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从唐代开始,分别由中原内地,印度、缅甸、西藏等多条线路传入南诏、大理国境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佛教不可避免地要与历代南诏、大理国国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佛教自传入大理地区后,得到了南诏、大理国王的扶持,他们之所以扶持佛教,是因为佛教以息心去欲、清净善性为劝世宗义,能有助于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宁邦御民的治国方略。
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的段智兴像
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是大理国段氏第18代国王,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嗣位,当年改元利贞。后又改元盛德、嘉会、元享、定安。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段智兴卒,在位二十九年。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记载,段智兴在位期间,曾遣李观音得等至广西横山砦(今在广西南宁府江上)求市马。光宗庚戌绍熙元年(1190年),修十六寺。宁宗乙庆元元年(1195年)修龙首、龙尾二关,三阳城。从现在保留的文物资料来看,段智兴统治期间,不仅维修了大理地区的十六座寺庙,而且还敕令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制了一卷《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又称作《张胜温画卷》。同时又敕命大理地区的能工巧匠雕琢了剑川石钟山石窟1~8窟佛、观音、明王、护法神及南诏、大理国王造像。从中不难看出,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是一位好佛、信佛、崇佛、对佛教十分虔诚的皇帝。由于他带头信仰佛教,一度使大理国佛教的发展及佛教信仰更显示出普及性和社会性。
一、大理国国王段智兴与《张胜温画卷》
《张胜温画卷》,又名《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画卷纸本,高30.4厘米,长1635.5厘米,画卷分为134开,画人物628个,傅色贴金,极为精采,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为我国佛教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瑰宝。画卷63~67图是释迦牟尼佛会图,在63图上有“奉为皇帝白票信画”,这位皇帝就是段智兴,第6图题记明确标名“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利贞”是段智兴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1172~1175年,这是张胜温奉皇帝段智兴之命的作画时间。画后有盛德五年庚子岁正月十一日释妙光题跋云:“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描诸圣容,以利苍生,求我记之。”盛德五年段智兴的第二个年号,盛德五年即公元1180年,是该画卷完成的时间。也就是说张胜温奉皇帝段智兴之命,大约先后花了9年(1172~118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巨型画卷。
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史、艺术史、民族史的重要资料。在《张胜温画卷》中有显教释迦牟尼牟尼佛会图,又有密教的大日遍照佛;有显教观音,也有密教观音,还有具有地方特点的密教观音,如阿嵯耶观音,梵僧观世音、建国观世音、真身观世音、易长观世音等像。阿嵯耶观音像全身板直,双腿并拢,下着裙上多刻双U形线,秀美纤长,高耸的束发,尖瘦的脸型,细蜂腰和纤细的手臂,具有浓厚的大理国佛像特色,接近邻国泰国、柬埔寨等所谓印度半岛地区的造像风格。国立新加坡大学的古正美教授在研究画卷中的“真身观世音像”时说“所谓真身”,在观音佛王传统的用词上,应有帝王的观音身或佛王身的意思。因此,此“真身观世音”像也是一尊观音佛王造像。……可以指谓段智兴的观音佛王造像。”从《张胜温画卷》可以看出,大理的阿吒力教不是单纯的密教,而是显,密二教相融。在密教形成的过程中,有印度僧人普立陀诃,赞陀崛多等僧人传入的密教,也有中原内地,西藏等地传入的密教。
二、大理国王段智兴与剑川石钟山石窟
剑川石钟山石窟被誉为“南天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川石钟山石窟分为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现重点谈谈石钟寺区和狮子关区的石刻造像。石钟寺区和狮子关片区的石窟中已发现二处“盛德四年”的题记,“盛德”是大理国段智兴的第二个年号,盛德四年即1179年,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成画的时间相当。
