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技术是目前全球空军都在追求的尖端技术。这是因为,由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惯性和过载极其有限,通常只有9个G(相当于9倍体重压在身上),所以有人驾驶的战斗机一般都以9G为最大飞行过载,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无论是空空导弹还是地空导弹,其过载轻松超过40G,最大过载仅9G的战斗机在各类导弹面前无异于活靶子。而在人体无法在短期内强化以适应大过载飞行的情况下,提升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就是提升空军穿透和打击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眼望不到头的美军F-35战斗机)
但是所谓有矛就有盾,随着战斗机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隐身技术的反隐身技术也正在快速发展。而目前在反隐身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近,央视军事以视频方式公开了YLC-2E型远程警戒雷达,根据介绍,这种雷达采用S波段,是一种大型远程警戒雷达,而该雷达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发现隐身飞机。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YLC-2的另外一个“变种”YLC-2V型反隐身雷达)
从技术角度上看,所谓的“隐身飞机”并不是真的看不见摸不着,而仅仅是针对某些频率的雷达波,可以将其有效吸收或者散射,让雷达的接收端无法接收到足够的信号,这样雷达也就“看不见”来袭的飞机了,隐身飞机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隐身的。
(最近几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了多种不同型号的反隐身雷达,这些雷达都有一个特点:大!是真大!)
但是从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上不难看出,要有效解决反隐身问题,无非就是两个办法:
第一,增强雷达的发射功率,提升信号接收端的设备敏感性和分辨率。这种方式可以说是简单粗暴,隐身飞机之所以隐身,就是因为它反射的雷达波信号太弱了,所以才会被雷达的信号接收器当作杂波给过滤掉,或者由于信号太微弱,根本接收不到。而如果加强雷达的发射功率,那么同理,隐身飞机反射的雷达回波也会增强,只要回波的强度达到雷达信号接收器可以识别的程度,那么隐身飞机就一定会被发现。
(利用隐身技术打造的空中军团,是美国主导世界的根本)
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在技术上得到证实,例如对传统非隐身战斗机,可以在约300公里距离上发现的远程警戒雷达,对F-22这类隐身飞机,只有接近到不足30公里才能被发现。所以新式的YLC-2E型雷达大幅加强了雷达的发射功率,这样就可以保证在足够远的距离上能够有效发现隐身战斗机等目标。
(解放军现在装备的大量反隐身雷达)
第二,改变雷达波的频率,让隐身飞机的隐身技术完全失效。因为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人类研制的隐身战斗机,普遍只能针对某一特定波段的雷达波“隐身”,如果雷达采用其他波段,那么隐身飞机就会原形毕露。目前为了综合考虑雷达的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等诸多因素,远程警戒雷达普遍使用L波段,这个波段的雷达波在保持足够远的探测距离基础上,同时兼顾了探测精度,因此被广泛使用。
(米波雷达能有效发现美军隐身战斗机)
实际上在隐身战斗机出现不久,各国军工技术人员就发现,老掉牙的米波雷达能够有效发现隐身目标,这就是因为目前隐身飞机主要针对的是分米波和厘米波这两个波段,特别是L波段是远程警戒雷达最常用的波段,所以隐身飞机的设计也主要针对这些雷达。在隐身飞机问世之初,就有人发现,使用米波雷达或者毫米波雷达能够有效发现隐身飞机。但是由于米波雷达精度太低、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太近,所以二者的应用范围都比较有限。
(目前我国最大的“相控阵”反隐身雷达)
新式的YLC-2E型远程警戒雷达采用的是S波段,也就是3厘米左右的雷达波,虽然这依然属于厘米波波段,但是由于其波长仅有3厘米,相对较短,因此对隐身飞机的分辨率要明显优于其他厘米波,同时其能量散射也要小于毫米波雷达,属于“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类型,所以才会被解放军选中用来开发专用的反隐身雷达。
(巨大的JY-27A型雷达,是原版JY-27的进化版)
我国军工和传媒有一个传统,用网友的话概括起来叫做“过于落后、可以展示”。意思就是说我国传媒展示的国产武器装备,都是已经相对落后,不怕被国外抄袭研究的武器装备。
其实细心的人一定还记得,早在2020年5月份,我国另外一种大型远程警戒雷达JY-27型雷达就曾经在委内瑞拉成功发现美军渗透的F-22战斗机,并成功将其驱逐。如今展示的YLC-2E型远程预警雷达的技术肯定比当年的JY-27更为先进,而这种先进的反隐身雷达都拿来直接对外公布了,那么解放军到底在开发什么先进武器,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可以推测,美军的相当一部分隐身技术在中国面前已经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