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冬天最常见的蔬菜,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再加上它耐存储,在东北地区它更是冬季必备的一种蔬菜。
在南方的四川地区有一种蔬菜,它常被人认成是萝卜,却是诸葛亮发现的美食,当地人称它为“诸葛菜”,在外地吃过它的人不多,你们吃过吗?
关于诸葛菜在四川地区有一个和诸葛亮相关的传说,据说早期的诸葛亮还是隐居在深山的一个村夫,有一天在野外无意中发现了一种长得像萝卜的野菜。可是它却不是萝卜,出于好奇诸葛亮就把它挖回家去了,想要尝一尝它的味道。
把它清洗干净之后,吃了一口感觉辛辣味扑鼻,于是就放弃了当萝卜生吃的想法。之后他还尝试了凉拌、清炒、蒸煮等多种方式,发现每一种做法都是不错的。余下的一部分吃不完,担心一时间坏掉,他就把它们都给腌制起来了,想不到腌制以后的味道更佳,尤其是非常的下饭。
当时也没人吃这种野菜,当地人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诸葛亮就根据它的特性,根茎长得像萝卜,所以给它取名“大头菜”,并且他还用腌制的大头菜来招待朋友们,他们也都是赞不绝口。
后来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了,并且后来占据了蜀地建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有一年诸葛亮视察军情发现士兵食欲不振,于是他想起了当年自己发现的“大头菜”很下饭。于是就让战士们去山里寻找大头菜,并且告诉他们制作方法,受到了士兵们的喜爱,就连当地的老百姓也是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蜀地就大量种植大头菜,并且他们还给它取名“诸葛菜”,饥荒年代更是可以当充饥粮来吃。
这就是关于诸葛菜的传说,而这种长得像萝卜,被称之为大头菜的蔬菜,它的学名叫蔓菁,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植株长得确实很像萝卜,尤其是肉质块根,外皮是白色,或者是黄色、红色的,根肉质的带有辣味。食用的就是它的块茎,既能炒熟了吃,也可以凉拌、腌制等,也可以当做饲料。
这种作物适应能力很强,适宜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砂之壤土生长,其中在我国主要是四川地区有种植,另外在新疆、湖北等少数地方零星种植。
不少人看到诸葛菜以后,常会把它当成萝卜,或者是芥菜疙瘩,那它们是同一种植物吗?
其实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而诸葛菜虽然也是十字花科的,但却是芸苔属二年生草本植物,由此可见它和萝卜只是近亲关系而已。
至于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芥菜疙瘩,它虽然和诸葛菜非常的相似,就连食用的部位和方法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芥菜疙瘩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蔬菜芥菜的根茎。
在不同的地方对其叫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四川地区一般叫它榨菜,而到了安徽等省份就称它为“疙瘩”了,可能还是因为它长得其貌不扬吧。
比如说在重庆,人们会叫它榨菜,到了安徽它就变成了“疙瘩”,人们之所以会叫它为“疙瘩”,那是因为它那其貌不扬的长相。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这种植物在黑褐色的土地里就像是长出来的一个个矮胖的小圆球,而它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坑坑洼洼的,因此人们就将它亲切地称呼为“疙瘩”。
不得不说十字花科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家族,其中多数的植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就连如今被称之为“百菜之王”的白菜,也是来自十字花科。而且不同的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还有着天壤之别。
据了解诸葛菜虽然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了。但是它却是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和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方,我国种植的诸葛菜极有可能来自西伯利亚,然后还传入到了日本。
关于诸葛菜在古代也被称之为“五美菜”或是“孔明菜”,现在湖北襄阳就曾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因此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继续称它为“孔明菜”。
而看起来不起眼的诸葛菜,之所以会有“五美菜”的叫法,是因为它有五个优点,这个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蜀人呼之为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酸菜,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咳,四美;煮食可补人,五美。故又为五美菜。”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在四川地区叫它诸葛菜,而这种蔬菜有五个优点,第一个是可以生吃,第二个是可以做成酸菜吃,第三个是根茎还能当充饥粮吃。第四个是生吃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第五个是煮熟了吃很滋补,因此称之为“五美菜”。
在过去条件艰苦,食物比较短缺,诸葛菜在四川的很多的农村地区是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的一种蔬菜,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把它腌制来吃了,味道比萝卜、榨菜更为美味,长时间也不会坏。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种植诸葛菜的人也少了很多。但是在四川它依然是很受欢迎的一道下饭菜。只是非常可惜,诸葛菜没有像萝卜一样大面积推广,因此吃过它的人并不多,估计除了四川以外很多外地人都不认识它,更没有吃过了。
各位朋友,你们吃过诸葛菜吗?喜欢吃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