剑川石钟山石窟第1号窟雕王者造像,王者头戴金刚宝塔式宝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端坐于龙椅上。王者左右侍者7人。窟内雕像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是南诏王“异牟寻议政图”,也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是大理国国王段思良(思胄)及相国与宫廷侍从的礼佛造像,另外还有多种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石钟寺区第2号窟雕王者造像,王者头戴金刚宝塔之冠,端坐龙椅上,左右共雕侍者15人,整窟雕像十分精美,细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该窟雕像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南诏王“阁逻凤出巡图”、“阁罗凤议政图”,也有学者说是大理国“段思平雕像”。
石钟寺区第3窟雕地藏菩萨像。雕像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106幅的地藏菩萨造像相同。
石钟寺区第4窟雕华严三圣像。正中雕毗卢遮佛,左右雕文殊,普贤像,毗卢遮那像背后为阿难,迦叶二弟子。
石钟寺区第5窟维摩诘及观音像。窟正中雕维维摩诘居士,盘膝坐于岩石上,头顶鬓上缠帕,身着交襟宽袖衣,右手结印陈胸前,左手执羽扇置左盘足上,面容清瘦,俗称“愁面观音”。敦煌,北京等地的部分佛学研究专家认为,窟内雕的是一位大理的高僧像,而不是维摩诘像。窟的左侧雕一耳龛,龛的正中雕阿嵯耶观音像,善跏跌坐于方形束腰须旅座上,跌足踏二莲花,手结妙音天印,像左右有二供养人。下台正中雕一替身佛(李霖灿先生称为“替身僧”),结定印,左右有二供养人。窟的右侧,耳龛正中雕杨枝观音,右手持柳枝,左手托钵,结跏趺坐于方形须弥座上,左右雕二供养人。下台正中雕一替身佛,左右雕二供养人。
石钟寺区第6号窟雕一佛二弟子八明王二护法神像,窟长11米,高3米。是石钟寺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窟,俗称“明王堂”。龛台正中雕大日遍照佛,袒右胸,左手结定印,右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面。其造像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84幅“南无大日遍照佛”相同。佛像左右雕阿难、迦叶二弟子,两像站立莲台,双手合十于胸前,后龛壁有二榜题,左榜题墨书“是无上咒,是无等咒”;右榜题墨书“泛淡祥光,泛淡慈光”。大日遍照佛两侧雕有“八大明王”。旁有题书,自左至右为:“大圣东方六足尊明王”,“大圣东南方降三世明王”、“大圣南方无能圣明王”、“大圣西南方大轮明王”、“大圣西方马头明王”、“大圣西北方大发(笑)明王”、“大圣北方步掷明王”、“大圣东北方不动尊明王”。八大明王后背有火焰纹身光,身光上面雕有5尊禅定小佛,八大明王身光上共雕40尊小佛。在八大明王的左右两侧,又雕护法神多闻天和大黑天神。大日遍照佛及八大明王的底座高1.4米,上面雕有狮、虎、象、牛、马、鹿、麒麟等动物。八大明王造像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一窟,对研究大理国佛教密宗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据李正觉先生研究,石钟寺第6窟的八大明王造像是根据唐朝达摩栖那所译的《大妙金刚大甘露军茶利焰鬓炽盛佛顶经》记载雕刻的⑤。罗炤先生对此窟有较深的研究,他在《剑川石窟石钟寺第六窟考释》一文中说:“剑川石窟第六窟应名为‘尊胜佛顶曼荼罗窟’或‘大妙金刚佛顶窟’”。……是依据《大妙金刚佛顶经》开凿雕造的,此窟之佛,明王像与图五的标示完全相符。至此,我们基本明了了此窟的宗教内涵—它是一座展示佛顶信仰与金刚界教法(特别是大乐金刚法与忿怒明王法)有机融合的曼荼罗窟。
石钟寺区第7号窟雕杨枝观音像,又称甘露观音,俗称“剖腹观音”。石窟长12.5米。观音像高1.52米,头戴化佛宝冠,身着短袖长衣,项饰璎珞,右手举柳枝(稍残),左手托钵于腹部。左右两侧有二侍女。龛顶的石壁上有六行白粉题书的藏文题记,汉译大意是:“将世间受无边苦难的众生,从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的,是佛!当把您的尊颜刻在岩壁上时,恳请佛的保佑,把我等福薄的罪恶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吧!吉祥!”。石钟山石窟第7号窟有藏文题记,说明西藏僧人古代曾到石钟寺区石窟朝拜。
石钟区第8号窟雕女根、佛、佛母、天王像。石窟正中雕一莲花座,莲座上面雕一“女根”,即“女性生殖器”,俗称“阿姎白”。窟壁内两侧各线刻一佛像,右边为毗卢佛,左边为阿弥陀佛。毗卢佛下又刻一尊“替身佛”,左右刻四臂尊胜佛母,阿修罗像;阿弥陀佛下刻地藏菩萨像,左右刻观音像、大势至菩萨像。窟外左右两边雕多闻天王和持国天王像,左天王龛外侧,又有一小龛,龛正中莲座上雕毗卢佛,座下雕一“替身佛”,左右雕四臂尊胜佛母像和六臂阿修罗像。窟顶有墨书题记“盛德四年作□已亥八月三日记”。“盛德四年”,即1179年。窟内壁及窟左侧均雕有四臂尊胜佛母像,像的名称与西藏密宗供奉的尊胜佛像相同,大理地区信奉的尊胜佛母像有四臂,西藏密宗供奉的尊胜佛母像有八臂,大理地区信奉的密宗胜佛母像可能由西藏传入。”
