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国除了四大名著,还有四大游记,两者的交集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唯一的神话题材小说,正因如此,它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非常适合影视和游戏作品的二次改编,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游记》诞生于明代,作者是吴承恩,全书共100回,讲述了唐玄奘、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印度求取真经过程中的故事。
这一路上有各种妖魔鬼怪前来破坏、阻挠师徒四人的取经路,这些妖怪的法宝、妖法变幻莫测,有些更是与天界神仙有着难以言喻的关联,给擅长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一度和唐僧反目,取经大业多次面临重大危机。
《西游记》中,反派的刻画都很有特点,比如:风情万种的蜘蛛精、变幻莫测的白骨精、勾人心魄的玉兔精等等。
美人外表,蛇蝎心肠,着实让人防不胜防,好在齐天大圣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才不至于让过于单纯的唐玄奘吃了大亏。
《西游记》很好地刻画了师徒四人的成长,一开始几个徒弟各怀心思,特别是猪八戒,动不动就要回高老庄,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可随着对彼此了解的加深,3个徒弟逐渐被师父唐僧坚定的信念所感染,变得愈发团结,配合更加默契。
《西游记》的核心思想也正是让人们坚信信仰的力量,人只有有了信仰,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我们惊叹于《西游记》庞大精细的世界观,但也不免生出一个问题,中国这么大,不会只有西游写成了小说吧,有没有《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呢?
这个问题看似调侃,其实问到了点上,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有特色,怎么可能只有一部《西游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讲讲其他三个方向的代表作品,看看它们是否也能跟《西游记》一样,让人过目不忘呢?
如果说《西游记》的主角是一群和尚,讲的是普渡众生,那么《东游记》的主人公们就是一群道士,讲的是凡人修仙。
《东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恩泰,吴承恩、吴恩泰名字就差了一个字,还是本家,难怪有人说《东游记》就是要跟《西游记》抢市场的,毕竟佛教、道教一直并驾齐驱,谁都不想被对方抢了风头。
《东游记》全书共有56回,主要讲述8个普通人是怎样一步一步修炼得道成为神仙的,是典型的群像小说,主人公有吕洞宾、何仙姑、韩湘子、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曹国舅和钟离权。
这八位神仙,原本就是普通人,穿衣打扮和举手投足都很“平民化”,让读者感觉非常亲切。
铁拐李容貌丑陋,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还瘸了一条腿,完全就是沿街乞讨的丐帮形象;
吕洞宾则是一副书生打扮,还是屡次落榜的那种落魄考生,46岁的时候还得奉父母之命去赶考,经常被街坊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
蓝采和“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典型的街头卖艺人;
钟离权是东汉大将,也被叫做汉钟离,是全真教的“正阳祖师”;
张果老年纪最大,活了近300岁。
韩湘子“幼而落拓,不读书,好饮酒。唯与小臧赌博,或厩中醉卧三日五日,或出宿于外”,是个不怎么懂事的熊孩子;
曹国舅是曹太后的弟弟,本来位高权重,结果因为袒护亲戚犯了罪,从此散尽家财,云游四海;
八仙中唯一的女性角色何仙姑,原先也只不过是永州的普通民女,后来得到了吕洞宾的点化升仙。
《东游记》里的八仙分别对应了当时各个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代表“老(张果老)、幼(韩湘子)、男(吕洞宾)、女(何仙姑)、富(曹国舅)、贵(钟离权)、贫(蓝采和)、贱(铁拐李)”,所以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那么《东游记》里的“东游”目的地是哪呢?
这部小说的最后一回给出了答案,“东”指的是山东蓬莱。
话说八仙那一日在蓬莱阁相聚,每人都准备了一道海鲜大菜,酒过三巡之后,铁拐李突发奇想,要大家各凭本事渡海,结伴去三神山游玩。
众人难得相聚,也想借机比拼一番,于是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八位主人公纷纷施展自己的法宝和仙术变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
比如钟离权的扇子船、何仙姑的莲花、吕洞宾的飞剑、韩湘子的横笛、铁拐李的酒葫芦等等,小说至此也达到了全篇的最高潮。
宋元之后的神仙形象有一些新的特征,相比过去人性化色彩明显增强,宗教色彩有所减弱,更容易被民众认同和接受。《东游记》作为明代的一部畅销小说,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道教神仙形象从宗教教义象征向世俗文化现象过度的趋势。
如果说《西游记》是劝人不忘初心、克服困难达成目标,那么《东游记》就是让人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世间的不公,尽量活得快乐一些,这也是道家随遇而安的一种表现形式。
《南游记》、《北游记》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明代作家余象斗,与前两部作品相比,这两部小说的篇幅相对要短一些,其中《北游记》二十四回,《南游记》只有十八回,充其量只能算中短篇小说。
当然了,我们不能以小说篇幅长短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优劣,长有长的特点,短有短的好处。
与《东游记》、《西游记》的多主角、多支线的设计不同,这两部作品的主角都只有一位,
所有的故事也都是围绕他和他的分身们展开的,虽然与《西游记》相比,这两部小说情节略显单薄,艺术性也要差一些,不过单主线的谋篇布局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读起来会轻松很多。
《南游记》写的是华光救母的故事,在故事结尾的高潮部分,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来客串了一回,并与华光发生了一段精彩的打戏。
话说在小说的第17回,华光从酆都城把自己的母亲其母吉芝托圣母给救了出来,只是华光不清楚自己的母亲是个吃人的恶鬼,成功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无尽的痛苦。
为了改掉母亲吃人的恶习,华光变成了孙悟空的模样,跑到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去偷仙桃。
看管仙桃园的神仙发现仙桃被盗,立刻上报玉帝和王母娘娘,玉帝看到仙桃园满地的猴孙脚印,立刻就想到了有前科的前弼马温孙悟空。不过此时的孙悟空正护着唐僧西天取经呢,兹事体大,玉帝也不敢擅自处置,只得把皮球踢给了如来佛祖,让如来去问孙悟空的罪。
人在取经路,祸从天上来,孙悟空面对莫名其妙的指控一脸蒙圈,委屈地说:“自从我跟着唐僧西天取经,还戴上了紧箍咒之后,就除了贪心和杂念,我怎么可能去做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情呢?一定是有人冒充我陷害我,你们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把偷桃子的真凶找出来。”
不多时,孙悟空就从观音菩萨处打听到小偷是华光,如临大敌。他不敢孤身应战,于是带着自己的女儿月孛星和花果山猴子军团一起去找华光的兴师问罪。
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对这种人物设定不屑一顾,怎么孙悟空还有女儿了呢,她妈是谁?对付一个华光还要这般大费周章,这还是那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吗?
