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6年3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和整理,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知识。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本合集第一部分内容请点击链接:ニ战LVT演义(1/3)——两栖登陆车早期发展史
本文试图从技术的角度,通过图片的方式比较完整地介绍美军在二战中和战后初期所装备的各类LVT两栖车和两栖坦克。
LVT-1
1941年夏第一批LVT-1型两栖车驶下了福特汽车公司(FMC)的生产线。它与当时美军的所有现役军用车辆都不同。LVT-1的车体像一个方盒子,长6.4米,宽3米,高2.36米。
LVT-1的车体分为3部分:车体前部是驾驶舱,驾驶舱前部安装了由树脂玻璃制成的3个观察窗,驾驶舱侧面也有类似的观察窗;动力舱位于车体尾部,安装有一台110千瓦“大力神”汽油发动机;在驾驶舱和动力舱之间的是敞篷的货物舱,可搭载20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或2吨货物。两个油箱分别位于车体后侧,总容量360升,油箱注满后,LVT-1可以正常行驶速度在陆地上连续行驶120千米,或在水中连续行驶80千米。
LVT-1采取主动轮后置的方式,主动轮与车体刚性悬挂,位于履带前部的诱导轮提供了调节履带松紧的功能。行动装置还包括若干小负重轮和托带轮。为了便于使用履带划水前进,履带板安装了倾斜的履带拨齿。LVT-1的操纵系统的两侧履带可以不同的速度转动(如一侧履带顺时针转动,另一侧履带逆时针转动),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完成两栖车在水中的转向。
因为最初海军对LVT-1型两栖车的定位是“水陆两用运输车”,所以它没有安装装甲,车体只是由普通的薄钢板构成。LVT-1的标准武器配置是安装在车体驾驶舱顶部和载员舱侧面的12.7毫米和7.62毫米机枪。当然,在实战中车手们往往根据实际情况加装一些其他武器。
图示:尽管LVT-1最初被定位为“两栖运输车辆”,但美军方仍在车体上安装了7.62毫米机枪和12.7毫米机枪,而且其车体侧面最多可安装4挺7.62毫米机枪。
根据军方的订单,福特公司在二战中共生产了1225辆LVT-1型两栖车(生产计划于1943年终止),其中540辆归陆战队使用,485辆由陆军使用,其他的则被转交给盟国军队使用。
LVT-2
在LVT-1装备部队之初,军方就发现它有不少问题,主要集中于履带和悬挂装置的设计上。为了克服LVT-1的缺点,军方和福特公司达成了一致——必须对改进型两栖车进行全新的设计。
1941年夏福特公司开始执行LVT两栖车的改进计划,美国海军舰船局也参与了改进型的设计工作。海军希望在设计阶段就保持军方与生产厂商的统一性。设计工作于12月完成。LVT-2“水牛”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军用两栖车辆,不仅影响了二战中后续型号的LVT系列两栖战车的研制过程,而且影响着整个美国两栖战车的发展史。
与LVT-1相比,LVT-2作了很多重大改进。
◎动力系统和传动装置
LVT-2采用M3A1轻型坦克的7缸184千瓦风冷汽油发动机。作为一种专用的坦克发动机,其实际功率更大,性能也更为可靠。由于采用主动轮前置的布局,位于车尾的发动机通过贯穿乘员舱底部的一根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主动轮上;由于使用了灵活的耦合技术,因此在不降低主机功率的情况下,其转动轴的磨损比M3A1坦克的更小。值得一提的是,LVT-2的操纵系统可以在主动轮静止的情况下操纵诱导轮和其他的负重轮转动,以清除附着的泥沙等杂物。
图示:由于LVT-2两栖车采用主动轮前置的布局,一根传动轴将车体中部的载员/货物舱分成了两半,这样就限制了LVT-2运输货物的最大尺寸。
◎履带和悬挂系统
原来在LVT-1上使用的刚性悬挂系统很不适合高速的陆地行驶,因此LVT-2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橡胶弹簧悬挂系统。其中每侧履带的11个负重轮分别与其对应的橡胶弹簧相连。从图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结构。
