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日介绍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的畅音阁。
畅音阁座南面北,通高20.71m,为清宫内廷最大戏楼,于乾隆年间用时五年建成。
嘉庆年间维修后,在阁后盖卷棚顶扮戏楼,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光绪年间进行过二次维修。
宫廷戏台的最高规格便为三层戏楼。历史上曾经有过五座三层大戏楼,寿安宫戏楼于嘉庆初年拆除,圆明园同乐园戏楼毁于火烧,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在1945年火灾中被毁。目前仅存两座三层戏楼,分别是颐和园德和园戏楼和畅音阁戏楼。
最上覆三重绿色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檐角有七只脊兽,下面两层腰檐覆黄琉璃瓦,中层五只脊兽,下层三只脊兽。
屋脊四角上翘,叫翘角重檐三层,为赣派建筑样式。是故宫内罕见带有翘角戗脊建筑。
中国古时对于三层楼台也有另一种解释,古时认为天子有三台,上层【灵台】用以观天,中层【时台】观四时,下层【囿台】来观芸芸众生。
上层称【福台】,檐下挂【畅音阁】匾,畅音就是音畅,声音通畅无遮挡。
中层称【禄台】,檐下挂【导和怡泰】匾,意为让人心情舒畅。
一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二百一十平方米,称为【寿台】。
台内不设立柱,台边设抹角梁柱十二根。
与南边五开间的扮戏楼相接,形成了一个凸字形平面。
寿台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北面檐上挂【壶天宣豫】匾,壶天即为仙境,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喝了壶中物便如入仙境。豫就是娱乐、快乐。就是说这一层的娱乐演出如同仙境。
下挂【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楹联。
台板中央和四角各有一口地井,掀开井口盖板可通向地下室。中央地井为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也为了扩大共鸣,增强音响效果所用。
其余每个地井都有绞盘,演员可从地井升到寿台台面。
场门分设台后两侧,场门上方是横列台后的仙楼,用四座木阶梯相连,演员登阶梯上仙楼。
仙楼两侧有可以通往禄台的楼梯。
寿台台面陈列三张木质红漆桌与九把椅子,根据不同位置表明不同环境。椅子放于桌前表示大厅或客堂等,椅子放在桌后则表示内室或书房等。
台前陈列红、绿、黑、白的绸制三角旗,上面彩绣云龙戏珠图案。
寿台棚顶上有三个天井,正中彩绘云龙图案的天井就像一个巨大的彩绘藻井,盖板移走后,变成贯通井口直达戏楼的第二层第三层,令演员从天而降,例如天仙下凡或天兵天将等情节,增加戏剧效果。
二层三层设有绞车,动力系以绞盘控制,绞盘如同轱辘架,数人同时操作拉动绳子,使演员可以出现在前沿台面上。可以想见昔日演出时后台数十人合力控制的盛况。
福台和禄台的台面范围很小,是根据对面皇帝看戏的视线设计的。
清末慈禧五十岁时在此连演数十天的大戏,花费白银十一万两购买戏衣和道具。
贺寿大戏《九九大庆》中数以百计的神佛形象同时在福禄寿三台上出现,构成壮观的“朝圣图”,“群仙祝寿图”和“极乐世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