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下午,青年艺术家郑路国内的首次大型个展【唯止】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国际著名独立策展人黄笃策展,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思路,及最新发展脉络。以下是由“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最新现场报道。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 德充符》)
此次展览的名称【唯止】正是来自于庄子中这句“唯止,能止众止”。庄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水能当镜子用,但只有止水才能鉴物,若是流动的水,则失物多矣。人心亦应如此,倘若心如止水,则所鉴之众物皆随之而止。
开幕现场
艺术家郑路作导览
从这句话出发,可以看到艺术家郑路将要呈现如“心若止水”的个人心境。一件艺术作品无非是形式和主题两个维度构成。在郑路的【唯止】中我们看到了欲表现流动的“水”的状态,却又取其流动的一瞬间这种戛然而止的形式。而主题却又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给他带来的思考。此次展览共展出 8 件作品,分别以雕塑、装置及新媒体等多种呈现方式,以“止”为主轴贯穿整个展览。艺术家从对“水”特质的深度剖析出发,进一步探讨时间与空间、存在与变迁之间的关系。
【唯止】是郑路继 2015 年台北当代艺术馆个展《潮骚》之后,首次在北京较完整的呈现了其近两年的最新创作动向。选择了其中约百分之六十的作品,如《冬至》、《雨鼓》、《洞庭风细》、《心外无事》等八件作品。郑路作为年轻的科班出身艺术家本科曾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于中央美术学院。而专业都学的是雕塑。
作品《洞庭风细》局部
在和郑路的交谈过程中发现,曾经交换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经历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美和央美的经历曾禁锢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思路,多是从中国传统学院艺术的角度出发。他说早期在美院的时候经常是捏泥塑、木雕等很少涉及对西方传统古典艺术的探讨,在来到巴黎之后整个文化中充斥的古典艺术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艺术,思考表现艺术的形式。虽然古典艺术已成为了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美术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对郑路来说虽然做不到超越但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作品《三千烦恼丝》局部
从整个展览呈现的状态来看,有些类似近期很火的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作品形式,带给了给观众一种感官上的震撼体验。郑路说他是很欣赏埃利亚松的作品和所呈现的美学感官形式。却同时认为他是一个太过于实验主义的艺术家,原因在于他认为埃利亚松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形式而削弱了作品的主题性。
整个展览的布置也基本完整地诠释了他的每一件作品,从主题到形式。在《冬至》这件作品中他谈到其创作形式截取了冬至那天照射时光的影子,冬至那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也唯独这一天阳光射进展馆内的时间最短,日影最长。选择自然形式来表现作品,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作品《玩止水》局部
水、时间、光、自然是艺术家郑路的主要形式表现,而郑路最大的特点却在于是把中国传统美学转化为当代艺术。策展人黄笃认为郑路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客体。随后又谈到在此次布展中曾充分地考虑了艺术家每件作品的形式语言和想要表达的主题,用以安排每件作品的布置形式和位置,比如作品《玩止水》其之所以放在户外也是考虑到这件表现水一瞬间定格状态与侨福芳草地室内屋顶的结合。而作品《三千烦恼丝》之所以安排在入口处也是考虑到观众对整个展览参观的感受,即当观众一进入展厅就能充分体验到郑路在营造整个展览时的艺术思维。
作品《冬至》
“冬至”,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也唯独这一天阳光射进展馆内的时间最短,日影最长。用视频的方式记录冬至当天展馆内日照变化,将金色亚克力切割成日光的轮廓,并悬浮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将其逐一定格。在展览开幕的今天,太阳逐渐向北回归线直射,展厅内的日照时间日趋变长,日影逐渐缩短,和预置的金色亚克力“日光”部分重叠,但大多数已经逐渐分离,从而形成了时间、空间及物质之间在视觉纬度上的错乱与重置。
《冬至》
作品《玩止水》
“玩止水”,是一件以白居易的诗歌《玩止水》文字构成的雕塑,雕塑造型为瞬间定格的运动的水。大量的辞藻除了得到了一种密集的意象外,还产生了一 种弦外含音的叙述,文字和雕塑的结合在形态及内容上引发了一种转写过程,文本变成文字,文字变成形体,形体变成光影,成为物化的诗意。作品以水叙述,但并不是呈现物质之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庄子· 德充符》)鉴,照的意思;止水,是静止不动之水。不论水再怎样千姿百态,也超脱不了人心的参照和自省。
《玩止水》
作品《三千烦恼丝》
其创作动机来源自一部美国电影《欢乐谷》(Pleasantville,1998),颜色作为隐喻存在,颜色的变幻就是“选择”,是“秩序”的破坏。三千米差不多是这次所用的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镀有七彩的金属丝线,缠绕并充斥整个空间,建立了一个执着于现实的真实假象。营造了一种无秩序混乱的场景,郑路说希望能借此无序的形式引起观众的反思,而其实它的内在是富有生命力的。
《三千烦恼丝》
作品《潮骚》
这一作品主题和形式取自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小说。作品截取了海浪的一个断面,一个没有起始的浪,将前面延伸的部分过度为平静的钢板,作为终结。作品采用反常规的呈现方式将海浪倒置,巨浪从天而降,营造了另一种场景效果和阅读情境。艺术家郑路在进行作品讲解时说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呈现了对于生命极致美的追求。所以他也想在自己的作品也表现出像三岛一样对生命的极致美的体现,最终作品的呈现其实也是在向三岛致敬。
《潮骚》
作品《洞庭风细》
“波浪如鳞,不激不怒,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古人借水图言心性,今天借水型言世人心机。其形式参照了南宋马远描绘微观世界的探讨之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将其放大,并把投影投射在这件巨大的不锈钢作品中,等于是再次将马远予以二次表现。
《洞庭风细》
作品《未知的圆周》