此外,LVT-2采用密封的负重轮轴承以减少泥沙和海水对轴承的磨损和腐蚀。为了避免两栖车在粗糙地面上行驶或转向时履带滑脱,LVT-2还采用了比较高的履带导轨。最有特色的是LVT-2的履带拨齿,福特公司和海军舰船局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最终采用了W形履带拨齿结构。与LVT-1上安装的直角倾斜型履带拨齿相比,W形履带拨齿不仅在水中的划水效率更高,而且还可以避免LVT-1的履带易产生侧向压力加速磨损的弊病。
◎驾驶舱和车体外形
与LVT-1的盒状外形不同,LVT-2的车体外形更具流线形,车首也更为尖锐。同时,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其驾驶室的外形更小,而且车体的正面和侧面均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此时乘员的视野主要由驾驶舱前部和侧面的观察窗提供。驾驶室后部的框架上可安装一挺12.7毫米重机枪,载员舱/货物舱的两侧也可安装一挺或多挺7.62毫米机枪。
LVT-2的W形履带拨齿在水中行驶的效率虽高,但在陆上行驶时这种履带板结构会造成很大程度的额外磨损。LVT-2在陆地上行驶150小时之后就需要更换履带。
LVT-2无论是外形还是尺寸都与LVT-1型大相径庭。LVT-2比LVT-1更长更宽,但车体高度仍与LVT-1保持一致。LVT-2的载重能力比LVT-1要高一些,可以运载2.7吨货物或24名全副武装的步兵。它在陆地上的行驶速度达32千米/小时,水中的速度12千米/小时。
图示:由于车体尺寸的增加,LVT-2可以运载更多的人员和物资。乘员组由车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兼任无线电员)3人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LVT-2满载时,载员舱是相当拥挤的。
1943年初,LVT-2开始投入生产。生产计划到1944年终止之前,福特公司共生产2962辆,其中美国的陆军1507辆,海军陆战队1355辆。从1944年3月开始,根据军方的要求,福特公司开始在生产线上为LVT-2的驾驶舱加装装甲板,以增加防护性能。
图示:LVT-2近照。由图可以看出,LVT-2的驾驶舱要比LVT-1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少被弹面积,而且其行动系统显然经过了重新设计。
LVT(A)–2
LVT(A)-2是LVT-2的改进型,源于1942年陆军提出的一种装甲型两栖车的需求。尽管LVT(A)-2与LVT-2相比的主要改进是增加了装甲防护,但与基本型相比,还是有很多区别,尤其是驾驶舱上区别更大。
LVT(A)-2中的“A'是“Armour'的缩写,有装甲防护的意思。在二战美军编制惯例中,“A”一般是指带有炮塔的两栖坦克,由于LVT(A)-2仅在车体上加装了装甲防护,因此我们仍然称之为“两栖车”,而非两栖坦克。
与LVT-2安装在车体前部的大面积树脂玻璃所不同,LVT(A)-2在驾驶室的位置上安装了可关闭的舱盖,这样乘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开或关闭舱盖。车顶的舱盖带有潜望镜,副驾驶和车长位置上也有。驾驶舱的装甲厚度约12毫米,车体其他部分则为6毫米。这些装甲为LVT(A)一2增加了约1吨的重量,这样当然会降低运载人员/货物的能力。此外,LVT(A)-2采用了自封油箱,以减少汽油泄漏和起火的危险。
LVT(A)-2从1943年开始生产,并且生产计划贯穿了整个1944年,最后,共有450辆交付陆军使用。从1944年3月初开始所有生产的LVT-2基本型也在生产线上安装了驾驶舱装甲,这样就使这些后期型的LVT-2有了与LVT(A)-2相似的外形。到1944年年底LVT-2型两栖车的生产中止前,大约有1000辆LVT-2普通型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了生产,但并未获得“A”的命名。
图示:1944年9月14日,准备登陆帕里硫岛的美军LVT(A)-2。驾驶舱打开的舱盖能看见安装的潜望镜。它可以向四周转动进行周视观察。和空军飞行员一样,LVT的乘员也喜欢在车头上写上自己女朋友的名字。图中的这辆LVT车头就写着“米尔德里德”的名字。
