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L-分队
前段时间,俄罗斯外交部在中国微博上的官方账号,突然对我国的一家民营企业“大疆”发出了赞美。在其转述俄罗斯军队前总参谋长巴鲁耶夫斯基将军的话中,甚至有这么一句:“中国大疆公司制造的Mavic四旋翼无人机原则上已成为现代战争的真正象征。”
▲俄罗斯大使馆的微博截图
这段看似“赞美”的发言,可把大疆给吓坏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大疆自然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产品被滥用在战争当中,因此第一时间便发声澄清了自己的和平用途。大疆明确表示:“大疆产品不适合也不满足军事用途需求,我们不支持一切军事领域的应用”。
▲大疆赶紧连夜澄清
随后不久,俄罗斯大使馆也删除了自己对大疆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赞美帖子。
然而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大疆的争议又一次在我国网络当中爆发了,这次双方争议的观点在于“全世界那么多个国家的军队都用大疆,说明大疆确实好用,但为什么解放军不用?”,一些所谓的“砖家”,甚至将解放军不用大疆的原因归因到了“TZ问题上”,认为是落后的采购制度,阻碍了大疆无人机的参军之路。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实战见利弊
不久之前,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战地记者恰好跟随乌克兰军队的无人机侦察小组完成了一次对俄军阵地的侦察与校正炮击任务。BBC用他们的镜头完整地记录下了小型无人机的整个作战过程。我们就先用这次罕见的实战案例来看看大疆这种小型民用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应用利弊。
▲乌克兰军队也装备有很多大疆无人机
因为民用无人机的作用距离较短,所以代号“独行侠”和“守门员”的两名乌军无人机操作员,先悄悄潜入了距离俄军阵地前沿不远的建筑内,依托废弃建筑的掩护,乌军的无人机操作员放飞了自己的无人机。
▲两名操作手抵达放飞位置
在无人机抵达俄军阵地上空之后,两名无人机操作员通过手机向位于后方的乌克兰炮兵报告了俄军阵地的具体坐标和位置。
▲无人机操作手校正乌军炮兵的弹着点
随后,乌克兰炮兵向俄军阵地开火,经过几轮修正,乌军炮兵成功地将俄军目标损毁(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破片和冲击波还是将其击毁引燃)。
▲炮击引发目标殉爆
在遭到乌军炮火袭击之后,俄军随即对乌军还以颜色,尽管可能并没有侦察到乌军侦察小组的具体位置,但是俄军还是大体研判出了乌军小组的藏身地,也许是因为经常被袭击,已经对战场上那些小型民用无人机的性能了如指掌了,所以俄军根据小型无人机的工作范围,反推出了乌军小组可能的藏身地,然后进行了火力打击。
▲俄军炮火回击
俄军猛烈的反击炮火,严重干扰了乌军侦察小组的工作,两个无人机操作员不得不多次躲避俄军炮击。又过了一会,乌军发现自己放飞的其中一架无人机失去了信号。推测是俄军释放电子干扰的原因,最终和后方失去信号联络的无人机没能返航,成为了乌军的战损。
▲乌军无人机因电子干扰而失踪
通过BBC记者录制的这段民用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民用无人机在战场上4个特别突出的短板:
1、作用距离较短,需要操作手抵近前线才能放飞。
2、信号比较脆弱,易受敌方电子战系统干扰。
3、信息获取之后,无法直接融入己方的作战指挥网,只能通过其他通信手段再向支援作战单位进行转达。
4、无人机本身不具备或者只有很微弱的打击能力,不能做到对对方重要目标的即时打击,只能依靠其他友军火力予以打击。
这四个战术短板,注定使得以大疆为代表的一系列民用消费级无人机难以在军队当中担起大梁。
大疆是怎么在国外扬威的?
前面从大疆的实战表现出发,罗列了大疆等一些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在实战中的四大缺陷。那么问题来了,集这么多缺陷于一身的大疆是如何在异域战场上扬威并获得一系列好评的呢?
