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披露,美军新式“小精灵”蜂群无人机正在研发中,这是一种可以在空中被回收的无人机。该项目主管蒂姆·基特等人认为,如果美军获得“小精灵”无人机,可以利用C-130运输机的货舱进行投放,这样可以在战场上投入大量无人机,不需要从较远的基地起飞,而运输机也变成了轰炸机。
不过目前看来,“小精灵”无人机的测试并不很顺利。在上个月于犹他州达格威试验场的测试中,一架原型机因电力系统故障导致飞行测试暂停,但是也有一架X-61“小精灵”无人机被成功捕获,进入运输机的机舱内。
从无人机的发射和回收角度来看,发射肯定比回收更容易,发射只需要一个支架,或者直接投放即可,但后续的回收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在此之前的数年内,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都从未成功过。这次对一架X-61的成功回收,说明在飞行中回收无人机的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目前看来,C-130运输机的货舱在回收X-61无人机时,需要有一个特别设计的坞站,坞站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以对抗C-130 产生的湍流,以及各种恶劣的气象条件。坞站上安装了一个机械臂,用机械臂抓住无人机,将其收回到C-130运输机的货舱中。从去年秋天开始,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进行了9次测试,全部失败。
事实上,利用运输机投放和回收无人机虽然很新颖,但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美军之所以长期没能测试成功,恐怕与高层不够重视和资金迟迟不到位有关,归根结底就是“战术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美军虽然有意图开发低成本的蜂群无人机,但没有合适的战术设想场景,在对叙利亚、伊拉克,甚至是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中,根本不需要用到空中投放和回收无人机如此高难度的动作,让B-52轰炸机执行一轮轰炸即可,无需要大费周章搞一个无人机母舰。
不过近两年来,事情倒是有了些许转变。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投入巨资,开发低成本的蜂群无人机,目的是让空军获得一些难以具备的能力,无人机可配备不同的有效载荷,比如在南海进行大规模投放,攻击海上目标。如果这些无人机具有隐身能力,就可形成渗透打击力量,对南海岛礁实施打击,完成任务后的无人机可以自毁,也可以返回运输机母舰上,等待下次任务。这种做法可大大降低无人机平台的尺寸,不需要起降等设施,只要专注于打击战术即可,而运输机也起到了近似轰炸机的功能。
可以看出,美军开发蜂群无人机的目的并不简单,试图对解放军的战略设施构成威慑。这些无人机甚至连起落架都不需要设计,只需要从空中起飞,可外挂各种武器和传感器,利用运输机平台大大延长自己的作战半径。
不过反过来看,针对蜂群无人机的打法,解放军其实也有多种反制措施,可利用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对C-130载机平台进行猎杀,毕竟载机平台没有隐身能力,比较容易被跟踪和监视,这是致命的缺陷。这种隐匿猎杀敌方关键空中节点和平台的战法,其实正是歼-20隐身战机的看家本领之一,此举有利于削弱蜂群无人机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