除了在生产线上为两栖车安装装甲之外,生产厂家还生产了特殊的装甲模块,计划将其安装在执行两栖突击任务的两栖车上。这些装甲包括38.1毫米和31.7毫米的钢装甲,其中较厚的装甲主要安装在驾驶舱和车体前部。这主要是汲取了塔拉瓦作战的经验。当时美军的LVT-1和LVT-2乘员使用所有他们可以获得的钢板,为两栖车临时加装了装甲。附加装甲一般在战前运抵部队,由每个两栖车组自行安装。
LVT-4
LVT-1和LVT-2的主要缺点是其载员/货物舱的位置不佳。由于发动机位于车体尾部,因此货物和人员必须通过车体的侧面上下,这对于进行抢摊登陆的步兵来说尤为危险。另外,由于LVT-2货物舱被传动轴一分为二,货物和人员装载容易损坏传动轴,也限制了所载货物的尺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福特公司的设计师们开始改进LVT-2的设计,主要是调整发动机舱的位置,并在车尾安装跳板,以方便人员和货物的进出。新的设计将发动机舱布置在驾驶舱的后面,这样就可以运载诸如吉普车和105毫米榴弹炮等重型装备,从而能够及时为先期登陆的步兵部队提供物资支援。
在添加后跳板的过程中,福特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对LVT-2进行重新设计,但根据军方的要求,LVT-2的基本结构如悬挂系统、履带、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等仍然保留了下来。
重新设计后的两栖车要比LVT-2重约1吨。增加的重量使陆地行驶速度由32千米/小时降低到20千米/小时,但在水中的行驶速度却没有显著影响。发动机舱前置还使货物舱的长度增加了(约600毫米),可以多装1吨多货。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官们对这种新型的设计很满意。测试之后,这种新型的两栖车被命名为LVT-4两栖车(有趣的是,LVT-4的绰号仍然是“水牛”)。从后面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其实LVT-4型要早于LVT-3型装备部队,这主要是由于LVT-3的设计者博格华纳公司在设计和生产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LVT-3的装备计划被推迟了,并且军方认为没有必要为LVT-4重新命名。
1943年11月福特公司接到了生产LVT-4的第一批军方订单。第一批LVT-4于1943年底驶下生产线。到战争结束前,LVT-4共生产了8351辆。这几乎等于美国在二战中其他所有LVT两栖车产量的总和,其中6000辆装备陆军,约1700辆装备了海军陆战队,其余的根据美国的《租界法案》送交盟国军队使用,部分LVT-4还参加了战后初期的一些局部战争。
图示:LVT-4运载105榴弹炮的另一种方式:直接将火炮固定在两栖车的货舱顶部(估计装卸时需要起重设备)。在欧洲战场英军曾使用类似的配置方式来运载其6磅反坦克炮,而且效果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陆军和陆战队对一种装甲版本的LVT-4也很感兴趣,并制定了生产计划,甚至给这种新型的LVT-4命名为LVT(A)-3,LVT(A)-4型已经被分配给一种两栖坦克了,但LVT(A)-3从来就没有生产过。在执行两栖突击任务时,LVT-4和其他两栖车一样仍然采用在车体上加装装甲板的方式。
图示:1945年美军装备了一种“轻型”的LVT-4。它拆除了所有的武器,使用了更薄的钢板,甚至有些地方使用铝结构代替钢结构以减轻重量。这种版本的LVT-4仅仅作为运输车辆使用。它比普通的LVT-4可以多装2吨货物。
图示:LVT-4与LVT-2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LVT-4的驾驶舱和车体其他部分的过渡更加平滑,不像LVT-2的驾驶室是凸出的。虽然后跳板增加了全车重量,但与其带来的便捷性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LVT-3
在LVT-1初始设计工作开始的时候,美国海军舰船局曾向博格华纳公司提出过协助这项生产计划的要求。在了解到罗布林的“短吻鳄”在实战中的表现之后,博格华纳公司的工程师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解决LVT-1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重新设计一种新的两栖车。于是博格华纳公司开始着手设计其原型车,并于1942年8月、也就是计划开始的6个月之后完成了设计工作。
