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科普】
关于道路积水,你要知道——
前言
“城中有海”一直是本市排水行业的重点民生问题,每到汛期,道路积水影响市民出行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水深超过多少才算是“积水”呢?道路发生积水仅仅是因为降雨吗?今天,这篇文章或许能为你答疑解惑。
一、
基本情况
要解答这些疑问,首先要了解上海的地理、水文特征。
地理气候特征
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位于太平洋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处在冷暖气候过渡带、中纬度过渡带和海陆过渡带,受冷暖空气的交替作用十分明显,上海天气情况比较复杂,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1259mm,全年总降雨量的约50%集中在6~9月,常出现突发性强对流天气。
地质水文条件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低洼,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全市平均海拔4米左右,市区地面高程多在3.0~4.0米,境内河网密布,属于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
二、
积水标准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水文条件,使得上海常遭受“风、暴、潮、洪”等灾害,每年汛期,台风、暴雨、高潮位、上游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影响本市,易发生积水现象。
市政道路积水:积水深度为路边≥15厘米(即与道路侧石齐平)或道路中心有水,积水时间≥1小时(雨停后),积水范围≥50平方米。
街坊积水:积水深度≥10厘米,积水时间≥0.5小时(雨停后),积水范围≥100平方米。
三、
积水原因及分析
一是降雨超过排水能力。上海市现有城市雨水设计排水能力为防御36毫米/小时的一年一遇暴雨重现期(降雨设防标准),若降雨强度超过设计排水能力,就会出现市政道路积水现象;另外区域内由于水面率减小,雨水缺少调蓄面积也会出现积水现象。
二是排水设施不完善、不达标(指排水系统空白或者低于规划标准)。由于上海城市扩张速度快,使得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地区发展速度,部分排水系统收集系统未达规划标准或尚未完全建成。例如部分老城区主干管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管道自然沉降或损坏、依靠自流出水都会造成积水情况。
三是排水设施运行维护故障。在日常管理中,排水设施由于疏于维护或人为堵塞损坏等就会造成运行异常,例如汛期中树叶垃圾容易吸附在进水口,阻挡雨水排入管道,如不及时清理易造成道路积水。
四、
减少积水的措施与对策
一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平原感潮河网和高度城市化的特点及现有排水设施发展和建设情况, “绿色源头削峰、灰色过程蓄排、蓝色末端消纳、管理提质增效,因地制宜,绿、灰、蓝、管”多措并举。
二是完善系统、建设设施。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即苏州河深隧片区、合流一期复线片区、6座污水厂区域的调蓄设施和管网改造、X片区的调蓄池建设,以及上述这些片区的排水系统建设、改造和完善工程。
三是设施维护,加强管理。为减少排水设施运行故障发生,杜绝人为堵塞或破坏设施行为,保障排水设施运行安全,加强设施维护、考核和执法管理十分必要。
排水事务中心供稿