记者,日报停刊之后,傅冬菊又成了一名战地记者。她曾辗转多地,尽心尽责地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留在了人民日报中工作。
与此同时,傅冬菊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国家的统战工作东奔西走。她先后联系了许多曾经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子女,劝他们回祖国大陆看一看,还曾在报纸上发声,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傅冬菊的生活依旧保持着一种十分节俭的状态,家中的家具从结婚开始就从来没有换过,老房子修修补补一直住了几十年。
在她的教导下,她的孩子们也都十分的节俭。
后来从报社退休之后,傅冬菊的退休金除了雇佣保姆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要用来买药,但她依旧省吃俭用的留出来一部分捐给了希望工程。
傅冬菊一生都在为国家着想,她几乎很少考虑自己,以至于在房改的时候甚至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买房子。
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这些,父亲在离世的时候将家中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国家,她也要向父亲一样,在临终的时候不留任何的私人物品。
傅冬菊一生一共有三个女儿,所幸的是,这三个孩子在傅冬菊的教导下,学有所成,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出力。
后来,傅冬菊将身上所有的财产拿出来建造了两所希望小学,她由衷地希望国家的下一代能够记得先辈们革命的艰辛,也希望能够让国家更加富强。
这样的革命先辈,值得所有人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