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机枪被大量投入到了战场上,由于飞机在一战期间也大量被投入战场,于是火力强大的重机枪经常被当做防空武器使用。一战时期的重机枪都是使用的中口径的全威力步枪弹,但这种子弹对于空中目标的杀伤力非常的有限,要想对空中目标造成足够的杀伤需要口径更大的机枪子弹。一战时期,法国开发出了采用13毫米机枪弹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这种大口径的重机枪不光能对空中目标造成有限的杀伤,也能对早期的装甲车辆造成伤害。美国在1917年也决定装备一款大口径重机枪,美国枪械设计大师约翰.勃朗宁便研发一款性能出色的大口径重机枪,在1921年完成了设计定型,该型机枪被称为M2型勃朗宁重机枪。
1921年,美国决定将M2型勃朗宁重机枪作为制式装备,并将其命名为1921型重机枪。当时的M2型勃朗宁重机枪还采用的水冷设计,从外形上来看就是一挺放大版的勃朗宁1917型机枪。在当时气冷设计并不是主流,水冷冷却的效率要比气冷高得多。M2型勃朗宁重机枪采用短枪管后座的自动方式,在自动过程中火药燃气会带动枪管向后运动,并带动整个自动机进行运动。这种自动方式非常适合在大口径重机枪上使用,首先管退式自动方式会使自动机的重量增大,间接地减低射速来提升火力持续性。M2型勃朗宁重机枪内部还设计有一个后座缓冲装置,这种后座缓冲装置采用液压活塞,这个装置的效率很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后座力,使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连发稳定性非常出色。M2型勃朗宁重机枪没有延续勃朗宁1917型重机枪的手枪握把,采用了双握把设计,按压式扳机,这种设计更有利于双手操作。
M2型勃朗宁重机枪采用的12.7毫米的机枪弹,该弹种射程远,威力大,12.7毫米机枪弹的种类非常丰富,有穿甲弹、曳光弹、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等。12.7毫米的穿甲弹可以在100米内击穿22毫米的钢板,其在500米的距离可以击穿19毫米的钢板。M2型勃朗宁重机枪采用了双程进弹,单程输弹的设计,这种结构使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供弹可靠性非常的出色。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射速在每分钟450发左右,这一射速区间的操控性很出色。1932年,美国对M2型勃朗宁重机枪进行了改进,将其升级为了气冷设计,这使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重量大幅下降,枪体重38.2千克,其三脚架重20千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大量装备了M2型勃朗宁重机枪,这些M2型勃朗宁重机枪提供了很强的火力压制能力。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甚至使用M2型勃朗宁重机枪反制装甲车辆,这主要也是由于当时日本装备的一众豆战车装甲薄弱,无法防御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直射。在二战中,有大量的M2型勃朗宁重机枪作为车载武器使用,当时美军的装甲车辆几乎都搭载了M2型勃朗宁重机枪。
M2型勃朗宁重机枪也大量作为航空机枪使用,当时美军的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就是M2型勃朗宁重机枪。由于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射速较低,其实不适合作为航空机枪使用,于是美国对M2型勃朗宁重机枪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M3型勃朗宁航空机枪。该型机枪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000发左右,当时美军的P51野马战斗机就装备了6挺M3型勃朗宁航空机枪。由于该型装备的出色,也间接地导致了美国对于航空机炮的研发积极性不高。在二战期间,M3型勃朗宁航空机枪就是美军战斗机的主力装备。在战后美国开发的F84喷气式战斗机同样也没有安装航空机炮,依旧采用了六挺可靠的M3型勃朗宁航空机枪。可以说,美国的陆、海、空部队都有M2型勃朗宁机枪的身影。
在二战结束后,M2型勃朗宁重机枪并没有从美军现役装备中退出,依旧在继续服役。比利时FN公司还对M2型勃朗宁重机枪进行了改进升级,为M2型勃朗宁重机枪开发出了枪管快拆设计,使M2型勃朗宁重机枪可以快速的更换枪管,以此来提升火力持续性。由于现代战争对于装备的机动性要求很高,M2型勃朗宁重机枪的整体重量较大,该枪当前主要是作为车载式装备使用,美军的悍马越野车上就曾大量安装M2型勃朗宁重机枪。细算下来,M2型勃朗宁重机枪在美军中服役时间已经达到了100年,正可谓功勋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