原型车被命名为A型车。它的很多设计仍然以罗布林的“短吻鳄”为蓝本。在设计车体时博格华纳公司采用了波纹钢,以便在降低整车重量的前提下提高车体强度。另外一个独一无二的设计是可以将两栖登陆车转化成两栖坦克,只需要在货舱位置安装一个M3轻型坦克炮塔即可。
但不幸的是,这种新型两栖车并没有获得军方批量生产的许可,因为它与福特公司的LVT-2相比,性能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而且第一批LVT(A)-1两栖坦克已于1943年12月开始走下生产线。同时,博格华纳公司的履带系统仍然采用罗布林的设计,而运载量与LVT-2相比却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军方最终没有采用A型车的设计。
随后,博格华纳公司开始在A型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这就导致了B型车的诞生。与福特公司的LVT系列不同,博格华纳公司的B型车安装了两台凯迪拉克V-8汽油发动机,分别位于车体后部的货物/载员舱两侧,这样在整车尺寸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货舱长度,比LVT-2增加了1.2米。
随后,B型车被军方命名为LVT-3两栖车,绰号“丛林之王”。它也有与LVT-4类似的尾部跳板。B型车使用了M5轻型坦克的传动系统,这是因为其发动机规格与B型车先前采用的一致,而在性能方面更加可靠。LVT一3的传动系统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采用自动挡设计(4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使驾驶员在不换挡的情况下,可以平稳地从水中开上陆地,而其他的两栖车往往会出现发动机熄火的现象。当然,B型车也采用了LVT-2和LVT-4的部分成功设计,如履带行动系统、W形履带拨齿和橡胶弹簧悬挂系统等。
在外形方面,LVT-3比较特别,更像LVT-1:驾驶员位置在驾驶舱的右侧,这可能与发动机的布置方式有关;由于货舱尺寸的增大,LVT-3的运载量比LVT-2多了1.3吨。尽管在满载时速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与其他两栖车相比,它由于装备两台发动机,单位功率提高,更加节省燃油。
1943年夏LVT-3的原型车在加州彭德尔顿的美海军陆战队营地进行了测试。军方对这种新型战车的设计和表现非常满意,唯一的改进要求就是装甲防护性能需要加强。当然,与其他的两栖车一样,解决方案还是临时安装装甲板。
从1944年2月开始,博格华纳公司开始批量生产LVT-3。最初的订单是1800辆。由于LVT-3的正式列装需要时间,配备训练有素的驾驶员和维修人员也需要时间,结果LVT-3'丛林之王”在1945年春的冲绳战役中才第一次参战。到二战结束为止,博格华纳公司共生产了2964辆LVT-3,几乎都交付海军陆战队使用。
LVT-3(C)
二战结束后陆战队的仓库里库存了大量的多余装备,包括很多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LVT-3。在战后初期,为了节约国防预算,美海军陆战队决定将1200辆较新的LVT-3型两栖车进行现代化改装。
改装工作由美洲航空机械公司承担,就其本身而言,改进是相当简单的。首先,改装后的LVT-3(C)采用全封闭结构,不仅提供了更好的防护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其在恶劣海况下的行驶能力。其次与其全封闭车体外形相一致的是,新车在车体顶部前方乘员舱位置加装了一个小型的可遥控机枪塔。修改后的两栖车被命名为LVT-3(C)(C即“Covered”,全封闭之意)。LVT-3(C)两栖车在朝鲜战争中曾大量使用。
LVT(A)-1两栖坦克
在LVT-2的早期发展中,海军陆战队就开始与福特公司探讨一种装有大威力武器的装甲型两栖战车的可行性计划。同时,博格华纳公司也设计了类似版本的LVT。在福特公司的原型车还仅仅安装了几挺机关枪的时候,博格华纳公司所设计的A型两栖战车就已经可以安装M3“斯图特”轻型坦克的37毫米炮塔了。这种炮塔设计成可拆卸的,在卸掉炮塔和车体顶部的部分装甲板后,仍然可作为两栖运输车来使用(在英语中,两栖坦克为“amtank“,即“amphibian tank“,以便与普通的坦克相区别)。