将球体设定为液体状态,球之间的以及球和空间的撞击都会在表面形成波的干涉这种物理学现象。波的迭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通过波形位置,互相证明自身的存在,关系的确认,即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以黑色不锈钢球体为元素的空间装置,大小不一、或聚或散,镜面光滑的球体,在相互接触、或与墙面联系之处,各自有着一环一环的凹凸水纹;这些从实体转化而出的涟漪,一方面暗示了互动可以同时证明自身和他者的存在,一方面也呼应了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名言:“当知识之圆不断扩大时,未知的圆周也一样。”艺术家郑路希望借此让观者体会到的人与人内在间的一种沟通,球体的呈现方式其实是投射了人内心的一种波澜。
《未知的圆周》
作品《雨鼓》
在媒介上直接取材侨福芳草地大厦顶部结构的原材料 ETFE 膜来进行再创造。借用原材料的现有形状覆盖于整个展厅顶端 , 再配以机械钢珠装置 , 观众可以自由穿行其间 , 将整个空间模拟为一个鼓的发声现场。
《雨鼓》
作品《心外无事》
“心外无事”,凿壁偷光,是将展厅外部的阳光通过柱体内部的镜面结构折射进展厅,使其投射在一个小的盆景上。将展厅外部商场内嘈杂的声音收纳,并传导进展厅以高指向性声源发射在空间中,这种声源呈线性传导,观者只能在特定角度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和光线都存在空间之中,但却又极不易被发觉,正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之说,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心外无事》
(为了方便您的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
艺术家郑路
对话艺术家郑路
Q:在《玩止水》这件作品中为什么想要用文字来表现作品的形式?而这些文字又是不可读的。
郑路:因为我自己家庭的原因,父辈全是做文字工作的写杂文、诗歌等,从小就帮父亲抄文稿等等。对于文字是不可读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可能是刻意地去打乱这种文字的顺序,包括用的字体是篆体,篆体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辨识的文字。在打乱之后更富有另外一种意向,它的构成和中国传统方块字也有很大的差异。我是想用文字但又想削弱这种文字的可读性和辨识性,让它更为整个作品的形态和材料服务。但这可能又是一种隐含的东西,比如当观众走进我的作品时,从一种宏观的表现到微观的可读,如果观众想要去阅读还是可以走近去看的,我想营造这样一种观看的信息传递方式。
Q:在此次展览中发现几件作品的主题诠释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玩止水》取自白居易的一首诗;《洞庭风细》来自于南宋马远《十二水图》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否给你个人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郑路:还是受家庭影响比较多。包括我自己以前也会写一些诗歌等等。我对文学、诗歌还是比较有兴趣,这可能也渐渐变成了一种不由自主的影响。加上学雕塑专业出身,自然索取的也是自己最熟悉和对生活的感悟。应该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潜意识的结合包括对于水形态的选取。
Q:在你的众多作品中都表现了“水”这一自然状态,包括“流动”的表现也成为了你自己作品的一个特征。那么这种自然状态的表现形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郑路:我是愿意关注到一个物质的两面性,比如“水”有至刚至柔的两面性,也是老子曾谈过的哲学观。而这一概念也不是空谈的,在五六十年前人类就发明了一种用“水”来做金属切割装置。它有男性刚硬的一面,也有女性至柔的一面。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个状态。
对话策展人黄笃
策展人黄笃
Q:在策划整个展览作品呈现的过程中最大难点是什么?
黄笃:我觉得最大难点是找到整个展览的主轴。比如像《玩止水》这件作品,之所以安排在户外,因为作品本身有水的痕迹,所以跟户外这种周边自然环境可以结合。
Q: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您觉得在呈现艺术家作品时,会更倾向于观众的体验还是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黄笃: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都有,安排这个展览不可能只考虑艺术家也要考虑空间。当然考虑空间也要考虑观众,观众与作品的关系。比如展览中的轻重强弱,观众看作品时的一种节奏感。这个节奏感是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既有作品间的逻辑,又有观众阅读时空间的逻辑。所以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Q:在《潮骚》这件作品中为什么会选择镜面的装置来进行布展?
黄笃:首先《潮骚》选择了一个倒置的形式,有些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情景。而光和镜面的折射是为了让观众参与进去,有一种空间的延展。从镜面的折射可以扩大整个作品。让观众从这一环境中更好地和作品进行一个互动。
郑路
艺术家郑路
1978 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
1998 - 2003 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
2004 - 2007 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
2006 年,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部分个展
2016 唯止,芳草地展览馆,北京
2015 潮骚,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
H-O-H,之间艺术实验室,北京
2014 重现,Gajah 画廊,新加坡
2013 以水济水,沪申画廊,上海
部分联展
2016 枪与玫瑰,波茨坦艺术空间,德国
2015 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AAW 画廊,北京
国风,沪申画廊,上海
明亮的宇宙之眼,孙达拉姆 • 泰戈尔画廊,纽约,美国
图像的重构,意大利卡萨雷斯博物馆,意大利
炼金术,之间艺术实验室,上海
鲨鱼与人类 -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鲨鱼与人类 - 叶卡捷琳娜文化基金会,莫斯科
2014 肖像进行时!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
风景,37.8ART LAB,北京
鲨鱼与人类,摩纳哥海洋博物馆,摩纳哥
纵横阡陌,龙美术馆,上海
展览海报
开幕时间: 2016.04.01 15:03
展览时间: 2016.04.01-2016.06.11
展览地点:芳草地展览馆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 9 号,侨福芳草地 D 座 10 层
(凤凰艺术 撰文 采访 若琳 独家报道 责编 Vanessa)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qinh@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