▲很多美军也在用大疆无人机
这还要从战争的形态说起,截止目前为止,凡是民用无人机能挑大梁的战场,实际上都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1、战争双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均不完善,或者说均不是世界一流水平,存在很多老旧的装备,没办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合力。
2、战争双方缺乏持续打大规模的运动战的能力,无法真正通过不断的“穿插、合围”战术,连续对敌人的重兵集团打短时间内决定性的歼灭战。(乌军最近进行的“巴拉克利亚-伊久姆”反击战,确实堪称穿插击溃俄军的标准胜利,但是鉴于战线漫长的原因,仍是局部胜利,还没有改变其余战线上的相对静止状态)
3、战争双方的工业能力,都不是世界前列的,先进武器的规模和研发生产能力都存在问题。
▲2022年8月底,俄罗斯才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的“无人航空系统试验场”,这绝不是单纯“穷”的问题,而是之前的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各大势力混战的中东战场还是现在双方拉锯的乌东地区,其作战形式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战争双方沿着一条基本稳定的战线进行对峙,各自依托一些小的居民点和支撑点将军队展开,由于谁都无法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彻底解决掉对方,所以就只能不断地以小规模交战的方式消耗对方,一点点地磨掉对方的有生力量。
就拿现在的俄乌两军来说,虽然在部分地区,尚能进行一些攻防运动战,但是在更广大的战线上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俄乌之间的战线,蜿蜒曲折,达到了快2000公里的长度)。
▲双方的战线实在是过于漫长了
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双方各自的基层部队由于无法得到充足的航空兵支援,专业的现代化侦察器材也非常的有限,所以就只能以基层士兵也能玩转的方式,使用尽可能廉价和容易上手的侦察用具对对方进行侦察或是执行投掷小型爆炸物的“迷你轰炸”行动。
寄希望于用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不断地让对方流血,消耗对方的物资储备和有生力量,想办法积小胜为大胜,为将来的进攻创造条件。
▲乌军利用无人机投掷小型爆炸物,袭击在路边停靠的俄军卡车
在这样的战争形态当中,消费级民用无人机的四个缺陷就显得没那么突出了,而“廉价”和“易上手”的优势就得到了充足的释放。
作用距离短?没关系,反正对面的侦察力量有限,既无法掌控所有的区域,也无法24小时进行持续监视,那我就派小股侦察力量慢慢摸,找机会放飞就完了。在对方存在大片的“侦察盲区”的情况下,侦察小组总能取得成功。
▲因为侦察监视能力不足和疏忽大意,俄军没能及时发现乌军重兵反击的迹象,在仓促撤退当中,再次丢失了大批装备,图为乌军缴获一台状况十分完好且宝贵的俄军“动物园”反炮兵雷达
信号比较脆弱,易受敌方电子战系统干扰?这个其实也不是多大问题,虽然俄军拥有大量的可以干扰无人机控制信号的电子战系统,但是对于俄军而言,却始终存在不得不“自缚手脚”的烦恼,因为俄军和“顿、卢”两军以及瓦格纳雇佣兵手中的民用无人机,有很多和乌克兰军队手中的是完全一样的型号(都来自东方某大国的民用市场)。
假如俄罗斯的电子战部队火力全开,把所有的无人机控制信道全都干扰掐断的话,那么虽然斩断了乌军的侦察手段,却也一样废掉了自己大量的侦察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两军手里以“宝峰”为代表的廉价民用对讲机也能挑大梁的原因。“你用我也用,谁都离不开。要是全干扰,一起摆大烂。”
▲有时候俄军无人机干扰器的实际效果……也是玄学,图为乌军无人机炸毁俄军干扰器,难道是忘记开机了吗?
“无人机获取信息之后,无法直接融入己方的信息化作战指挥网络?”笑死,这就更不是问题了,因为本来也没有什么信息化作战指挥网……
至于无人机本身不具备或者只有很微弱的打击能力的这个短板,对于现代化打击手段不足的武装来说,也不是什么值得烦恼的。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有就总比没有好。只要操作员手艺足够好,小炸弹也能有惊喜。
▲虽然只能投掷小型弹药,但如果可以击中装甲车辆脆弱的发动机舱,或是击中车上携带的油料/弹药,那么也能将其摧毁,现在双方都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无人机“投弹手”
解放军主力无人机的工作大疆确实干不了
对于已经实现了完全机械化,正在向全军信息化迈进的解放军来说。哪怕是能够给陆军部队挑大梁的无人机,都必须跨过这样一些基本性能门槛。
首先是速度和航程。
在战时,解放军的合成营是会像一条或是几条“巨蟒”一样在地面上快速移动的,无论是坦克、火箭炮还是榴弹炮,都是能够快打快撤的。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慢航程短的四旋翼无人机就完全不够看了。“侦察兵摸到敌人鼻子底下,再放飞小无人机侦察”的模式,完全跟不上解放军的主要作战节奏。
只有飞行速度快,侦察范围广的军用大中型无人机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敌人的高价值目标。
▲解放军现役最大的TB-001无人机,长10米,翼展20米,最大飞行时间35小时,最大航程6000公里,最多可挂载24枚导弹和炸弹,满载航程2400公里
▲前几天飞到台湾地区附近侦查的KVD001无人机,最快时速140公里
举例来说,解放军陆军旅一级普遍装备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在发射普通弹时最大射程即可达18千米,在发射底排弹或火箭增程弹时甚至可达27千米。而一般的大疆无人机,其滞空时间普遍不超过60分钟,控制距离不超过15公里。
▲对于很多武装来讲,这样的性能已经很好了,但是对解放军主战兵器要完成的任务来说还远远不够