但当时美国海军对博格华纳公司的设计并不满意。美国海军认为这种设计与LVT-1实际性能差别不大,因此否决这种“两用型”两栖战车的设计。尽管如此,博格华纳公司安装M3炮塔的设计概念对福特公司后来的装甲型两栖战车的设计提供了启发。
最初福特公司的设计仅安装了机枪,由于军方担心在两栖作战时可能会遭遇日军坦克,因此决定在两栖坦克上安装重型武器。由于两栖车本身的重量和车体尺寸限制,新的设计在LVT-2的车体上安装了M5A1轻型坦克的炮塔。但在安装时,炮塔尾部的电台部分被拆掉了,因为LVT-2原装的无线电设备就比较完善。M5A1炮塔本身配备有电力驱动装置和陀螺稳定仪,在理论上可以提高火炮行进中射击的命中率。37毫米加农炮旁边还装有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
图示:LVT(A)-1爬坡度可以达到60°,当然这会使LVT(A)-1脆弱的底部暴露在敌火之下,而且也无法在大角度下使用37毫米火炮(其火炮俯角只有-10°)。
改进后的两栖战车被命名为LVT(A)-1两栖坦克。它采用全封闭的车体结构,安装了厚度6~12毫米不等的均质钢装甲。车体尾部旋转枪架上装有两挺7.62毫米机枪,在面对敌步兵时,可以提供有效的火力压制。在车体炮塔前方的左右两侧,装有可供进出的舱口。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无线电员)位置,还有两个顶部舱口,并安装了潜望镜。战时坦克乘员可以使用潜望镜进行观察。另外,在驾驶员位置的前方还有一个舱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它打开以便提供更好的视野。
在LVT(A)-1的服役过程中,福特公司根据实战经验进行了部分改进:为了增强两栖坦克的正面火力,在无线电员位置安装了一挺7.62毫米机枪;车体尾部的发动机通风口位置安装了装甲,以便在面对日本步兵的近距离突击时,为动力舱提供一定的防护;为了加强两名后射机枪手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尾部机枪位置安装了环形机枪防盾。
LVT(A)-1于1943年12月开始建造。在1944年初,第一批两栖坦克驶下了生产线。到1944年底,LVT(A)-1停止了生产。LVT(A)-1共生产了510辆,其中328辆装备陆军,182辆装备海军陆战队。这种车辆没有配属盟国军队。尽管部分LVT(A)-1参加了冲绳战役,但其中大多数很快就被更加强大的LVT(A)-4型两栖坦克所代替了。
LVT(A)–4
实战中,针对LVT(A)-1两栖坦克的批评主要集中于37毫米火炮上。虽然这种火炮在对付日军坦克时游刃有余,但却无法有效地摧毁登陆部队常常遇到的各类地堡和永备工事。
很多美军军官认为,新型的两栖坦克应该安装一种可以发射爆破弹、弹道更为弯曲的火炮,这就导致了LVT(A)-4型两栖坦克的诞生。LVT(A)-4仍以LVT-2为底盘,但炮塔却来自陆军的M8自行榴弹炮。虽然这种75毫米榴弹炮的发射速度还不及37毫米炮的一半,但能发射威力更大的高爆弹,有效地满足了实战需要。
为安装M8型炮塔,LVT-2车体上层结构需作较大的修改。因为M8的炮塔座圈比M5A1的要大,由于炮塔位置向后延伸,原来安装在LVT(A)-1型坦克上的两挺后机枪必须去掉。作为一种折中方案,LVT(A)-4在75毫米炮塔的顶部安装了一挺12.7毫米重机枪。虽然LVT(A)-4的火力比LVT(A)-1更强,但也有致命的弱点。
首先,由于M8的炮塔没有安装陀螺稳定仪,所以LVT(A)-4无法进行行进间射击;其次,M8炮塔顶部为敞开式因此防护性能较LVT(A)-1更差,而拆除车尾机枪进一步减弱了LVT(A)-4的自卫能力。由于LVT(A)-4的12.7毫米重机枪手位置过高,又缺乏装甲防护,在实战中的伤亡率很高。这一点在1944年的马里亚纳登陆战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由于LVT(A)-4在防护方面的缺点,军方对其进行了很多改进。改进后的LVT(A)-4通常被称为LVT(A)一4“马里亚纳”型。炮塔后部的12.7毫米机枪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安装在炮塔后部两侧的两挺7.62毫米机枪。与LVT(A)-1的后机枪类似,这两挺机枪也安装了防盾。另外一挺机枪安装在无线电员的位置。虽然在马里亚纳战役之前,上述的改进已经完成了;但是通常仍然认为作为修改计划的一部分。
在军方对很多早期型的LVT(A)一4进行修改前,两栖车乘员们已开始自行改装。他们增加了机枪火力并安装了防盾,在车体前部增加了额外的装甲。但正式的LVT(A)-4后期型直到1945年才装备部队。
