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美国海军的主要近程防空自动武器是M1921型12.7毫米勃朗宁机枪,这种机枪采用弹带供弹和水冷冷却,由于使用12.7X99弹药,以20年代的标准来看威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1930年前后,飞机的速度和重量正在以每年增加10%的速度提升, 海军认为12.7毫米机枪威力已经太小了,必须为美国舰艇提供一种威力和射击斜距更大的防空机关炮,用来对付包括俯冲轰炸机在内的各种高威胁目标。
因此在海军军械局指令下,新一代速射高射火器1.1英寸(28毫米)火炮开始了设计,该炮采用416克重的28毫米弹头,身管长度为75倍径,初速达到每秒820米/秒,使用延迟触发引信。
在二战日本海军的几乎所有火炮中,被吐槽最多的恐怕就是号称“96神炮”的96式25毫米高射炮了。这种仿制自法国哈奇开斯高射炮的机关炮采用15发弹匣供弹,射击起来会有更换弹匣的间隔,而且震动很大造成瞄准不稳定,最要命的是射击斜距有限,不能对美军俯冲轰炸机构成足够的威胁。不过需要给96式翻案的一点是,它的两根或三根炮管确实是可以同时开火的,炮手脚下有两支踏板,同时踩下将可以让炮座上所有的96式一起开火,当然这要牺牲火力的持续性。
28毫米高炮的专利属于罗伯特·哈德森,采用和勃朗宁机枪一样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相当奇特的是这种炮使用8发弹匣供弹,而且一门炮上一次可以插入两支弹匣。尽管多达八名弹药手随时待命准备插入新的弹匣,但是这种炮的战斗射速很慢,每门炮有100发/分。注意图中的28毫米曳光弹弹匣,外形长得非常像一支大算盘。
28毫米火炮虽然被美国海军采用了,但是其缺点却相当明显,首先,每门炮100发/分的战斗射速是在是太慢。其次,这种火炮发射时的震动跟日本人的96式差不多大,有时必须要用手按住弹匣才能保证供弹顺畅。第三,四联装炮座上各炮的间距太小,八名强壮的美国弹药手在炮尾部根本挤不开,按住弹匣的四个人都必须侧着身才行。而且,最令炮手们无语的是由于射击震动很大,这种炮很容易故障,而且排除卡弹故障必须要一名士兵钻到炮身下面用锤子和凿子把卡住的炮弹撬出来才能排除,这在激烈的战斗中是不可想象的。
28毫米75倍径高炮在30年代末到1941年总共生产了约1000门,分配情况是驱逐舰上每艘一座四联装,巡洋舰和战列舰上两座,航母上四座。在大战爆发前,不少巡洋舰和战列舰上开始增加四联装28毫米炮的安装数量,并且将其改进成了可以由射击指挥仪直接控制开火的精密火控版本。
这张照片是大黄蜂号上的四联装28毫米高射炮在珊瑚海海战中猛烈开火的情景,这种防空机关炮的效能有限,面对技术娴熟的日本精锐飞行员时错漏频出,造成日本人有更多机会投下炸弹和鱼雷。
由于射击时富有节奏的剧烈震动和退壳敲打钢铁甲板的叮当声,这种四联装高射炮上舰后很快就得到了“芝加哥钢琴”的外号,注意和汤普森冲锋枪的“芝加哥打字机”的外号要区分开来。
由于四联装28毫米高射炮的性能缺陷,美军毫不犹豫地立即转向了40毫米博福斯炮的生产,装载上舰的这些高炮也在1942年下半年基本被替换完毕,只剩下很少的十几座留在旧式军舰上凑合事儿。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个月,5座四联装28毫米高炮被紧急运往菲律宾,到达马尼拉湾口的甲米地海军基地。在这里,其中4座高炮被装上了美国海军亚洲舰队的旗舰休斯顿号上,还剩下的一座四联装炮则暂时闲置了起来。不久以后菲律宾就遭到了日军的航空攻击,紧接着好几个师团的日军登陆吕宋岛,这座闲置的28毫米高射炮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军舰可供安装,于是被吊上驳船,和另外装载的11000发炮弹一起被送到了美国陆军的科雷吉多尔要塞用于增强防御。这座高射炮在科雷吉多尔要塞防御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直到最后时刻被日本人的重炮所摧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