这样的性能,显然难以满足解放军主战武器未来的动态作战需求,无论是将来可能的祖国统一战争,还是在西南高原进行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形式必定是速战速决,高速突击,此类状态下,我们是没有时间派侦察兵慢慢靠上去,然后拿小无人机一点点的侦察敌方目标的。我军之前列装的第一代炮兵侦察无人机其航程便长达100公里以上,续航时间则超过10个小时。
▲解放军陆军部队弹射放飞KVD001无人机
而且只要大家注意看的话就会发现,我军现在装备的军用侦察无人机都会携带一个专业的多通道光电探头,这个探头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集成有白光、红外和激光通道。这样才能满足在白天、夜间的全天候使用情况,并在必要时使用激光照射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测距、标记或直接引导相关的精确制导弹药摧毁目标。
▲我军无人机携带的专业侦察设备,这种探头基本被我国“白菜化”了
这样的功能对于大部分民用消费级无人机而言,自然是过剩了的,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却是当下必备的。相比于在乌克兰战场上那种用手机或对讲机发语音给后方炮兵“报点修正”的作战方式,这样的专业手段自然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除了硬件上要过关以外,在通讯等软件方面,军用无人机也一样要迈过很高的门槛才可以。经过超过半年的血腥撕杀,俄乌战争双方除了在运用小型无人机的手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外,在如何反制对方的无人机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俄乌战争中被捕获的无人机
双方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捕获对方的无人机。由于这些小型无人机普遍没有敏感信息自毁系统,使得它们自带的储存卡里的本方信息经常被对方获取,从而导致本方阵地或小分队活动情况完全泄密给对方的事件发生。
对于真正的信息化军队来说,这样的损失,完全是不可接受的低级失误。更何况对于我们假定的“强敌”而言,它的电子战能力,远远不是俄罗斯电子工业可以相比的。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双方现在都在大量使用各式各样的反无人机干扰枪
除了距离、航程与软件以外,专业军用无人机可以使用的打击武器更是民用消费级无人机无可比拟的存在。
在俄乌战场上,双方都发生过多次很尴尬的情况,明明前线的侦察兵已经用小型无人机发现了敌方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无人机本身无武装或是武力很弱,而友军炮兵无法到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对于那些长期停在某一个地方的目标,比如说老式火炮以及一些暂时丧失行动能力的装甲车辆还好,可以拿小炸弹多个架次慢慢炸或者叫炮兵来慢慢修正着打,而对于诸如卡车炮、自行火箭炮一类可以打完就走的“时间敏感性目标”这些低端小型无人机在很多时候就往往因为来不及叫来其他火力,而只能目送敌人打完收工了,白白浪费了好不容易得来的侦察成果。
▲只要目标是快速运动的,小微型无人机就没什么办法,换成“翼龙”或“彩虹”无论敌人跑得多快都不是问题,一发导弹搞定
解放军近些年来一些基层单位列装的专业无人机,即使体积比不了可以挂导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但也设置了专门的武器挂载能力,能使用的武器比民用的丰富很多。
▲普通的大疆只能带“手榴弹”,而我军的这个能带一发较大口径的迫击炮弹,轰炸效果大几倍
解放军其实也用只是场景有限
前文对大疆等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在军事用途上的缺点做了梳理,但还是解释不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现在解放军自己公布的演习或训练画面当中,能明确看见大疆等小型旋翼无人机的身影?
▲这不是也用嘛?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这种小型无人机的“市场地位”讲起了。对于很多基层部队来讲,大疆等产品实在是“质优价廉”的存在,几千或几万人民币的造价,充其量也就几发炮弹的价钱,各个单位甚至于经济条件优越的指战员采购几台进行训练或使用完全可以接受。
▲我军某次演练中使用的民用无人机,与文章开头的乌军好像为同一型号
特战队员在巷战中反恐侦查,边防部队买几台用于巡逻或是探路,非常合适;野战部队用它在日常训练当中,进行攻防训练与隐蔽意识(防敌侦察)的培养,也非常合适;武警部队拿它在日常任务当中充当“天眼”,也是非常划得来的,毕竟国内的犯罪分子是没有电子战设备的,它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功能……
▲作为专业体系的“补充”,还是非常香的,美军用了都说好
将来如果哪天真的发生了对外战争行动,民用无人机其实也可以作为备份使用。毕竟其体积非常小,连同携行的安全箱也就一个弹药箱大小,在卡车或步战车里随便找一个地方就能塞进去。
在某些允许使用的场景下,基层战士用它来作为一个侦察手段的补充备份也是可行的。在我军取得某个地区的控制权与“制电磁权”之后,廉价无人机就非常便于基层班组控制当地的治安了,打不了强敌,但是可以在“虐菜局”中用。
“大疆”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能力
关于大疆等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与短板,以及解放军对军用无人机的性能要求,就先分析到这里。“大疆”也好,其他牌子的国产无人机也罢,它们不仅是性能优异的产品,更是一个国家在无人机工业领域深厚积累的体现。有朝一日,假如我国真的到了进入战时动员状态的时候,这些原本生产消费级无人机的生产线,只要加以改动,就可以按需生产符合标准的军用小型侦察机产品。这绝对是一种宝贵的国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