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要为朱偰先生立塑像了。
就在下个月要开工新建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前。紧挨城墙,新的博物馆将呈现“谦逊”之风。在绿地广场上,朱偰就会默默地看着他所守护的城墙。
最开心的莫过于10多年前就积极呼吁为朱偰塑像的人们了。在拆除城墙的大浪面前,朱偰先生力挽狂澜,阻止了一场对城墙的破坏。
如一场大梦醒来,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守护人已去,保护城墙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南京领衔的明清城墙申遗工作还在努力推进。这座南京城最为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逐渐走进世界的眼光,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
然而当我见到朱偰先生之子朱元曙后,对于这个城墙的重要守护人,他却说道:“我感谢人们至今还记得他,但我不想生活在他的名声之下。”
现状
朱偰故居,静谧的小院落
今年是朱偰逝世整整50周年。这期“聆听大师足音”,我打算去寻朱偰先生。
这一趟寻找并不顺利。
朱偰生前居住在城东中山门内,我便想去听听他生前的声音。有资料显示故居在清溪路1号,到达以后却发现这里是南京博物院的文保楼。辗转多次,在周边转悠许久方才在海军指挥学院的旁边找到了巷子入口,寻到清溪村1号。
尽管朱偰故居就在周边,然而我在询问了大约7-8个居民中,大多数人对朱偰故居甚至朱偰一无所知。每一个南京人都知道南京明城墙,然而在学术界和相关者之外,却少有人知朱偰。
本以为对此朱元曙会有些遗憾,没想到他竟然平淡地说道:“这很自然,著名如林散之,书法圈子之外又有几人知晓。只是在圈子里有知名度,这样的人有很多。”
我是走进海军指挥学院旁的小巷里,才发现了朱偰的故居。一排排高大的树木垂下了夏日般的阴凉,右手边的围墙把海军指挥学院和民居划分开来,也隔出了一条静谧的小巷。
我敲开了这扇院门,院子里大约50多岁的歪脖子树犹如撑开了一片绿色的屋顶,一条小砖路通向一栋坐北朝南的西式二层小楼。房子是朱偰亲自设计,始建于1947年秋天,第二年春天入住。被邀请坐下后,我在墙上看到了一幅朱偰画像。“这是一幅油画,按照照片来画的。”朱偰离世后,家中的布局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目前这里是朱元曙及其爱人居住。
离世
幸存的城墙就是他的墓志铭
朱元曙清楚,父亲做了两件事情让南京一直记得他。
一件是用照片记录下金陵遗迹。
1923年朱偰进入北大,1929年考入德国柏林大学。1932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以后,就来到国立中央大学任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金陵步入拆和建的节奏中,朱偰考察了金陵的古迹,包括南京的陵寝坟墓、玄观梵刹、祠宇桥梁、南京城墙等,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另一件则是保护南京城墙。1956年8月,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许多人在城南拆毁明城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砾废墟,已经拆到了中华门城堡附近。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所幸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拆除。
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他,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并发表相关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也成了后来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之一,1966年“文革”开始后又遭多次抄家。1968年7月15日,被隔离审查的朱偰不堪忍受,在成贤街的南京图书馆老馆含恨结束生命。
他留下遗书:“我没有罪!你们这样迫害我,将来历史会证明你们是错误的。”
《名人传记》中写道,在时代的狂飙突进中,朱偰以一介书生的柔弱之躯,保护了南京古城墙和石头城。尽管古城不可避免地被拆除了一部分,但幸存下来的南京古城墙,就是朱偰的墓志铭。
奇才
精通文史的经济学家
他在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的比较中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朱偰对南京的评价饱含热忱,而实际上他并不是南京人,他出生在浙江海盐,成长于北京。来到南京任教以后他的命运就和南京割裂不开了。
他也不是学历史专业的,而是学经济专业的,在国立中央大学讲授财政学、世界经济、经济名著选读等课。然而在文学艺术和文物考察方面,朱偰却表现出了独特的天赋,这来源于他的父亲——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朱希祖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研习历史,其间师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还在国语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很大。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朱偰从小就精研文史,为后来保护金陵古迹奠定了基础。
塑像
呼声很高,但一波三折
2007年,就有专家学者和老百姓呼吁在中华门为朱偰立塑像,此后一直没有下文。2015年,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南京历史文化名人展示工作实施方案》,首批确定79位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展示对象,将通过塑造雕像、建遗址公园、博物馆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展示。名单中不见朱偰,就引起过质疑。根据公开媒体报道,有专家当时回应落选的原因:一是本次展示的南京历史文化名人主要还是清代以前的;二是目前关于朱偰的各类展示并不少,影响力还不错,不少市民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直到今年确定了新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将建朱偰塑像。“朱偰为保护南京城墙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保护南京城墙仗义执言,也是文化名人,编辑出版了多本金陵古迹方面的书,为南京的文化传承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为他塑像也是应该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市里和文广新局也一直在筹划此事。”
后人
不希望扛着父亲的名声去生活
朱元曙却看淡很多:“为我父亲塑像,不是我们家人的意思,是南京学界和市民的心意。要是塑像,我很欢迎。要是不塑像,虽然很遗憾,但我也不反对。”
他从不标榜自己和朱偰的关系。此前作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朱元曙在单位工作30多年,直到退休,才有部分同事知道他是朱偰的儿子。“我要说这些干吗呢?”他反问我。
他坦诚道:“父亲是父亲,我是我,我有我的事业,我不希望扛着父亲的名声去生活,也不希望生活在他巨大的阴影之下。”
朱元曙却一直在和两个姐姐朱元春、朱元智整理朱偰留下来的作品,目前已经出版了十余本。
“我们要把他的著作流传下去,但是我们每个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人生中的。”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