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堀荣三回忆录《大本营情报参谋战记》,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560期13版
文 |[日]堀荣三
1967年3月,我(堀荣三,1943年陆军大学校毕业后出任日本大本营情报部参谋)退出了情报的世界,离开后从外部观察反而看到了现实。
1946年4月,美军向美国政府提交了题为《日本陆海军情报部》的调查报告。这是美军对日军情报活动的总体评价,评价精确至极,结果表明日本陆海军的情报工作并不充分。
■ 对国家实力判断的失误
第一是对国家实力判断的失误。这是日本第一个失败。从寺本中将(寺本熊市,陆军中将)让我看的欧洲战史丛书也可以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除了英法两国,还向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等国提供了几乎100%的补给,并且动员了400万人的本国军队,成为至少是相当于四个国家总量的补给和生产基地,已是每日耗费100万美元战争费用的超强大国。
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支撑着英、法、苏、中和本国共五国的国力继续战争。如此简单的事实为何日本的大本营就看不清楚呢?不仅仅是战争,任何斗争中忽视对手的实力就不可能获胜。德国将获胜的结论,并不是判断,而是透过亲德眼镜的愿望。
■控制权的丧失
面对太平洋,日本的战略制定者们像小学生一样只看到蓝色的海水和洁白的浪花。但美国的战略制定者们则认为如不控制这片天空则无法控制这片大海。
根据战后公布的美军资料,美国海军陆战队艾利斯少校在1921年已经向海军陆战队司令提交了西太平洋作战构想,正如寺本中将所言,美军的蛙跳战术从1921年就开始筹划了。随着日美开战,日军举着国旗兵不血刃地在太平洋一个一个岛登陆时,美国恐怕毫无疑问地在内心窃笑日本中了圈套,因为在太平洋上实施蛙跳战术进攻比防御更为有利。日本连战场研究都忘得一干二净。
被称为美国通的人们不断被权力中枢疏远,只有与实权者关系好的人才能位居中枢要职,实在是遗憾至极。这也是政界、企业、各种组织中都可以见到的弊端吧。
■ 组织的不统一
第三是组织的不统一。美国有中央情报局(CIA)、德国有联邦情报局总部(BND)、苏联有国家安全委员会(KGB),英国、法国、以色列、中国、韩国等,拥有国家级别情报组织的国家不胜枚举。
比如从某个国家得到的政治、产业等情报中的一部分,从其他国家武官得到的军事报告,人造卫星的照片,以一眼看来与这些毫无关系的问题作为题目的学者论文,报纸的一些不起眼的报道等,CIA都会收集,并通过CIA专家使用计算机和头脑,在这些资料中建立相互关系,将之前从不同渠道获得的零七八碎的资料变成重要的“完成情报”,并将这些情报提供给需要它们的各部委、有关部门和民间企业的组织机构。
如果战争中日本也有这样的统一组织,“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进行了新试验”这一条仅仅两行的外电就一定会与其他的谍报建立链接,从而得出“原子弹”的字样。
不仅仅是陆军和海军之间缺乏沟通,陆军作战部、情报部、技术本部、航空本部等也都是各自为政(鉴于美国原子弹研究进展迅速的情报,1943年3月根据东条首相的命令,陆军航空本部的数名研究者在仁科芳雄博士的领导下开始研究原子弹,这段历史战后才第一次解密),这正是美军所指出的问题。
1972年,18名日本人涉嫌盗取美国计算机公司IBM的秘密而被FBI“钓鱼执法”。在美国,人们不会觉得这仅仅是日本一家企业所为,这就是日本正在有组织、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针对美国产业的间谍活动。于是尼康FM2相机的一张广告在日本只是照相机广告,而被CIA收集到后,就变成了可以用于U-2侦察机拍照的军事情报。
■作战第一,轻视情报
第四是调查报告指出情报部门无法获得人才,并成为次要任务,可谓一语中的。日本的军队、企业和政界都以优秀的人才为中心运作,很多情况下组织只做表面功夫。大本营作战课以前就是人才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作战班,陆大军刀组之外的人是不可能进去的。没有当过作战课长而成为陆军大将的人凤毛麟角。
但情报部却吸引不到人才。当时,每天早上情报部都举行战况说明会,换言之就是在大本营内部进行“第二部也做了这么多工作”的宣传,会上作战课对情报课的判断不屑一顾。我在山下方面军做出敌军登陆吕宋岛的敌情判断时,我发的“美军将在三月后进攻吕宋岛”的电报,以及有关台湾空战战果的电报均不见踪影一事,尽管不可思议,却也是作战与情报相互隔绝的证据。
■ 夸大精神主义
第五是日军的精神主义在情报上也是盲目的。
在美军战法研究中,我屡次将之称为“蒙眼剑术”,仅仅有军人敕谕和战阵训于事无补,也已多次予以了点评,在此不再赘述,但读者如果联想到在托罗基纳角战斗中,浜之上联队长曾报告“当前状况和与中国军队的战斗完全不同”,就会理解日军的情报是多么的盲目。
美军指出的以上五点可谓一针见血。战争结束多年后的今天,日本是否已经吸取了这些教训呢?很遗憾,回答只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