这里我就要奉劝您了,小说毕竟是小说,图个乐就得了,千万别太较真,孙悟空本就是虚构的人物,《南游记》对他进行一下二次创作也无可厚非。
能让孙悟空如临大敌的华光,自然也是个厉害角色,他本是佛前的一盏油灯,火性精纯,如来非常欣赏他,赐了他5种神通。
所以在小说中,华光是五通邪神(火神)的化身,被尊称为“华光大帝”,因为姓马,有三只眼睛,后来还被民间称为三只眼“马王爷”。
华光拥有这般本事和强大的后台,即便是齐天大圣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才拖家携口带着猴子猴孙们一起上阵讨伐。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如果不是大圣当初夸下海口要擒拿贼人,他自己是不愿意主动招惹华光的。
华光面对来犯之敌,丝毫不惧,施展仙法放出大火,与孙悟空大战数个回合,向来单打独斗没吃过亏的齐天大圣,这次算是彻底吃了瘪,被大火逼到了绝路。
眼看父亲不敌,月孛星趁华光松懈之时摇动手中的骷髅头,同时大喊华光的名字,华光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骷髅,顿时觉得气血不畅眼冒金星,无力再战。
原来,月孛星手中的骷髅法器,可以强制让被叫到名字的人进入生命倒计时,最多只能活3天。
话说齐天大圣一生光明磊落,怎么生的女儿会用如此邪魔外道的功夫,着实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他还得庆幸自己带了女儿,不然这一场就彻底败了。
华光的师父火炎王光佛见徒弟命在旦夕,心痛不已,也顾不上自己的脸面主动找到齐天大圣求情。
孙悟空一开始并不买账,指责华光让自己无端背上偷窃的骂名,他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火炎王光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讲述了华光救母的心酸,又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会亲自去向玉帝和如来赔罪,希望大圣能放华光一马,说不定两人以后还能做好兄弟。
孙悟空被华光救母的故事感动,再说他也不想赶尽杀绝,于是就坡下驴,命令自己的女儿解除对华光的诅咒,最后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了兄弟,小说也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南游记》中的“南”并不是代表地理意义上的南方,而是因为主人公华光属“火”,火的方位在五行图的下方,下就是南。
同理可证,《北游记》中的“北”,对应的五行属性是“金”,这部小说一定跟财有关。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神仙是没有七情六欲的,特别是天界之首玉皇大帝,应该没有什么烦恼,毕竟他想要的随便动动手指都能得到。
不过在这部小说中,玉帝的贪欲被无限放大,他看上了刘天君家的一棵宝树,很想据为己有,不过刘家有规矩,宝树只能让本家族的人继承,其他人想都别想。
刘天君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道教典籍中的雷神,玉皇大帝也不能巧取豪夺。
但是玉帝实在是太喜欢这棵树了,每天百爪挠肝很是难受,完全没有心思处理天庭大事。
于是,玉帝来了个曲线救国,让自己三魂中的一魂转世投胎,做了刘天君的儿子,名叫长生,做了刘家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这棵宝树了。
长生长大后,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道家最高神“三清”,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长生去了蓬莱山修炼,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修成正果,回到天界。
与《南游记》的主人公华光相似,长生也经历了数轮转世,不过他投生的地方都是皇宫,一出生就是王子,享尽了人间富贵。
长生每转世一次,都会降妖除魔立下一番功劳,然后被玉帝加官进爵。他先后被册封为“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北方真武大将军”,最终成为“混元九天万法教主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长生本就是玉皇大帝贪念的化身,属于“邪神”一类,《北游记》讲述的就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改邪归正的故事。
只是长生的成长经历受到玉皇大帝和佛祖的重点关照,完全是定向培养,想不成功都难,属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完全没有公平可言。
比如小说中长生的第一份功劳就是收服了龟蛇这一对妖兽,但是他本就是真武化身,真武的原型就是龟和蛇,这不就是自导自演的作秀戏码嘛。
不过这可能正是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社会现实,因为《北游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隋炀帝时期,隋炀帝就是个穷奢极欲的暴君,他提拔的官吏也几乎都是对他言听计从的“自己人”,完全可以将他与小说中的玉皇大帝画上等号。
《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都是明朝的神怪小说,在今天肯定要被归于怪力乱神的领域,里面的人物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看出他们对老百姓的怜悯,对无德统治者的讥讽,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托物言志、借物明理,我们无法忽视“四游记”的现实价值,而最关键的是它们真的非常精彩,绝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