LVT(A)-4型两栖坦克在1944年共生产了1489辆,在1945年生产了401辆。随后,军方开始在LVT(A)-4“马里亚纳”型的基础上,生产新型的两栖坦克——LVT(A)-5。
图示:1944年9月15日,登陆帕里硫岛的美海军陆战队第3两栖装甲营LVT(A)-4两栖坦克。LVT(A)-4的最大问题是近距离火力不足,其唯一的近距离火力就是炮塔顶部的12.7毫米机枪。而且当车长使用12.7毫米机枪时,他的身体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
LVT(A)–5
LVT(A)-4的主要问题除防御火力的不足之外,还包括由于未安装陀螺稳定仪所带来的火炮精度问题。后者对于陆地作战来说并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此时LVT(A)-4的火炮都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射击的。但在抢滩登陆作战中,由于LVT(A)-4通常需要引导两栖车进行登陆,而如果要在水中进行射击的话,由于海浪的影响,提供可用的火炮稳定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实际上,LVT(A)-5是LVT(A)-4后期型的一种变型车。仅仅从外观上我们很难区分这两种两栖坦克,因为LVT(A)-5的改进集中于坦克的内部。现在,两栖坦克似乎已经从最初的“凑合型”坦克向一种真正的坦克转变。改进后的M8炮塔可使用电力驱动,同时还安装了与普通坦克类似的炮塔吊篮,炮手座椅可以随着炮塔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坦克乘员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改进是M8的75毫米榴弹炮配备了火炮陀螺稳定仪。到战争结束为止,加州里弗赛德市的福特公司工厂共生产了269辆LVT(A)-5。但很少有LVT(A)-5参加实战的记录。
战后初期LVT(A)-5的改进
二战结束后,很多LVT(A)-5被封存了起来。从1949年开始军方决定对这种两栖坦克进行改进。新型的球鼻首提高了在恶劣海况下的操控能力;由于车体外形的改变,原来的车首航向机枪被卸除了;车体后部发动机舱的顶部位置加高,使通风口的位置位于尾部两侧,而不是顶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舱的防护效果,而且在水中行驶时的冷却效果也更好。
与此同时,车体前部左右两侧的舱门也进行了拓宽,在车体的顶部的炮塔附近还安装了围栏。经过上述改装的LVT(A)-5型两栖坦克的确切数量不详。它们被命名为LVT(A)-5改进型。部分LVT(A)-5参加了朝鲜战争。它们主要作为炮兵支援火力来使用。
安装M24炮塔的LVT(A)-1
1944年6月陆军要求LVT(A)-1安装M24“霞飞”轻型坦克的炮塔以增强两栖坦克的火力。为了平衡M24坦克75毫米炮塔的重量,LVT(A)-1的传动装置和动力机组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由于炮塔座圈的直径达到了1.5米,所以坦克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了较大改动。尽管75毫米火炮的性能十分优秀,但在测试时发现改进后的LVT(A)-1在水中的操控性很差,因此,福特公司不得不进行再次改进。然而当福特公司的改进工作完成时,战争也结束了,因此这种两栖坦克从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这种LVT(A)一1的改进型应该会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武器,它的性能应该比LVT(A)-4更好,但遗憾的是其生不逢时。
以上介绍的是二战初期到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内,LVT系列两栖车主要的发展情况。作为二战中美国发展的众多新型武器之一,LVT系列两栖车被广泛地应用于欧洲和太平洋战区的各个战场,而要比较详细、全面分析两栖车的技战术和编制组织情况,太平洋战场的历次战役是最合适的,因为在这个战场上两栖战车部队得到了最大规模和最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