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6月13日文章,原题:对中国的所罗门群岛计划不必过度反应所罗门群岛与北京不久前签署协议,引起(西方)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极度担忧。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关协议固然令人担忧,但中国深入太平洋争夺制海权很可能是几十年后的事。
围绕中国而出现的政治纷扰对这些岛屿来说并不陌生。中国外长5月访问所罗门群岛,是对太平洋岛屿广泛访问的一部分,也凸显中国对该地区的重视。大国竞争确实来到了太平洋地区。
要理解中国在这里的利益,就必须解释“三大岛链”。第一岛链从日本南部岛屿经台湾延伸到南海,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第三岛链贯穿夏威夷。尽管中国怀有将力量投射能力扩大到第三岛链的长期目标,但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短期目标可能更普通,即扩大后勤保障和军事通道,以保护海上运输线和处于危险中的中国公民。
2017年北京在吉布提的“支持设施”建成,标志着中国军队首次涉足海外基地。这与中国打造蓝水能力和提升海洋领域的努力相一致。自2008年以来,北京在亚丁湾执行反海盗任务,并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在利比亚和也门进行撤侨。随着海军强调新重点,中国在战略词典中加入一个新表述:近海防御,远海防卫。
“近海防御”是指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内对付美军的反干预。不利的地理条件和周边环境困扰着中国。这使中国的海洋环境受到限制,也令敌军能危险地靠近。因此,中国的防御在于建立一个能够阻止和击败干预的反介入、阻截的区域。不过,阻止美国对中国近海的干预是一回事,抵消远海的海军封锁是另一回事。
“远海防卫”的目标是在战时积极纳入遥远的海上运输线的防御。这对北京来说是个迫切需求。例如,中国大约80%的进口石油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任何中断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远海防卫还包括第二种利益,即保护中国公民和海外资产。2011年利比亚撤侨和2015年也门撤侨预示着,解放军作为中国公民和资产的保卫者的作用在扩大。中国认为不能依靠他国来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
中国的远海防卫雄心尚未实现。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军事重点仍在第一岛链上。在大多数潜在危机中,主要作战仍是支持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更多是一种雄心。(作者卢卡斯·迈尔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