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美国众议院院长洛配西的窜访台湾,中国解放军开始在台湾岛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动军事演习,解放军持续不断的锁台军演,似乎预示着台湾的统一马上就要走上日程。
全国人民似乎都在热切盼望着早日收复台湾,完成两岸统一,收复台湾、两岸统一,这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人心所向!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因为有以下史料可以证明!
中国历史上的七次收复台湾
一、三国时期,
东吴皇帝孙权为了开疆扩土,决定派遣卫温和诸葛亮率领一支船队,远洋航行,寻找夷洲(台湾)和澶洲(日本)
卫温和诸葛直并没有找到澶洲,但找到了夷洲,当时的夷洲完全是一帮落后的原始部落人,根本不是东吴军队的对手,很快被东吴军队击败,但卫温和诸葛直并没有在台湾滥杀无辜,而是和当地部落友好相处。
但由于水土不服,东吴将士感染疾病,大量死亡,卫温和诸葛直被迫离开夷洲,返回东吴,同时也带回了一千多夷洲人。
这是中原和台湾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之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联系开始日益频繁,卫温和诸葛直功不可没!
二、隋朝时期
隋朝末年,好大喜功,喜欢开疆扩土的隋炀帝杨广也开始注意到台湾,杨广听说台湾风景美不胜收,物产丰富,便决定派遣使臣朱宽和海师(熟悉海上航道之人)何蛮乘风破浪,到达台湾,要求台湾那些部落们向隋朝臣服、进贡。
但由于语言不通,朱宽和何蛮到了台湾之后,在岛上胡乱瞎转,最后只掠夺了一人返回,令杨广十分不满。
公元608年,杨广命朱宽为使者,再度和台湾进行联络,这次,朱宽找到了台湾当地的国王欢斯(类似部落酋长),要求欢斯向隋朝称臣进贡,但遭到了欢斯的拒绝,欢斯赠送了朱宽一些礼物后,把朱宽打发回了隋朝。
被小小的酋长拒绝,杨广勃然大怒,决定用武力征服台湾。
公元610年,杨广命隋朝名将陈棱和朝清大夫张镇州再度率一万将士,三次到达台湾。
陈棱是隋朝有名的猛将,但也不是一介莽夫,他还是先礼后兵,再度耐心劝说欢斯向隋朝称臣投降,但再度遭到欢斯的拒绝,欢斯甚至还派遣军队,准备抵抗隋朝军队。
既然和平谈判无望,陈棱只用采用武力了。
台湾部落士卒的战斗力实在弱爆、不堪一击,陈棱甚至都不需要排兵布阵和军事谋划,大家就凭各自的单兵作战能力,就把欢斯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陈棱一鼓作气,攻入欢斯的皇宫,杀死欢斯,俘虏一万余男女返回隋朝。
隋朝这次对台湾的战争,彻底征服了台湾,但隋朝很快衰亡,杨广还没来得及登上台湾岛欣赏美景,便死于扬州!
尽管隋朝后来并没有派驻军队驻守台湾,但这次征服台湾,让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来往更加密切!
三、南宋时期:
公元1171年,汪大猷任泉州知府,由于泉州临近海边,经常被附近海岛上的夷人海盗们上岸烧杀掠夺,搞得南宋政府防不胜防。
在汪大猷的建议下,南宋朝廷命汪大猷在澎湖列岛建造房屋200余间,并派遣数千士卒驻守,一时间夷人不敢侵扰。
第二年,汪大猷又派遣一万余将士登陆台湾岛,在轻松得击败当地部落后,在台湾岛驻军,为解决驻军的给养问题,实行屯垦制度,并委派朝官开牙建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驻军。
而据说汪大猷也是汪姓入台湾之第一人!
四、元朝时期
公元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熟悉水战的汉军六千余人战舰三百余艘前往澎湖招抚当时的土著高山族。
元军抵达后遭到当地土人的抵抗,因为出征的元军人数太少,再加上水土不服,士气低落,剩余的汉军只能逃回大陆。
公元1297年,忽必烈再次任命福建平章政事高兴为东征大将军,率汉军水师一万五千余众战船数百艘再次进兵台湾,经过数月的激战终于一举拿下台湾本岛。
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五、明朝时期
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公元1387年因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公元1563年考虑到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公元1602年,部分倭寇的残余部队占据澎湖和台湾,并建立据点,骚扰福建沿海渔民,当时镇守福建沿海的明朝著名水军将领沈有容率领21艘战船,渡海前往台湾岛,并全歼这股倭寇。
公元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韦麻郎率领东印度公司船队,在进攻澳门遭到抵抗后,在汗奸李锦、潘秀,郭振的指引下,趁大明水师换防之际,占领了马公岛(澎湖岛)。以互市为名,在岛上伐木建房,企图像葡萄牙占领澳门一样,把澎湖改造成“澳门第二”。
沈有容得知后,没有强攻而是单刀赴会,孤身一人驰往荷兰舰船,指陈利害,严正晓谕,同时沈有容也安排大明水师50艘战舰正在合围两艘荷兰炮舰,韦麻郎顿时感觉亚历山大,只得无奈退出了盘踞半年之久的澎湖,沈有容不费一枪一弹便迫使韦麻郎退兵,史称“沈有容谕退韦麻郎”。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命令长崎代官村山等占领台湾。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岌岌可危,朝廷几乎无将可用,年过五旬的沈有容出任福州参将,统领水师,再剿倭奴。
沈有容到任后再出奇招,他首先是放弃强攻,以商船为诱饵,活捉一部分倭寇,晓以大义劝降。继而“以倭制倭”,利用两股倭寇的仇隙,一起围剿东沙倭寇,最终迫使日本倭寇退出台湾。
沈有容三度保卫台湾,其实在保卫国家海域疆域方面的功绩并不亚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可惜他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沈有容。
六、明末清初:
公元1659年,南明的著名将领郑成功在北伐进攻南京失利后,决定寻找一块抗清的根据地,被荷兰殖民者长期占据的台湾岛成为郑成功的首选目标。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万5千名将士,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冒着狂风巨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郑成功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但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殖民者终于支撑不住,最后举白旗投降。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七、清朝时期
郑成功于收复台湾的次年去世,其子郑经嗣立。
清朝屡次招抚郑经,均被郑经拒绝。郑经病死,郑经之子郑克塽嗣立,这时清朝的政策已由招抚变为进剿。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在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开始准备武力收复台湾。
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命郑成功的降将施琅率水军2万人,战船230余艘,进军澎湖。
郑军大将刘国轩率军2万,战船200艘,防守澎湖。
由于六月台风较多,不利海战,故刘国轩认为施琅只是虚张声势,所以毫无防备,当施琅率领的清军水师突然出现在澎湖海域时,刘国轩惊惶失措,仓促迎战。施琅分派左右各50艘战船,夹击郑军;而自己则率56艘战船从中央突进,刘国轩大败,清军占领澎湖。
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郑克塽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的领土。
清朝占领台湾后,就如何管理台湾的问题,又引发了清廷内部一场“弃留”之争。
但康熙帝明确指出:“台湾弃取关系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
公元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于福建省。
从此,台湾和大陆统一起来,其行政建制与内地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