剑川石窟狮子关区第9号窟雕王者造像。窟正中雕一王者像,头戴莲花瓣形王冠。左边雕王妃及小孩;王者右边雕1小孩,左右有2侍从。民间称此窟为“全家福”。王者与王妃之间有一题榜书:“大圣耳呈躅□□大王及后妃男女从者等尊容元改造像昌宁记之”。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此窟雕像是南诏王细奴罗像。
狮子关区第10号窟雕梵僧观世音像,窟正中浮雕梵僧立像,头戴二层方形赤莲冠,头后有圆形浮雕佛光。左手持净水瓶,右手结论辩印。梵僧像左脚傍雕有一犬。梵僧左肩外有一题榜书:“紫石云中信境兰若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像施主工匠金榜杨天王秀创”。该窟梵僧造像是南诏阿嵯耶观音的化身,其造型与《南诏图传》中的梵僧像相同,是南诏开国梵僧化斋故事的再现。同时还与大理国《张胜画卷》第58幅的“梵僧观世音菩萨”像和第86幅的“建国观世音菩萨”像相同,其雕琢的粉本就是来源于《张胜温画卷》上的“梵僧观世音菩萨”像,雕琢时代为大理国段智兴盛德四年(1179年)。
狮子关区第11号窟雕护法力士像。龛的正中浮雕一护法力士像,面部已毁坏,发卷曲,双手执一法器,法器尖部作回卷状。像旁刻“波斯国人”四字。其造像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128幅“守护摩醯首罗众(即大自在天像)”,像左下方绘一牵牛的侍卫像,卷发,足穿长筒靴,左手执一尖部卷曲的法器的护法金刚力士像相同。
剑川石钟山石钟寺区,1-8窟雕像工程浩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少数几个施主就能完成的。石窟开凿的时间正好是大理国段智兴盛德年间,当时可能是由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敕造的,也就是说石窟从设计、规划、施工开凿都是由官府主持营造的。前面谈到的大日遍照佛、阿嵯耶观音像、梵僧观世音像等雕像的粉本就来源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特别是剑川石钟山石窟中和《张胜温画卷》中都有相同的“替身佛”(替身僧),地方特点较为突出。据杨郁生先生研究“替佛僧”、李霖灿先生称为“替身僧”,白族地区的阿吒力又有“魂佛僧”、“化佛僧”、“引佛僧”、“现佛僧”等多种叫法,叫法不同,但宗教职能是一致的,即是一位替佛在现世说法传教的僧人。‘替佛僧’是阿叱力教的创造,但不是发明,他明显是来自巫的巫术和巫仪。白族地区的巫师在作法中经常自称是神的代言人,是神附体而胡言乱语、手舞足蹈,巫术中的‘跳神’,实际上是‘神在跳舞’。我们没有见过阿叱力‘替佛僧’在法会中的表演,但在剑川石窟、《张胜温画卷》中能经常碰上那熟悉的面容。剑川石窟石钟山区八号窟(俗称‘阿姎白’)龛壁线刻‘阿閦佛’宝座正前方,有一位结跏趺坐的僧人。第五号窟阿嵯耶观音和甘露观音的正下方,亦分别有两位跏趺坐的僧人。《张胜温画卷》‘南无释迦佛会’图,释迦牟尼佛宝座前也画了跏趺的僧人。‘南无逾城世尊佛’画中亦有一位。以上各尊‘替佛僧’的造型均僧相、趺坐,身后有头光或背光,严肃端庄,与佛或菩萨处在同一条垂直中心线上。‘替佛僧’是阿叱力教的一种最有地方民族的‘土特产品’也极大地丰富了南诏大理佛教艺术的个性化和民族化。”
三、重修十六大寺,再现南诏、大理国寺庙辉煌
由于佛教的不断发展,南诏、大理国时期曾在大理地区建造了众多的寺庙,但大理地区是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很多寺庙在地震中被毁坏。到大理国段智兴时,被地震毁坏的十六寺、龙首城、龙尾城、三阳城等古建筑得到了修复、重建,再现了南诏、大理国寺庙的辉煌。
四、设置僧官完善佛教管理制度
大理崇圣寺是南诏、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大理国国主段智兴曾在崇圣寺内设置僧官管理僧尼及佛事活动。姚安县阳派镇阳派村兴宝寺内立有一块大理国段智兴元享二年(1186年)的《兴宝寺德化铭并序》碑,题《大理国上公高踰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皇都崇圣寺粉团侍郎赏米黄繡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杨才照奉命撰。“皇都崇圣寺”即大理崇圣寺,阿阇梨杨才照曾被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授予“僧录”之职,负责管理佛教僧尼事务。“僧录”的设置始于后秦,据《高僧传》卷六载,秦主命道契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掌僧录。……至唐重置,掌全国僧籍,僧官补授、寺院管理等事宜。日本圆仁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载:“僧录统领天下诸寺,整理佛法。”唐以后地位上升,相当于早期的“僧正”、“沙门统”,为僧官之最高职务。宋代因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化仿唐较强,故僧官的名称与唐、宋的名称相同。
综上所述,大理国国王段智兴在发展佛教信仰的过程中,曾掀起过三个大的高潮:一是敕令描工张胜温绘制了珍贵的《梵像卷》;二是敕造了剑川石钟山石钟寺区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三是维修重建了被地震毁坏的十六座寺庙,使佛教信仰得到广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